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山:从革命见证者到文创风向标

广州东山:从革命见证者到文创风向标

梁施婷

2021-06-28 14:19:31

来源: 时代周报

在这里,历史还保留着纯粹的面貌,并孕育着年轻富有活力的文化

城市和人一样是有记忆的。如果将如今的广州东山与100年前描绘的地图做对比,会发现连接这一片区的每条道路,几乎都完好地保留下来了。

100年风云流转,这里的红砖、绿树,气质却始终不变。东山的道路依然狭窄,只容得下一辆汽车单行通过。走过东山街口的年轻人,从早年那些意气风发谈论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变成了如今边走边在社交平台上跟朋友愉快交流的年轻潮人。

在历史的长河里,从来没有理所当然的岁月静好。今天人们享受到的祥和宁静,离不开前人们在革命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理想前赴后继的艰苦抗争。

1923 年的广州市测量图。(图片来源:《从杨家祠到恤孤院后街31号—1923年前后广州东山历史片区空间格局解析》 曹劲)

1923年夏天,众多怀抱理想的有志之士从各地齐聚广州,在当时中共中央局机关所在地——春园,开启了中共中央局机关在广州的革命历史,并达成了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随后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高潮。

春园由一名姓黎的美国华侨回到广州后于1920年初所建,从一片郊区荒地中发展而来。这名黎姓华侨没想到,春园能成为中国近代一段重要历史的见证者。

位于广州东山新河浦路24号的春园,曾是中央机关主要办公场所。(图片来源:时代周报 摄)

事实上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便有海外众多爱国华侨积极响应号召归国支援革命,同时掀起了一股置地建房的热潮。而东山之所以成为如今的模样,离不开一位名叫黄葵石的美洲归侨。1915年,黄葵石承领了政府约1.2公顷的荒地,并进行掘平清整。他将这块荒地划分为四条道路,这就是今日广州的龟岗马路及各横路。

和黄葵石有相似想法的归国华侨不止一位,这些身价不菲的归国华侨纷纷在东山一带购置土地,建起了一栋又一栋既充满西方风格,又融合中式建筑特点的房屋。东山也逐渐成了广州城的富人区,除了华侨外,还有不少高官显贵、军政要员在此设立宅邸。

如今,同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除了会址建筑遗址以及春园,还包括附近的简园和逵园。

沿着新河浦路向西步行大约200米,98年前的中共三大期间,毛泽东和陈独秀等人经常到访位于培正路的简园。当时的简园,曾被用作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公馆

据历史材料推测,简园建成于1920年左右,其主人简琴石生于越南。1912年,简琴石从泰国曼谷回到广州,成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州方面的负责人。

简琴石财力丰厚且善于投资,在东山大规模开发建设之前,便买下了位于恤孤院路和培正路之间的地段用于建造简园。简园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面积之大放在整个东山都是少见的,其黄色的砂石外墙与当时美国西南海岸盛行的西班牙式建筑风格接近,在东山别树一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园。(图片来源: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根据《珍藏东山》一书中记载,“东山历来共建洋楼一千三百余座”。据统计,目前在存的东山洋楼仍有493座。

如今再到访这些洋楼,它们的主人大多已经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年轻的力量,正在浸润这个街区。

如今的东山一带成为年轻人“打卡”的聚集地。(图片来源:时代周报 摄)

周末在培正路上走一走,一条不过400米的斜坡路上,男男女女争相以道路两旁的清水红砖墙、民国水刷石以及琉璃玻璃做背景“打卡”。庙前西路上的买手店和咖啡馆也聚集了不少拿着“长枪短炮”的年轻人。

现代人喜欢复古,将旧时的回忆带到现在,民国时期的文艺风情近年来蹿红社交网络,而东山一带的洋房则提供了最好的原材料。

伫立在恤孤院路的逵园,被认为是东山一带活化利用的开端。2012年,逵园建成90周年之际,黄轶群、云子威、方昕、刘嘉岱这4个在广州东山出生长大的80后海归青年,将旧时大门深锁的逵园改造成了艺术馆。现在,除了专门前来参观的访客外,社区里平日闲逛的大叔、买菜阿姨都会被吸引进去驻足观看。

在东山民国别墅里的周末集市。(图片来源:时代周报 摄)

再沿着恤孤院路继续往里走,展览馆、咖啡厅巧妙地填充进每一个街角。越秀区商务局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称,现在的新河浦街区已经进驻了觉园、逵园艺术馆、LPS在地公园橄榄山等10家文创艺术空间,10家高端艺术餐饮,22家精品买手店以及34家网红咖啡,逐步形成了高端文创企业集聚环境。

2019年,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更是获得“亚洲都市景观奖”。奖项评委会认为,通过历史建筑保护、人居环境提升、文化艺术植入、社区共享共治等方式进行街区的复兴,体现了与环境和谐共生、尊重区域历史与文化。

如果时间有节点,站在东山的达道路上你会清晰地感受到:往东,现代的高楼林立,宽阔的街道车水马龙;往西,历史保留着纯粹的面貌。身在其中,你会强烈地感受到,既有历史沿革又有现代气质的城市文化,正孕育着广州这座城市的新未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Hash:f080ce88c9c9e106ffea2d1f1546a47a2b2aa741

声明:此文由 时代周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