清光绪太平山松月塔碑文

太平仙山(彭信/摄)

太平山始建于东晋隆安年间,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了。一峰独秀,佛光远播,历史悠久。它集奇、险、俊、秀于一体,为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544.3公顷;是湘鄂渝边区著名的佛教圣地。

太平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里曾是中国佛教协会湖南分会会址。清嘉庆初年至光绪末期为盛。当时,山上修有观音阁、大佛殿、息影洞、禅房、居室、客楼、松月塔建筑,鳞次栉比,非常壮观。常住僧侣100余人,最多时达300余人。每逢佛教盛会,湘、鄂、渝、黔边境的名山大寺,都派僧侣前来参加,平日游人络绎不绝,终年香火源源不断。

松月塔位于前山堡岩坪石级下,高3.5米,塔顶竖刻“松月塔”3字,青石料砌成,正六方体,三层,是大清光绪年间太平山宏松大禅师的寝陵,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宏松大禅师充满传奇的一生、为太平山成为佛教名山居功至伟。一百多年过去了,松月塔碑文因风化开始有些模糊不清,让许多登上太平山的游客觉得遗憾。为此,编辑特多方寻找到松月塔碑文的原文,供大家欣赏。

太平山松月塔碑文

松游禅门访道久矣。父永梅,俗姓冉。母氏覃,尝梦僧执莲花,借茅庵住,未允。(僧)遂投莲花于母怀,去。松厥明乃诞。松父梦亦如之。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九月十八日卯时也。母怀松,最厌荤,松性亦厌之。母教读,朝诵暮忘,无儒缘,好与僧游。年十二,就学本市馆中。忽来道长,品貌庄严,自称姓陈名教良,精银工,陕西龙亭山钟合鸣之徒也。劝松弃尘,乃持斋。父禁之。闻湖南太平山常礼大禅师道德清高,私往皈依。

归禀,亲仍拒之。家修数载,亲悟,同来皈依。松遂削发,时同治庚午二月十九日也。求师指教,师曰:“能受戒,方称僧。”时蜀银杏堂开期,乃赴蜀。路遇故乡曾祚华,亦好佛,收为徒,名光辉,同受戒行。再求指示。

师曰:“鸟语花香,以证禅心。”松曰:“花香无意,鸟语有心。”师曰:“尔慧如此,可朝峨嵋,必遇奇缘。”师徒过重庆花岩禅林,参纲纪师,问生死大事。师曰:“生活是谁,作如是观?”松茫然。直到峨嵋,无所遇,归,再求指示。师曰:“再候三载。”是年,光辉化身登台。时称师缘在北。光绪二年丙子,松放戒毕,徒光化禀共游京。过蜀双桂堂,收遍方,号妙道。年八岁,颇明敏。师徒三人再朝峨嵋,至半山华严顶,遇了凡师,问生死大事。师曰:“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松未悟。赴成都,居宝光后堂。有常乐师,示人以念佛为法。由此进陕,访龙亭山。至西岳,遇曹道长,曰:“山河有乎?得毋钟吕二祖师点化耶?不然,银工何习乎?尔有此缘,可知修行宗旨矣!”松曰:“常领师言,以无住为本,以无念为宗。”曹言:“然。”师徒过黄河西界,岁饥民殁,募化无。空宿古寺,经卷满地,见之惨然。乃置诸龛。至五台,路遇白发翁,杖荷残书,飘然而来,疑为菩萨。忽茅舍恶犬衔小儿,大啼,母追不及。众僧力救,儿无恙。回视翁及茅舍,杳然矣。方知菩萨化身,悔空遇尔。乃过保定,光化染痢月余,无药无粮,衣物典尽。妙道虽幼,犹分羹敬老,可见天性纯笃。迨化愈,到京,投龙泉寺,参本然大禅师。问曰:“汝为道来,为山来?”松曰:“不因朝山,何由求道?不因求道,焉能朝山?”师日:“何谓道?”松曰:“不知,但知饥食倦卧尔。”师微笑:“非尔所及。”松唯唯,方知师是真禅,终日参求。师曰:“道无传受,不从外得。”松答以谒曰:“以心印心,本自现存,直下承当,自性主人。”师欣然曰:“智慧如此,志愿何等?”松曰:“誓与众生,共成佛道。”师曰:“众生迷时深矣,何能渡脱?”松曰:“弟子无能,仗佛慈悲,愿领龙藏,以示将来。”师授谒曰:“有虑非佛法,佛法本自然,法法无法处,法器自承担。汝竭诚维持,无令断绝。”

松谨受命。前因左宫保由甘省进京,历长安南院。其麾下王军门,去官出家,貌魁伟,众称宏罗汉,住关庙。宫保馆此,谈及此去未卜吉凶。王称:“现有行脚僧伴月,湖南人,善风鉴,盍相之?”宫保喜。松相曰:“龙眉黄色,卧蚕紫气,必有封拜之庆。”后果验。(宫保)遂将伴月相法,遍告知已。有工部郎中沈法斋,进香龙泉。见松,亲近似有前因。松欲请龙藏,沈公欣然力助。会同九门提督荣仲华、总管内务府大臣师曾及礼亲王,协同各部保奏。恩赐龙藏龙袍回山。舟过洞庭,江猪蜂拥。松骇然间,忽焉风平浪息。知为朝谒藏经故尔。

师徒归,见满寺寥落,星夜整饬栋宇、神像、祖塔、道路、息影洞、藏经楼、御书楼,一色重新,无不灿然改观矣。自光绪甲午始,至戊戌春告竣。徒等请纪始末于塔。是为序。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吉日

皈依弟子钟朝琨敬书

侯选教谕彭琛谨撰

【来源】我是龙山

Hash:4c0bc6f488423d7c05e107177a249f0183b8554e

声明:此文由 龙凤同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