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纹铜尊

饰有“龙”和“虎”,而得名。

铜尊的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三条生动的蟠龙形象:龙身蜿蜒,龙首探出,额有双角,阔吻巨口,两眼大睁。三条蟠龙造型夸张,又不失生动,有着商代铜器的鲜明风格。铜尊的腹部,是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出了三组相同纹饰。这三组纹饰,都描绘了双虎食人的情景。虎头居中,是高浮雕;左右两侧是虎身,为浅浮雕。突出的虎头栩栩如生,极像下山的猛虎,目不转睛地目视前方,透露着庄重威严的气势。

尊,是中国古代一种盛酒器,盛行于商周时期。根据文献记载,远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已经铸造铜器。商代后期,青铜器制造水平达到了高峰,龙虎纹铜尊就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之作。

说纹饰 | 龙纹

龙虎纹铜尊上的龙纹和虎纹,是商代青铜器典型的神兽纹饰。

龙的形象起源很早,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是一种幻想的动物,也是殷人卜问的对象之一。古人认为,龙是最高的祥瑞,称之成为“百神之首”。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龙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大量装饰在玉石、牙骨、陶瓷、织绣和服饰等许多方面。在封建时代,又将它与佛教道教的神话结合起来,赋予新的神秘色彩。尤其在宫廷艺术中,更是充满了龙的装饰。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青铜器上的大多数龙纹,又被称为“夔纹”或“夔龙纹”。商代的龙纹,龙身多表现为曲回逶迤的形态;而到了西周时期,则演变成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的姿态。

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在《考工记·画缋之事》中有记载:“水以龙,火以圜。”也就是说,龙的形象用来象征水神。因此,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更多出现在青铜水器中。龙虎纹铜尊出土于安徽阜南县常庙乡,这里靠近淮河中游的北岸,属淮河流域,龙纹被广泛运用,是数千年前当地古老部族的一种图腾崇拜。

说纹饰 | 虎噬人纹

龙虎纹铜尊肩部装饰龙纹,游龙戏水;而其腹部装饰虎纹,则更是“虎虎生威”。

其实,铜尊腹上的虎纹,又可称为“虎噬人纹”。铜尊腹部有三只相互对称,且突出器表的立雕虎头。在虎头两侧展开双身,虎尾下垂,装饰条纹。

更有特点的是,虎口下是一个人形,双臂向上曲伸,两腿向下蹲曲,虎作食人状。铜尊灰绿的锈色与骇人的纹饰浑然一体,展现出神秘、庄重的神韵。那么,这种“虎噬人纹”,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在中国先秦时期的著作《山海经》认为,虎口衔人的纹饰,可能是来表现恶鬼喂虎的传说。也有专家认为,商代晚期、西周早期正是中国奴隶社会发展与兴盛的时期,这种猛虎食人的图案,是奴隶主为了向奴隶们显示统治者的威严而做的,这些图案有保护奴隶制社会安定,“协上下”、“承天休”的祈福意义。

龙虎纹铜尊,用交错的龙纹和虎纹,向人们展示着这件商代国宝与众不同的狞厉之美。更值一提的是,这件铜尊的出土经历,也是十分的特别。与其它青铜重宝出土于地下不同,这件铜尊是出自水下……

渔民撒网捞出“龙虎纹铜尊”

1957年6月的一天,安徽省阜南县常庙乡的渔民徐珽兰出船捕鱼。小船划到河中央,徐珽兰一网撒下去,圆圆地罩住一大片水面。等了片刻,徐珽兰开始慢慢收网。可他没想到,这回一网撒下去,渔网比平常沉了许多,没有捞上来一条鱼,而是捞上了一堆叮当作响的古铜器。

这些铜器,翠锈斑驳,形状奇特,一共八件,基本上完好无损。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件青铜酒器,就是龙虎纹铜尊。那么,本该出自地下的青铜重宝,为何会被渔民从河底打捞上来呢?

据专家推断,在商代,一个名叫“淮夷”的古老族群,就生活在淮河流域。淮夷族和商王朝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非常频繁。龙虎纹铜尊极有可能是洪水泛滥、河道变迁后,把埋藏在附近地下“淮夷”族人墓葬的随葬品,冲入了河里。

如今,龙虎纹铜尊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尊上的龙纹、虎纹,不仅是独特的纹饰,散发着狞厉之美;更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文化符号。

Hash:d692d1abb68ee8c5ca7248da0fdca123248205d8

声明:此文由 铜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