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湾——平平无奇的宝藏村庄

古城堡、旧故里、古长城、大金山

城堡文化长城文化、淘金文化,

轻启平谷黑水湾,

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宝藏村落,

每一次都有惊喜,

带着那种久别重逢的怦然心动。

平谷三面环山,长城蜿蜒于东北部山区,是明长城进入北京境内的最东起点。黑水湾村北距金山城西口子约4000米。据《四镇三关志》载 :“永乐年建,通步缓。”如今,村北山岭上尚有3000米残存明长城,轮廓非常清晰。

长城内外,建有各种城堡,明代称为营寨。黑水湾村,在历史上是驻军屯兵的地方。明永乐年间,为加强附近长城的军事防御、提供必需的后勤保障,驻军选择了这片隐蔽的山谷安营扎寨,后繁衍成村。

黑水湾村四面环山,北高南低,落差极大,村庄从山根延伸到山脚下,宛如一轮弯月,古城堡位于村庄正中心。

沿坡而上,黑水湾城堡碑立于身旁,上书:“城堡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城堡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长120米。西墙上原有门两座,称大西门、小西门。城堡存北墙一段,残长为56米,残高2米,厚0.6米,由大小不一的毛石垒砌,用碎石填缝。”

黑水湾城堡城墙丈余高,外有马道丈余宽,上有岗楼,有骑马兵士巡夜守城,城内全部是古建密室,无百姓进入。现古城范围仍保留大小西门墙四角遗址,因民宅的扩建改建,城域内有民宅40余户,城内还保留着一座明代古民居。

推门而入,草木已深,墙面斑驳,窗棂沧桑,青砖蓝瓦剥落,安静的只有岁月的味道,仿佛无人来过,又无人走过。

“古民居保留完整,与它墙体的构造分不开。据村中年长者说,砌墙的灰浆是用黄米熬浆加上石灰等原料,坚固无比,能耐数百年。”村书记贺庆泽介绍说。

而凹凸不平的门槛,一椽一檩的内部构造,带着灰尘的灶台与坚实依旧的大炕,又处处是人间烟火。

“那个时候的房屋,一椽一檩的构造是非常讲究的。”贺庆泽说,“这种窗户的构造是非常智慧的。”说罢,他一步上前,走到窗后,“这个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如有敌人来犯,第一时间可以偷袭;如果不敌,可以翻窗而出,逃至门外。”边说,他边直接演示了一番。

不仅如此,炕头还有一扇窗户,把大西门的情形尽收眼底。

“据说,这个是当初守卫长城的钱总的住宅。”贺庆泽说。

虽然500年的光阴带走了不少风貌与往事,而置身此地,总有一种久别重逢:这满院的萋萋芳草,是当年守城士兵撒下的种子吗?这凹凸不平的门槛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上报敌情时踏坏的吗?这偌大的灶台是守城士兵们夜晚围着取暖、话家常的所在吗?而那个被称为进可攻退可守的窗户边又发生了哪些紧张、激烈的战事呢?又有多少狼烟起,剑气如霜呢?

往事已矣,旧居安在。这里有多少凄凉、紧张的故事,也就有多少岁月深处的魅力。而经过历史烟雨漂洗过的城堡,仍有彼时古城环绕的痕迹,让你驻足、留恋。

当长城文化与淘金文化叠加,黑水湾村不但在长城文化中独树一帜,更成了远近闻名的“淘金村”。因为淘金,黑水湾村成了平谷第一个通电的村庄,至今村中还保留着当初修建的淘金路。

黑水湾村的淘金历史自唐代至公元二〇〇四年封硐至今一千多年,是平谷地界远近闻名的“淘金村”。在这条历史长河中,黑水湾矿区历经三次较大规模开采。

第一次,1911—1937年。民间私下零星开采,采矿方式原始。

第二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国家组织万人上山采金。后期采金设备更新以及机械化的使用,使采矿技术和产量有了长足发展,号称“黄金万两县”。

第三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年,采金逐渐兴盛。九十年代淘金最兴旺时,村里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山上采金,周边村的小卖部、小吃店,山上饭店、学校、幼儿园应有尽有。山上有好几百个硐口,规模大的有十多个,小的不计其数。大的硐口每个都有三四十号工人,他们用石头和油毡搭建起房子,携家带口常年在此居住,每个巷道外面都有十几座这样简陋的房屋。同时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承德等地的采金工人云集与此。那时山上大约有二千多人。山下有开“溜厂”的;有做首饰加工的;有为人碾压矿砂的;还有的去山上“捡毛坡”的……可以说盛极一时。

2004年平谷区出于安全和环保考虑,采用封堵、爆堵等方式,将多个矿区关闭,包括黑水湾大金山上的矿硐,至此,标志着一段历史时期的结束。

刘禹锡曾言:“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魏书·食货志》也曾记载:“又汉中旧有金户千馀家,常於汉水沙淘金,年终总输。”汤显祖说:“由来宝色无真假,只在淘金的会拣沙。”一座山,一块石,一堆沙,如何成金?带着疑问,跟着贺庆泽来到了淘金文化陈列室。

甫一进入,映入眼帘的有:铁钎、铁锤、矿灯、钢钎、溜槽、溜板、溜刷、溜耙等等,听着他的一一介绍,感到无比的神奇。紧接着,他熟练地为我们演示了溜金、叫金(淘金的部分环节):在事先准备好的坡形斜面上,铺麻质粗布,再往上面扬矿砂、泼水,待到把重量轻的石料清理下去后把麻布收起,反复涮、淘等后进行拉溜处理,把剩余的细砂用传统的木质溜板、溜耙搂,重量轻的随流水带走,最后剩下的就是金子。再把剩下的金子盛到碗中,开始用清水一遍遍地叫金,最后金光闪闪的碎金出现在碗中。

“俺们村与淘金文化相关的传承人,大概有几百人。”贺庆泽说,“他们不仅掌握了采金技艺与淘金文化相关的民间传说、历史掌故、采金技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对淘金文化非常尊崇并口口相传,代代相传。”

最终,2019年5月,黑水湾淘金文化习俗被评为平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成了村域文化的“金名片”。

六百余年的淘金文化习俗和成村史相伴而生;长达一千多年的淘金文化历史衍生许多和“金子”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民间习俗。这些文化习俗带有历史和时代烙印,深耕在黑水湾村人的记忆里。

未来,“我们将以城堡文化和淘金文化为依托,让其可感、可观、可体验,带动黑水湾村开启一个新的‘金水湾’。”贺庆泽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小北

Hash:04c55a80adfe1177894b607d6b7fc2d597fd2f37

声明:此文由 北京美丽乡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