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烈士山今昔
鞍山烈士山今昔
在辽宁省鞍山市提起烈士山,当地人没有不知道的。这座坐落在市中心区域的山峰并不高大,只有海拔米。但是它见证了鞍山的沧桑变迁,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烈士山原名“镇守山”,
1916年日本侵略者利用中国地方政府的腐败和无能,采取阴谋手段强攫取大孤山等8矿区的试采执照后,在鞍山设立“制铁所”,并突击强占的大批土地。日俄战争后又从沙俄手中接管了所谓的“满铁附属地”,并大大扩充了它的面积,鞍山被日本人实际控制。
1919年起,满铁鞍山制铁所在“镇守山”开始植树造林。在东坡修建了“天照大神”神社。随后将此山易名为“神社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国民政府将“神社山”更名为“钟灵山”,但并没有叫起来,人们还是将其称作神社山。
1948解放军发起鞍山战役,由时任东野四纵司令员的开国中将吴克华统一指挥的解放军第四纵队和第六纵队向驻守在鞍山的国民党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发起进攻并全歼敌军,解放了鞍山。因为这里是鞍山市区南部的制高点,又紧邻敌指挥部市公署大楼(现市政府大楼),国民党军把它作为市区阵地之首。因此这里成为整个鞍山战役的主要战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利用地形地势,在山上修建了了“一步一雷,两步一障,三步一垒”的坚固的防御工事,并把山上的树木全部砍掉,消除了进攻部队的隐蔽之地,还把山顶坡浇水成冰,加大了攀登难度。当时在山脚东南面有日本人修建的10多幢宿舍楼(现在的空军大院),东北面是满铁医院大楼(现在的市中心医院)。
(以上照片翻拍于烈士纪念馆)
国民党军在这里也布置了重兵防守。我上学的时候这些老建筑还都在,灰色楼群成为空一师的家属楼,被称为空军大院。满铁医院也成为鞍山市中心医院,老建筑也未拆除。而我居住的鞍山钢铁学校第三学生宿舍就在两者之间。山脚下是一条宽阔的马路也就是现在的中华路,路中是有轨电车铁路,国民党的铁甲列车来回巡视,配合和支援山上和建筑群里的防守。
1948年2月18日黄昏,战斗打响。解放军主攻部队四纵队12师35团与山的东侧和宿舍楼及满铁医院之敌交火,短兵相接,逐楼争夺,打退敌人多次反扑,牢牢地占领了楼群,为总攻打开了前进的道路。2月19日上午开始,35团作为突击部队,就从我们的宿舍楼位置向山上发起猛攻,并在现在的电视塔位置突破敌山腰防线,然后集中炮火掩护部队向山顶发起新的冲锋。同时34团从山南方向,辽南独立师三团一营从四方台方向也同时开始进攻。辽南独立师三团一营在营长王秀清、
副营长耿金銮等带领下,冲过外壕,炸开围墙和屋顶形铁丝网,与敌拼手榴弹,打肉搏 (王秀青烈士画像)战。就这样,敌阵地一个个地被我军突破。当攻到主峰附近时,敌人碉堡的火力更加密集,无法接近。此时,我军炸药已用尽。耿金銮急得两眼通红,他命令机枪掩护,亲自带领三连二班长各提两挂手榴弹,绕到山后爬上陡坡伺机行动。趁敌火力间歇之际,二班长飞跑过去跃到地堡顶上,顺势把正在发射的机枪管往下一压,用尽全身之力把枪拽出来,结果双手烫脱了皮。此时,耿金銮大步冲上,将一捆拉着火的手榴弹塞进母堡内,只听轰的一声,母堡‘哑’了。不久就听见堡内有‘缴枪饶命!’的喊声。二班长把敌军官反插的堡门打开,一连钻出30多敌人,纷纷缴枪。与此同时,三十五团也攻上山顶。到11时40分,我军控制了整个神社山。在打下神社山后王秀清又率部穿插到铁东区转盘街(今市府广场)附近,在攻打市政府和转盘街时,在老公安局大楼附近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
因为“神社山”在鞍山解放战争中具有特殊地位,1949年9月28日鞍山市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将其改名为“烈士山”,以纪念解放鞍山牺牲的烈士们。同时发动群众捐献资金修建“烈士山”纪念塔。在各届政府的领导下,不断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尤其是1957年3月和1958年的3月,市政府号召广大市民奋战30天,植树13万株,让烈士山在短时间内重新披上了绿装。新建了英泽湖。成为全市人民瞻仰和纪念革命先烈的惟一纪念性公园。1975年烈士山公园进行了续建,在山顶重建了烈士纪念碑,并于1978年2月19日落成。我在1978年10月入住学生宿舍时,烈士山公园已经全部建成。每天清晨都和同学们上山晨练,夏天时的星期天也常常拿着书本,到山上的树荫下去看书
(80年与同学们漫步烈士山)
(80年与同学在烈士山上学习)
毕业后留在鞍山工作,每年的清明和七一都会到这里参加祭奠英烈和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
三十多年过去,现在的烈士山及其周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老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空军大院成了新的高档住宅小区。市中心医院里的老楼已经被新的高楼所代替,我居住过的宿舍楼也被拆除建起了高层住宅。1983年我所在的三冶公司在山脚下建成了米高的钢制电视塔,是鞍山最高的建筑物。它虽然比不上其他城市的可以登顶的电视塔,但在当时也算一个不小的工程。1984年原来在正门西面的平房烈士纪念馆迁建到现在的东南面的山腰上,1993年又扩建为现在的二层馆舍,我后来担任厂长的鞍山东方网架厂承担了屋顶的网架结构工程,当然那时候我还没有去工作,但因和厂里的人都是朋友,也到工地参观考察了几次。如此,我与烈士山的缘分还是很深的。2015年,烈士山公园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面貌大为改观,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区正北是鞍山主南北干道胜利路的尽头,一座牌坊式山门矗立。
