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云浮 · 红色遗址展示②——云城篇
编者按
红色遗址凝固着党的革命历史,是党的革命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传承革命精神的有效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记录党的历史伟业、展现党的百年风华,生动鲜活记录历史上云浮共产党员的事迹、弘扬为民族谋解放的革命精神,营造举国共庆百年华诞、齐心协力开新局的浓厚氛围,云浮日报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云浮·红色遗址展示》栏目,敬请读者垂注。
3月5日《云浮日报》专刊
中共粤中区临时特委办事处交通站遗址位于云城区河口街道河口圩大元市原宏兴豉油膏铺。
中共粤中区临时特委办事处交通站遗址正面(历史图片)
1945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恩平朗底战斗突出重围后,由谢立全、唐章、周天行等带领原司政的部分人员转到云浮都骑隐蔽活动,并在都骑建立中共粤中区临时特委办事处和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分指挥部(以下两机构合简称分指部)。为加强与江门、香港等地的联系,分指挥部在降源乡大元市设立交通站——宏兴豉油膏铺(简称宏兴)。开设宏兴的经费主要是:分指部拨款10万元法币,党员苏其德秘密筹集的4000斤稻谷,还有部分都骑乡党员的捐款。1945年10月,宏兴正式开张营业。云浮县党组织派出党员陈云当老板,陈三当师傅,黄金、陈钊、汤照当伙计。他们白天生产豉油膏,晚上接送情报。开业初期生意较好,但由于负责接待路经云浮县的部队人员食宿费用较大,宏兴濒于停业。战斗在宏兴的党员陈云、李保纯、陈钊、黄金等变卖家产,使宏兴继续营业。1946年6月,分指部人员已全部撤离了都骑乡。宏兴转为中共云浮县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站。1947年10月,云浮县的东、南区相继建立了交通站,接替宏兴的职能。1947年11月,宏兴豉油膏铺停止营业。
遗址建于1918年10月,长15米,宽4.5米,建筑占地面积67.5平方米,坐东向西,青砖瓦木结构。2012年7月拆建为民房。
云浮县党组织横排村交通情报站旧址
云浮县党组织横排村交通情报站旧址位于云城区云城街道土门村委横排村15号。
云浮县党组织横排村交通情报站近景
1946年下半年,中共云浮县特派员麦长龙派邓章在云城建立交通情报网。邓章认为,横排村距县城只有四五公里,既易于了解县城敌情,又可较好地保证情报人员的安全。于是,决定在横排村设立云浮县党组织交通情报站。不久,动员村民黄国、黄树芬、黄福荣、陈永桐等人成为交通情报员,负责接送情报等工作。此后,他们为党报送了很多有用的情报,使云浮县党组织及时掌握国民党反动派在县城的行动。
1948年下半年,叶永禄、李军等同志带领的飞行队在横排村设点。飞行队员与邓章发展的交通情报人员一起,在横排、云楼、分水坳、秧地坪、土门等村庄大力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并发动了一批青年参加游击队。1949年5月,叶永禄、李军组织土门、横排、云楼、河口初城的青壮年成立五保联团民兵组织,并在横排村召开成立大会。
1949年4月、5月、7月,国民党云浮县自卫队对驻在横排村的游击队分别进行了3次“围剿”。游击队得到横排村村民陈永桐、黄九、黄树芬、何二妹等的及早报讯和掩护,使敌人均扑空。
横排村群众大力支持飞行队在云楼、土门一带的活动。捐献游击队粮食约有1万斤。利用挑柴草去县城卖的机会,暗中收集敌情,并冒险为游击队运回在县城筹到的粮食。热情接待驻村和过往游击队员,无偿提供住宿。村民陈发开、陈发喜、黄福、黄树芬等人的家里接待游击队的同志较多,每月都有游击队在他们的家里住宿。
旧址建于1918年,长12.3米,宽8.2米,建筑面积101平方米,为泥砖瓦木结构,现整体结构保持完整,保存状况一般。
云浮县党组织围仔交通站旧址
云浮县党组织围仔交通站旧址包括张兴家和李广森家,分别位于云城区前锋镇围仔村委杨梅村12号和天岗村。
