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丨龙岩奇迈山下这座清朝古建筑的红色故事

龙岩市东肖镇

隆德

点击播放观看视频

-----

-----

邓子恢故居隆德堂座位于东肖镇邓厝村的奇迈山下,是富有龙岩传统文化特色的楼院建筑

-----

-----

邓子恢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近14000平方米。有100多个房间,祖堂、议事堂、会客堂等9个厅堂,6个楼梯,2口阴阳水井,4条回廊,主副楼防火墙,设计精巧严密。大门偏西南正对着远处的笔架山,内大门正中刻着“河图洛书”四个大字。外大门两边对联为“隆礼由时迎驷马”“德星聚处占群龙”横批“紫金呈瑞”,隆德堂由此得名。外灰坪上矗立着两根花岗岩旗杆,分别是道光和咸丰年间所立,表明了邓氏家族的兴旺历史和诗礼传家门风。

-----

-----

隆德堂是邓子恢同志以及陈庆隆、郭滴人、陈品三、罗怀盛、陈明、章独奇、林仙亭、曹菊如等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是闽西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邓子恢的卧室座落在“隆德堂”主厝二楼的小房间,邓子恢在这里写下了《岩声》、《告借粮当道》等大量新文化新思潮的进步文章,并创造了闽西革命五个第一:1.出版闽西第一篇进步文章;2.闽西第一个农协会;3.闽西第一个农民党支部小组;4.成立第一个农民劳动合作社;5.成立闽西第一个农民武装队伍。

-----

-----

在革命年代,隆德堂走出了邓子恢夫人黄秀香、邓子恢侄子邓复生、堂侄邓秋源,原苏维埃主席邓潮海堂侄,红军排长邓明海、邓厝村党支部书记邓起荣等二十多位革命烈士。

-----

-----

如今的隆德堂不仅仅是一座老房子,更是“福建老区革命遗址”、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罗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里面还设有“东肖红色小课堂”、“东肖红色小剧场”,成为了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综合编辑:文化龙岩 来源:新罗TV

Hash:7898bafda2b4cd2872dae07af9601880f3e07413

声明:此文由 文化龙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