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到处都有好风景

王涛 驻站记者 杨利友

阳高照,彩云织锦,金秋的山峦田野展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迷人画卷。

时隔一年多,记者再次走入到双鸭山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三岔河林场。视线所及处,每一年都有新变化,每一次都有新收获,每一张笑脸都绽放出丰收幸福的喜悦。

三岔河林场地处完达山脉北麓深山区,施业区内有三路军抗日根据地遗址、京石泉国际电台所在地和中共吉东省委所在地遗址、抗联二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遗址,李炮营、一旅底窑、九军沟、山神庙等典故传说,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有待于挖掘深度旅游开发利用。

置身于三岔河,放眼望去,一排排呈梯形错落有致的彩钢瓦房掩映在树丛中,整齐划一、干净靓丽。纵横两条河流萦绕着场区,清澈见底、缓缓流淌。平坦的主街水泥路面贯穿东西,两侧家家户户闪动着忙碌的身影,还有院落里传出爽朗的笑声……这一切让人很难想象它曾是脏乱差的落后小山村。

说起三岔河的变化,场长李新旺感慨万千。过去,这里是房屋破旧、道路坑洼,特别是停伐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制约,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度陷入困顿。

为改变这个林场的落后面貌,双鸭山局党委抓住林区产业经济转型、国家棚户区改造和“美丽林场建设”活动的有利契机,结合生态林场建设规划要求,在治水、植树、建房、修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林场党政班子积极引导职工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为家庭经济增收创造条件。几年的功夫,这里逐渐呈现林丰、粮茂、场静、民安的可喜变化。

这个场的木耳栽植大户“牤子”,大号梁继国,现年43岁,身材粗壮,脸堂黝黑,开车、修理、种地、营销样样都是把好手。今年,牤子在林场的扶持帮助下,摆放了地栽木耳二十多万袋,黑嘟嘟的木耳段黑压压地排列在偌大的林下场地里,二十多人的采摘队伍一字排开,成桶成桶的鲜木耳一会儿就攒成大堆,被运送到晾晒场地……春种夏收秋采,能摘三四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牤子驾车场内场外地忙乎着,心里合计着市场行情与木耳售价,笑意溢满脸庞。

记者来到了养猪大户姜志强家。小姜的姐夫正在指挥一伙人砌砖、抹墙、上放架子……原来,他们要扩大养猪规模,新盖一座120平方米的饲料仓储库房。据林场党支部书记李民介绍,姜志强是退伍军人,9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一副铮铮铁骨和干事不服输的劲头。如今他家存栏母猪20头,肥猪100多头,下步准备在生猪养殖量上翻番一倍,培育生态绿色新品种,为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带头引路!

三岔河林场虽然身处深山区,但优美的山水蕴育了一方人灵地灵,从这里走出去诸多各行业精英人才。林场班子主动为这些人搭台牵线,成立了“成功人士回报家乡爱心协会”,吸纳全国各地会员50人。他们每年定期回乡探亲,募集帮扶资金,为贫困家庭捐献衣物、鞋帽,每逢年节都为7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奶粉、月饼、大米,奉献敬老爱心。还为林场社区捐赠了乒乓球和台球桌案、电脑、座椅等设施,这些感恩家乡、报答父老的善举成为当地的美谈。

今年春季以来,三岔河林场领导班子千方百计在提高职工收入上做文章,结合精准扶贫开展林场(所)“小微富民项目”创建活动,鼓励引导职工群众发展木耳,中草药冷水鱼,绿色小杂粮等项目,林场主动帮助销售,促进林场绿色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今年,他们还组织开办两期农业科技培训班, 60多名职工群众参加了培训,通过了解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化肥、农药团购方式,建立农业信息平台。还组织中草药培训班,聘请专家讲解北方中草药栽培技术,并组织了5名职工到七星河考察地栽木耳种植,为百姓科学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协助职工在信用社联系贷款400余万元,解决部分家庭春播难题,为农业生产注入资金;美化环境方面,拆除家属区倒伏杖子300延长米,更换成铁丝网。组织百姓秧歌队,农闲时节排练下山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林场形象;针对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春季林场出动大型机械十余台次,组织种植户积极参与维修农田道15千米,清挖截留沟排水壕2000延长米,维修破损桥涵5处新修3处,曲直河道两处,保障了春播生产道路通畅顺利进行;在重点弱势群体的帮扶过程中,为老干部和鳏寡孤独困难户拉烧材、干杂活,帮助困难户盖门房、撤杖子,维修大风刮毁的房盖,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同时,把林政防火、经济消防、防汛等工作有机结合,规范值班表轮流表,带班领导、值班大员、专业队员按时值班,保证了林场事事有人管、时时不离人。

翻开三岔河的民生账单,映入眼帘的一桩桩一件件,事关林区百姓的生活细节,彰显着林场党政一班人的为民情怀。

勤劳质朴的三岔河人正在这五彩斑斓的收获金秋中、在潺潺流淌的大扁石河水声中,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型发展之路。

编辑:关 勇

审核:海 英

Hash:a17f7a179c9f65fd2d06feba0b0b979ec78f406d

声明:此文由 黑龙江林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