1948年1月,云浮人民自卫队德怀队指导员罗杰、叶永禄(该两人于1949年4月任中共云浮县工委委员),中共党员邓章等来到围仔辖区的杨梅村张兴家和天岗村的李广森家,教育动员他们参加游击队,并在两人家建立交通站。李广森利用他在天岗村开设的广兴隆商店为联络点,接送党组织和部队来往的文件和情报。张兴负责发动青年参军,有围仔村的戴泽恩(教师)、戴泽伦,杨梅村的张家均、张呀仔,秋风村的戴德祥、戴德绋,平地村的李茂新、李林参加游击队。李广森也动员3个儿子李荣进(副保长)、李荣华(教师)、李荣泰参加游击队。云浮县南区武工队罗杰、叶永禄、邓章、黄云、邝达、李军(李诚军)等常驻围仔活动。他们驻围仔交通站的主要革命工作:一是建立交通网线,指导杨梅村张兴、张农均,平地村李大金,围仔村戴泽伦等交通员开辟通向新兴河头扬子江的交通站、通向云北麦州邓南的交通站、通向云雾山游击区料洞东村黄四的交通站等。二是安排李荣华到国民党云浮县自卫队队长刘汉清(又名刘水蛇)活动区内的石门小学当教师,探听敌军动态;安排戴泽恩在围仔小学任教,向知识分子宣传革命思想。三是布置李荣进做好当地统战工作。四是指导李茂新、张呀仔、戴德祥等做好宣传和发动群众的工作。先后参加游击队的还有:围仔村李进文、李进深、江卓华、戴华献、戴华新,杨梅村张金兴、张家达、张金喜,天岗村李松金、李章喜,秋风村戴德南、戴德文,平地村李瑞、李花生、李木爱等19人。
张兴家——云浮县党组织交通站旧址正门近景
李广深家——云浮县党组织交通站旧址
张兴家于1916年秋建成,长15米,宽14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为青砖瓦木结构,保存较好。李广森家于1932年秋建成,长11米,宽10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泥砖瓦木结构,保存较好。现该两住宅旧址整体结构保持完整,保存状况较好。
云浮县游击队武器弹药修理厂旧址
云浮县游击队武器弹药修理厂旧址位于云城区河口街道扶卓村委黄岗顶村原陈三进住宅。
云浮县游击队武器弹药修理厂旧址正门与附屋
陈三进原籍罗定县人,抗日战争后期夫妻俩逃荒到达云浮县洚源乡扶卓田心村。在当地乡民关心支持下,在该村陈氏旧公屋住下来。白天修制小农具,夜间为民众(主要为民兵)修理枪支,用旧子弹壳重制子弹维持生计。1946年冬,扶卓田心村人、中共地下党员、宏兴豉油膏铺——中共粤中区临时特委办事处交通站交通员陈钊觉得陈三进在田心村修枪造弹不安全,于是将陈三进一家转移到黄岗顶村后背半山搭棚居住,并继续为游击队和民兵修枪造弹。不久,将木棚改建泥砖屋。
解放战争时期,云北地区武装斗争不断发展,中共云浮县工委书记麦长龙,副书记李东江先后在云北地区组建6个武工队、4个武装连队,武装人员共300多人,还组建200多人民兵武装。很多枪支维修和子弹重制任务都是由陈三进一家日夜苦战完成。其间,陈钊积极组织扶卓片区各自然村的苏镜、植庚、林新南等青年参加武装民兵,夜间轮流站岗放哨,保护陈三进的安全。
叶永禄领导的飞行队(武工队)队员,李行、张力、张基(女)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四支三团黑龙江连战士董超扬等曾经到陈三进修枪造弹的地方活动,陈三进也经常无偿为董超扬所在的飞行队、黑龙江连修理枪支以及重制子弹。
旧址建于1922年9月,建筑占地面积98.3平方米,泥砖瓦木结构,现整体结构基本保存完整,部分瓦面倒塌,整体保存差。
云浮县党组织云坑交通站旧址
云浮县党组织云坑交通站旧址位于云城区河口街道云坑村委云坑村。
云浮县党组织云坑交通站旧址(何日初家)正面
1947年11月,中共云浮县特派员李东江派三罗小分队(又称德怀队)队员梁祥带领党员高森、高三友等到云坑开展革命活动。
梁祥等发动云坑村何日初、何志佳、何仲连、何仲金等6人参加革命,并以云坑何日初、何志佳的家和冯湛在云坑村石坑开设的粉厂作为革命堡垒和交通站。在云坑建立交通站后,与毗邻地区的交通站连成网络,开辟了从云北都骑至云南云雾山的军事交通线。
1948年4月,梁祥调走,中共云北区工委派邓章、卢平、邓可中等到云坑加强领导,组织何日初、冯湛、冯华清等7人为武装民兵小组,开展武装斗争。7月5日,云坑民兵小组配合云北武工队夜袭河口九堡联防,全俘联防队10余人,缴获冲锋枪一挺,步枪四支,手枪二支,并活捉催兵员黄崇佳(后处决)。10月,云坑武装民兵何日初、冯华清等在邓章率领下在圩地背公路两次公开拦截反动政府从夏洞和安塘粮仓运往云城的粮谷,共3700余斤。1949年2月,云北区工委决定统一行动,攻打国民党夏洞、初城、河口3个粮仓,破仓济民。各乡武工组带领民兵发动群众在外围担粮。云坑民兵何日初、冯华清等监视初城粮仓外围敌情,保护群众安全担谷。是夜一举攻下初城粮仓,得谷2000多斤,全部分给群众。国民党反动派对云坑革命据点进行报复,从1949年5月到7月先后3次“扫荡”,企图扑灭驻云坑的武工组。
武工组事前得到情报,率领民兵转移,敌人扑空。敌人第三次进村“扫荡”后,云坑人民不怕抄家、不怕杀头,决定回击。当晚,武工组和云坑民兵潜回初城,贴标语、发传单、打冷枪、放鞭炮。敌人不堪袭扰,次日走回云城。云坑民兵刘木在反“扫荡”中,不幸被捕牺牲。
1948年8月,初城乡(今初城、云坑两村委区域)总农会成立,总农会会长冯湛。总农会下设村农会,云坑村建立3个农会。为扩大和健全民兵组织,云坑和初城联合成一个民兵中队,中队长何日初,中队下设分队,云坑分队设3个民兵小队。云坑分队23人,分队长由中队长何日初兼任。1948年秋收后,初城乡总农会积极领导各村群众以民兵为骨干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是年共减租6000余斤。在党的领导下,云坑农会开展统战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云坑农会团结开明绅士李杰荣,李杰荣在敌人扫荡云坑前向武工组提供情报。云坑富户何植利,经农会做工作后,献谷3000斤给游击队。
