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大街|一代海盐人记忆中的老街
听说北大街要拆了,决定特意去看看县城最后的老街。来海盐20年多年,居然还没有去过北大街。春日上午,天气晴朗,微风习习,骑上小毛驴,在城北路上一车行问一位男子:“师傅,北大街在哪里?”他说:“北大街就在盐平塘西河滩边,城北路城东桥(高桥)那里。”原来北大街隐藏在城东桥下,过去一看,城东桥以南的房子已经全部拆除,剩下一片杂草丛生、坑坑洼洼的空地。
突然,回想起2004年在城北东路工作,却不知道北门大街就在盐平塘旁。当年盐平塘象一道分水岭,河东是庆丰村村庄、田野,而河西是县城街道、商店。当时河西边北大街的老房子还住着人家,陈旧的城北小学南校区(原城郊中学)还有学生在上课,当年城东桥正在建造,盐平塘这一段的河水抽干,我去河东办事跨过河底小水沟过去,因为北大街地势低,与上岸坡度很陡,回来时走上费力气。据海盐中学赵金其老师回忆:盐平塘西城东桥南侧,是原“城郊中学校”址,1979年海盐县教育局开设两个高复连办班(文科、理科),当时借“城郊中学”的两个教室上课,教室东面有座庙,他们连办班学生的宿舍住在破旧的庙里,男同学住在楼下,女同学住在楼上,条件十分艰苦。当时城郊中学的大门临着北大街面朝盐平塘。这里是北大街的南端,街道很窄,单面街,分布着农民房,夹杂店铺,学校、寺庙。
据悉,北大街是紧贴县城北大门“镇溯”门的一个集镇,也是城郊乡乡政府所在地,建镇在民国,繁华至80年代,100多年历史。一条街自北门吊桥至庆丰桥,总长1000米左右,宽3米,碎石路面铺就。北大街以前是城北农民进城必经之路,也是城里人出北城门打卡地。
沿着盐平塘河自南向北,路上一片寂静,北大街在风雨飘摇中,有种老街无声空怅惘感觉,与周边的新建筑群格格不入,仿佛相隔两个时代。这里北大街中间段,原来是双面街,现在临河房子拆的拆,塌的塌,只剩下上岸一排单面老房子,破败不堪。老屋、老街、老人、老树,沉浸在一片荒凉中,眼前只有盐平塘河见证北大街的前世今生。发现一户门牌北大街25号民宅,外观看有100多年历史,合园式,屋顶为硬山造,阴阳合瓦,院墙边角顶部筑观音兜,东院墙中间出石库门带门楼,门楼上部刻有精美浮雕,站在门口向里望,二层厢房,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七柱七樑,穿斗式梁架。厢房面阔二间,进深一间,五柱五樑,正房与厢房之间隔有一小天井,看上去这是一座有历史故事的老宅,也是保存很好的一幢老房子。
走到万丰桥南,碰到朋友吴明和她邻居也来看看北大街,她们是这里原住民,听说北大街要拆了,再来看看儿时的老街。吴明说:“小时候她家就住在北大街75号,大概这里,以前这条街十分繁华,很闹猛,这里是双面街,有糖果店、豆腐店、茶馆店、米行、日用百货店、饭店、点心店、农机厂等。她家住的临河两层木楼水阁,晚上枕着盐平塘水、听着河里的摇撸声进入梦想。夏天推开木格子窗户,阵阵凉风从盐平塘河面上吹来,非常惬意。白天站在水阁里能看到盐平塘河里一群群小鱼游来游去,几个小伙伴拿来一根钓鱼竹杆,钩子装上苍蝇扔进河里,站在窗口静等鱼儿上钩,有时真能钓上一条鳑鲏鱼,大家开心的乐开花。每年七月大伏天,娇阳似火,酷暑难挡,盐平塘河里是大人、小孩最好的避暑处,她姐妹俩想去河里学游泳,老爸搬出家里的一张竹塌放入河里,让她俩扑在上面学游泳,因为竹塌是毛竹做成有浮力,人扑在上面沉不下去。”看到北大街河滩边留下来的石沱,黄石铺就,承载着老街人满满的回忆,也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符号。吴明讲: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北大街的早晨,每个石沱头挤满了人,刷牙的、洗脸的,洗衣服的女人,淘米烧早饭阿婆,提桶拎水的男人,邻里间相互避让,有说有笑。北大街居民新一天从石沱头开始,升腾起一道人间烟火气息。居住在水边的生活有快乐也有忧愁,有一年刮台风,狂风暴雨,下了两天两夜雨,盐平塘水位猛然涨高,雨水无情地淌进吴明家里,底楼地板全部泡在水里,淹没小凳、漂走鞋子,一楼的东西都在河里氽,造成一条街居民水淹,这年的水灾对海盐人民损失很大。因为外婆家是绍兴人,会做糕点手艺,吴明妈得到祖传,就在家里临街的门面开一家点心店,卖大饼、油条、包子、豆浆,专做早餐,生意红火,因为附近城郊乡良浦、庆丰、城北的农民早上进城都从北门头进来,经过她家店心店买份早饭,边吃、边看、边走,穿过幽长的北门大街,跨上北门石桥进县城办事去。
