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脉》:走近后套木嘎遗址,探索历史文明踪迹

解构历史遗迹、记录民间技艺

描绘吉林壮美人文画卷

感受魅力非凡的吉林

《吉林文脉》是由 吉林省文化旅游厅、吉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吉林省图书馆与吉林广播电视台7频道共同策划制作、全方位展示吉林省地域文化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栏目。

其中 《吉林文脉》之《吉林访古》系列由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广播电视台7频道共同合作,集合多领域权威专家,首次系统、详尽地梳理吉林省考古成就,呈现珍贵文物背后精彩故事,科普鲜为人知的考古知识,揭开考古挖掘现场“神秘面纱”,为吉林历史文化留存珍贵影像资料。《吉林访古》第一季共5集,每集30分钟 。

本期推出

《吉林文脉》之《吉林访古》

第二集 后套木嘎

逐江河而居,是人类普遍的生存法则,在河湖遍布的吉林西部,人类的先民留下了星罗棋布的足迹,他们在这里居住生活、繁衍生息,位于大安市安广镇的新荒泡。

1957年夏,当地文化工作者,在泡塘东南岸调查时发现, 地表散落了大量人骨、陶片和细石器,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第二年,考古人员进行了复查, 确认这里为一处古人类遗址,取名为永合屯细石器遗址。

1962年,考古人员对永合屯细石器遗址,进行了小规模试掘, 出土了三座墓葬,墓葬中随葬品少,但 有琢制的石镞,和由兽牙组成的项饰,神秘的遗址发端自何时,是谁?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呢?

时间不断推移, 1986年4月17日,大安县人民政府,将永合屯细石器遗址批准为, 大安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新定名为后套木嘎遗址

为进一步揭开后套木嘎的神秘面纱,考古人员对遗址开始了大规模发掘,这是一个欣喜不断的过程。

根据整理的材料越来越丰富,专家们全方位收集了后套木嘎的 陶器、骨器、石器、蚌器,还有 人工遗物、自然遗物。对远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当时社会的生产模式, 进行了检测以及部分复原。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陶器的出现, 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后套木嘎遗址位于新荒泡东岸,地势东高西低呈缓坡状,海拔高度约130至150米,这处神秘的遗址,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

发掘工作继续进行,一个惊人的发现,让考古人员兴奋不已,在他们所发现的 巨大壕沟内侧,竟然还存在着多处房址。

为进一步寻找,祖先们生活起居的蛛丝马迹,考古人员对这些包围着大部分房址的壕沟继续深入发掘, 越来越多的鱼骨和兽骨碎片陆续出土,沿着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线索, 还原古人类的生活场景,成为考古人员对遗址展开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抓手。

考古人员注意到,出土的工具中,并未见到明显的农业生产工具,专家推测,这和该地区的生产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现代人,对理想生活最简单的诠释,曾几何时,遗址的主人也在用最直白的方式,叙述着他们对生息之地的眷恋。

后套木嘎第六期文化的大量墓葬被发现,它们和后套木嘎四期的,半地穴式建筑有所不同,并没呈现出明显的直线排列或平行排列。

但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每个墓主人的头部,似乎隐约都指着同一方向,这其中,究竟暗藏着什么规律呢?

每一处遗址,都诉说着奇迹

每一件遗物,都诠释着不凡

更多精彩节目,敬请关注

《吉林文脉》之《吉林访古》

播出时间:周六、周日21:18分

吉林广播电视台·7频道与你相约

END

编辑:小贺儿

审核:曾宪夫 薛橇

监制:张晓丹 邹德伟

Hash:4372e38cc25b8de5e18cf98f3c379339c6ff1de9

声明:此文由 吉林电视·7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