云坑群众积极支持革命斗争,除掩护革命工作人员外,还提供粮食给武工组。何日荣将田抵押借谷5000斤支持游击队。云坑村在两年多的革命斗争中,成为党控制地区和重要的活动根据地。
云浮县党组织云坑交通站旧址包括何日初家、何志佳家、冯湛的粉厂。
何日初家始建成于1820年10月,长12.7米,宽10.4米,建筑面积132平方米,青砖包墙、瓦木结构,现整体结构保持完整,保存状况较好。
云楼游击队(飞行队)旧址
云楼游击队(飞行队)旧址位于云城区云城街道云楼村委云楼村毛氏宗祠。
云楼游击队(飞行队)旧址正面近景
1948年1月,中共党员麦长龙、叶永禄带领游击队员何九、李军、余芳、叶林等同志到云楼山区,以毛氏宗祠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了解到国民党云楼乡长陈仕汉对共产党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叶永禄对陈仕汉进行正面教育,使其认清了形势,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革命工作。4月,云坑村设立交通联络站,云坑下辖各村设立交通分站,云楼村交通员有毛挺、毛斌、毛友、毛樟兴、毛永洪、毛祖兴。他们把自己的家当作联络地点,串联村中的革命积极分子,逐步把革命工作展开。
麦长龙、叶永禄等到云楼后,迅速发动群众,致力发展武装队伍。1948年9月,在云楼毛氏宗祠成立了云楼游击队(飞行队),队长毛挺,队员有云楼村村民毛蚤头、毛斌、毛友、毛祖兴、毛燕林、毛松金、毛兰仔,游击队队址设在毛氏宗祠。同时在毛氏宗祠成立了不脱产的云楼民兵小分队,陈仕汉任民兵小分队队长,队员有云楼村村民毛永镜、毛会兴、毛丽兴、毛木仙、毛永洪、毛永仓、毛树头,队址也设在毛氏宗祠。
云楼游击队、民兵活动日益高涨,国民党从1948年下半年不敢到云楼催粮催兵。国民党云浮县县长李少白也感到非常害怕,1949年4月16日夜晚,纠集了反动民团头子陈卓为首的100多名民团分子,对云楼游击队根据地进行“清剿”。游击队及民兵小分队获悉情报后,在叶永禄指挥下,一边组织群众转移,一边进行反“清剿”。陈仕汉掩护群众转移,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小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及民兵被迫撤离。反动民团分子对云楼村逐屋抢掠,全村被杀掉劫走的生猪5头、鸡100多只、稻谷500多斤、挂钟3个、衣物一批,火烧民房2间。部分未转移群众被押到祠堂审讯,群众个个保守党的秘密。
7月13日,国民党云浮县当局再次袭击云楼。敌强我弱,云楼民兵队兵分两路,一部分在陈仕汉带领下组织群众转移,一部分随同云楼游击队(飞行队),在叶永禄、李军、毛挺带领下到离云楼村1里路的路段阻击敌人。
游击队利用山区地理环境与敌人周旋,采取避实打虚的办法为云楼村群众安全转移赢得时间,使敌人“清剿”扑空。两次反“清剿”战斗,共击毙敌人2人,伤5人。
云楼游击队(飞行队)和民兵小分队还参加了其他战斗。1949年1月,云楼游击队会同东区游击队参加茶洞破仓分粮的战斗。5月,国民党县保二师“清剿”都骑游击队,云楼游击队和民兵小分队前往都骑支援反“清剿”战斗。
1949年1月,云楼村农会成立,这是云楼村第一个农会,选举毛永镜为会长,会址设在毛氏宗祠。各村农会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减租减息的政策。云楼7条自然村当年减租稻谷约4万多斤。云楼村农会还动员开明绅士及富裕农户捐谷近2000斤、枪支12支,子弹200多发。其他地区来的游击队驻扎云楼,云楼群众就为游击队站岗放哨,护理伤病员。
毛氏宗祠始建于1920年,长20米,宽9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泥砖瓦木结构,2014年拆毁原址,参照原模型重建,长20米,宽9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青砖瓦木结构,现整体结构保持完整,保存状况好。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赖秀梅
Hash:c3c715c2ae7abf3392b164165c4062aa915e9583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广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