穿过万丰桥,太阳暖暖的照在安静的北门大街,临河的一块光秃秃空地,是原来的轮船码头,据说北大街上以前有7、8家茶馆店,轮船码头旁边的茶馆店最大,最闹猛。当年南来北往北门头旅客络绎不绝,也是小商小贩提篮叫卖的集聚地。这个活水码头如今变成空荡荡一块荒地。几位年已古稀老人站在河边晒太阳、聊天,曾经依水而居的居民,每天看着盐平塘河川流不息的船只,听北大街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赏四季变化的河畔风光,轧在南来北往的人群里看闹猛,如今留下于此的老人们,诉说着北大街那些年的繁华。站在空地上向东望,盐平塘河东昔日的村庄已是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一派现代化都市倒影在盐平塘河里,新建海景苑、海盐二中、博才中学等,已是热闹非凡的城东新区。而河西北大街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摇摇欲坠。站在帮岸边向北望去,几根木柱直插河里的水阁,像少妇杨柳细腰,矗立在平静而灵动的水里,成盐平塘河上最后一道独特风景。
临街两层楼房子破旧斑驳,里面住的大都是外地人、老人。蜘蛛网一样电线穿行在北大街上空,凌乱不堪,老街两旁每间房屋蓝底白字的门牌上写着“城投房产,禁止转租”,这些房子已经归城投公司按管,等待拆迁。一直向北走去,西边一个院落门庭,是座农民私房,门口爬着一条黄狗,两眼直盯着陌生人“汪、汪、汪”叫,一位老太太在水泥板上洗衣服,抬起头来,我问:“阿姨,这里就里北门头吗?以前冯国珍骨伤科在哪个地方?”她说:“是的,冯国珍骨伤科走到街最北面拐湾西边就是。”我问:“这里要拆迁了吗?”她说:“再过两个月全部要拆光,政府真要拆,没办法,老房子东西都坏了,换个新房子也蛮好。”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北门头,最热闹的地方,以前的竹器社、城郊卫生院、供销社、粮管所、羊皮行、棉花收购站、百货店、城郊公社都已了无踪影。北门头的老街空荡荡没人住了,走过去眼前一堵石灰斑剥脱落白墙面,不知是否,当年熙熙囔囔的北大街城郊卫生院特色科室“冯氏骨伤科”,专治小孩脱臼、大人骨折、撞伤、扭伤等,十里八乡的小孩脱臼、大人骨折、摔伤的都来北门头找冯国珍看病,连平湖、嘉兴、海宁的病人也慕名而来,听说他有祖传秘方百看百灵。北大街上以前还有一家海盐名医陆润祥开设“陆氏儿科诊所”,专治小孩感冒、积食、腹泻,一看就灵。这些昔日的传奇人物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记忆。再向北走,老街两边的房子有的还住着人,有的大门紧锁,70年代这里很是热闹,当年的热闹非凡的棉花收购站早已不在,只剩下一片旧厂房。海盐是个农业县,城郊乡当时是棉区,农民种植一半棉花一半水稻,采摘下来的棉花卖给棉花收购站,加工成棉絮、纺纱、织布、做新衣。前面一面斑剥的白墙上还留有几个褪色红色大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里是北大街最北面,到庆丰路不通了,只得掉头往回开。
为寻找当年连接北大街的北门桥,又沿古县城环城河走一圈。如今县城东拓西扩南进北发,城市版图快速扩张,但是不变千年古城河水依然流淌,从凉亭桥往西经谷仓头、文昌桥、倭寇墩(已不存),来到海滨路的五星桥(原西门吊桥),桥东侧一尊雕塑一大将两手持剑骑在马上,是梁山虎将呼延灼在海盐勤王(宋高宗)保驾时,与追击的金国主帅金兀术在西门吊桥大战,跃马通过吊桥时,因木板碎裂被战马颠落,人、马落河而死。后人为纪念这位抗金英雄,特在桥边建一尊雕塑。穿过盐嘉塘上金汇桥,此桥经张元济先生调解,河两岸金家汇、石匠汇居民为相互交通往来而共建的桥。过解放桥南至梅园桥,往东到南门桥(南门吊桥),因新桥路扩建,环城河这里截流,再往东穿过核电新村,沿河拐弯向北盐平塘上东海大桥,东边是靖海门(原东门吊桥),往北外百可园到达北郊河与盐平塘交汇处就是以前的北门头(北门吊桥),北门吊桥是古县城连接北大街咽喉,古县城四座城门桥位置可见。2000年我刚来海盐,一次去东城门看城墙,骑自行车经过高高北门桥(拱形水泥桥)下来推车过桥,如今桥已拆除,桥两端绑岸石还在,河北岸开发商在建小区。现在,凉亭桥(取代北门桥)与南门桥在新桥路一轴线上,弥补了古代北门吊桥与南门吊桥位置不对称遗憾。
北门大街,作为当年城郊乡与县城的结合部的一条百年老街,海盐县人们进出城区的北方门户,曾经繁华、热闹、闻名一时,是城北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代海盐人记忆中的老街。
Hash:667392c4a7601d25c80852a4173e3576e736f3ab
声明:此文由 虎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