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被强行纳入韩国历史的“海东盛国”
全文共2626字 | 阅读需5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将渤海国纳入本国历史,正是韩国历史学界企图超越朝鲜半岛地域局限的表现。
在韩国国内,有一种观点长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渤海、新罗,乃是韩国的“南北朝”时代。
近年来,随着《大祚荣》等“历史剧”的热播,渤海国属于朝鲜“南北朝”的观点,深入韩国国民心中。即使在今天的韩国境内,一件渤海国的文物都没有发现,也不影响这个“海东盛国”被纳入韩国历史。
韩国电视剧《大祚荣》剧照
可是,把渤海国纳入韩国的“南北朝”时代,此举是要忽视大唐帝国的存在吗?
1
渤海国的前身
渤海国之所以会被强行纳入韩国“南北朝”的历史时期,主要是因为韩国人相信,渤海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而全盛时期的高句丽,曾经统治过朝鲜半岛的大部。继承高句丽的渤海国,无疑是韩国历史的一部分。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军攻灭高句丽。
灭亡高句丽后,唐王朝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设立安东都护府,治平壤(今朝鲜平壤)。唐朝的首任安东都护,便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贵。
有薛仁贵在,周边的各方势力都不敢轻举妄动,可没过多久,西部战事吃紧,唐廷调薛仁贵赴西北。如此一来,东北地区缺少大将镇守,新罗、靺鞨都蠢蠢欲动,逐渐开始蚕食唐朝占领的高句丽旧地。
电视剧里的薛仁贵
缺少大将镇守的安东都护府,在各方势力的蚕食下,一路西迁,其治所从平壤迁到辽东(今辽宁辽阳)、营州(今辽宁朝阳),最后一路迁到平州(今河北卢龙)。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靺鞨族粟末部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靺鞨是东北亚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为肃慎。现代考古发掘证明,大约在三千多年前,肃慎人就在长白山脚下定居生活。当时的肃慎,除了从事固有的采集、渔猎生产外,原始农业生产也已经出现。
到了南北朝末年,中原开始称其为“靺鞨”。靺鞨族共有七部,其中与高句丽关系最深、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便是粟末部。唐朝攻灭高句丽后,将靺鞨族内迁营州。在营州,靺鞨族粟末部的领袖乞乞仲象生了个胖小子,此人便是日后渤海国的创立者——大祚荣。
2
渤海建国
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内迁营州的一支契丹人,不堪忍受营州都督赵文翽的凌侮,爆发了以李尽忠、孙万荣为首的起义,并得到营州一带其他民族的广泛响应。
本已内迁的靺鞨族粟末部,趁着营州大乱,在乞乞仲象等人带领下东归,横渡辽水,向靺鞨故地奔去。
武则天闻讯,一面重兵进剿契丹,一面对粟末靺鞨等部采取安抚策略,赦罪封爵。可是,粟末靺鞨拒绝了武则天的封赏,继续顽强抵抗。武则天大怒,下令进讨粟末靺鞨。
首领乞乞中象在武周军队进讨的过程中死去,其子大祚荣率领残部,同时收合高句丽遗民,继续抵抗。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据说其样貌是以武则天为蓝本的)
关键时刻,契丹联合突厥,齐力抗击武周。这样一来,契丹与突厥就在中原王朝与粟末靺鞨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武则天无法继续对粟末靺鞨用兵,大祚荣有了喘息之机。
是年,大祚荣据牡丹江上游的山河之险,筑城以居。这就是渤海国的旧国所在,其地便是今天吉林省敦化敖东城等遗址。
大祚荣恃荒远,于东北建国,沿袭唐朝对乞乞仲象所封的震国公爵号,国号震,自称震国王。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即位,为免干戈,继续采取武则天最初的招抚策略,派遣侍御史张行岌前往招慰大祚荣。当时,大祚荣欣然接受唐朝的招安,并遣其子大门艺入朝为质,留备宿卫。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唐玄宗遣郎将崔忻摄鸿胪卿,充任敕持节宣劳靺鞨使,前往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以其地为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全权主掌一州事务。自此之后,大祚荣不再自称震国,也去掉靺鞨称号,专称其国为渤海国。
渤海国疆域图
第二年,崔忻取鸭绿道西归复命,途经今天辽宁旅顺黄金山麓,他命人凿井刻石,留为纪念:
敕持节宣劳靺鞨使
鸿胪卿崔忻
井两口永为记验
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从此,渤海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可惜的是,崔忻所刻的石碑,被日本人掠夺,现藏于东京……
3
“海东盛国”
从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震国,到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渤海国共存在了228年的时间。在这228年里,渤海国历15世,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其政治、经济、文化上,多向唐朝借鉴,在中后期,经济文化极大繁荣,有“海东盛国”的美誉。
晚唐大诗人温庭筠,与当时入唐为质的渤海国王子关系很好,当渤海国王子准备回国之时,温庭筠写下了一首《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暑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的一体化政策。后代文人多喜欢用“车书”二字来象征国家的统一,其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
渤海国上京遗址博物馆
温庭筠的诗中,着重指出唐朝对远在东北边陲的渤海进行着有计划、有秩序的管理,二者“车书一家”,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当时的唐朝中央政府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子弟愿到中原来学习者,可以入国子学读书。渤海国曾“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一旦学业有成,还归渤海,便委以重任。
唐文宗时,渤海国王大彝震遣学生李居正等入京师学习。后李居正回到渤海国,仕途风顺,位列公卿,位高权重的他,甚至还受到日本政界的仰望和敬重。
渤海国上京宫城遗址
当时,渤海国与唐朝共同使用汉字作为文化传播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至今所能见到的渤海国表章、函牒、诗文,乃至官印、碑刻、瓦文等,皆用汉字书写,这些内容,篆楷齐备,功底不浅。
4
渤海国是韩国历史的一部分吗?
有着“海东盛国”美誉的渤海国,究竟是否是韩国历史的一部分呢?
回答这个问题,角度很重要。
历史上,全盛时期的渤海国,最大疆域包括了今天中国东北东部、朝鲜半岛东北部,以及今天俄罗斯沿海州的小部分。从疆域上来说,渤海国和今天的朝鲜、中国、俄罗斯,都有关系。
渤海国莲花瓦当
针对韩国、中国将渤海国纳入本国历史之事,俄罗斯的历史学界予以完全的反对。俄罗斯历史学家们更愿意从古代独立国家的角度来理解渤海国,将其视为独立于唐、高句丽(新罗)的一个政权,如此一来,渤海国便自然可以被纳入俄罗斯的历史之中。
近代以来,亚洲国家长期遭受西方入侵,普遍具有民族自尊心,迫切希望以民族史观来增强民族自信。将渤海国纳入本国历史,正是韩国历史学界企图超越朝鲜半岛地域局限的表现。
事实上,古代的东北亚地区,长期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来沟通、交流,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文化圈。
冰雪覆盖的渤海国上京遗址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大家能不局限于本国的民族史观,从整个东亚的角度来审视过去的历史,那么,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面前,像高句丽、渤海国这些古代历史的分歧,一定可以消弭于无形。
▼
公号原创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细思极对:中国历史其实是三个短命鬼打造的!
Hash:0fc23422ec501da67931d5b32f4273a8fce2f18a
声明:此文由 中国国家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