不远的一块铭石刻印了烈士山公园的历史。
过了正门有250级台阶直通海拔高度为97.5米的山顶。
山顶建有20.7米高的烈士纪念碑一座,碑基三面刻有汉白玉浮雕,正面是朱德为纪念碑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
碑的后面文主旨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抗日战争时期和为解放鞍山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烈士们无限忠于人民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光荣的英雄事迹万古长存,永垂不朽”。
碑的东西两侧刻有解放军英勇作战和民工踊跃支前的浮雕。
在山顶可以俯瞰市区。
(1981年秋天毕业后重回烈士山,山下还没有高楼)
(1992年烈士山顶留念,已经新建了中级法院大楼)
山腰的东侧,是烈士纪念馆,那里详细介绍了鞍山解放的战斗过程和鞍山英烈介绍,存列烈士们的遗物、誓言、事迹,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场所。免费参观。鞍山烈士纪念馆位于鞍山市中心的烈士山公园内,始建于1952年,为城堡式仿古建筑。此纪念性史馆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馆名。1985年,鞍山市政府与鞍山钢铁公司共同投资,对烈士纪念馆进行易地扩建,将原来位于烈士山正门西侧的纪念馆改建到现在的馆址。1998年,鞍山市政府又投资对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建筑面积由1080平方米扩展到4000平方米,并增加了展览内容,更新了陈列形式,增设了一个多功能电影厅及六个临时性展厅,除固定式展览每天对外开放外,还经常举办或联办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展览。
2015年又对纪念馆正门前小广场进行了改造,在广场东北建起了烈士英名墙。上面镌刻着在解放鞍山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烈士名录。
西北面是领导人题词碑林,12块石碑上刻有曾在鞍山战斗过的领导人的题词。
其中张万年在解放鞍山时年龄和级别最小,只是一个连副指导员。但在后来他官至中央军委副主席,是12位领导中是级别最高的。
纪念馆下面的山北坡是健身活动区,除了儿童游乐设施外还停有一架老式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2002年7月,由空军第1师捐献给。它服役时的编号是“50619”号,编号“50619”代表师建师纪念日。15.015米,9米,机高3.885,升限16000米,时速1320公里,编号“50619”代表师建师纪念日。
该机有着辉煌的历史,自1962在享有“空军第一师”盛誉的 空军航空兵一师服役。四十年来,首创击落敌空 的战绩;在我国两弹实验中,成功穿越 进行安全取样;多次出色完成毛泽东主席南巡安全保卫任务;圆满完成 和入闽、滇、桂藏 及导弹试射、科研试飞、保卫鞍钢等50余次重大任务。 屡立战功,值得一看。
旁边是一个有几十张球台的室外乒乓球场,鞍山的乒乓球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马龙、张超、郭跃、李晓霞、常晨晨、曹丽思、李陟等都是鞍山籍的运动员,占国家男女队近五分之一。同时,在近百名中国“海外球员”中,鞍山籍乒乓球选手就超过了二十人,王越古、白石、单晓娜、石贺净、樊岩峰、王铮、张佳、刘婷、郭宇、张洪斌、曾祥瑞、高昂等都以其高超的球技为鞍山赢得了海内外威名,上百名高水平的乒乓球人才从鞍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山脚下的钢结构电视塔高83.75米,1983年5月3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是鞍山最高的建筑物。 它虽然比不上其他城市的可以登顶的电视塔,但在当时也算一个不小的工程。
2015年开始烈士山公园开始了改扩建,市政府决定改造烈士山公园内地下人防设施,并对公园地上部分进行改造,增加人防主题元素,建成后形成爱国纪念教育、人防宣传、休闲、健身等多功能。现在工程已基本结束,新修的宣传墙和广场、崭新的人行景观步道,烈士山公园变得更加美丽了。
改动最大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山南的英泽湖。我在学校的时候,烈士山山南还只有一个灯光篮球场,1987年拆除后修建了湖面达3万平方米的英泽湖,此次改造,将英泽湖东侧原有游泳池挖除,将其融入到英泽湖,增加湖面的水系面积,在其东侧湖岸上修建一条长325米的游人木栈道,木栈道总面积达到650平方米。经过新的改造,这里已经达到了风景如画的程度,让人流连忘返。
沿着环山步道,在英泽湖北休闲广场原址,结合地势修建人防主题墙。中心是90平方米恢弘大气的人防主题浮雕,记录了鞍山的前进历程。两侧修建了180平方米的人防宣传贯板,后侧新建1050平方米健身广场。湖正北的每天都有很多老人在这里聚集聊天,
下面这张照片中两个老头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江泽民的家事。
前侧新建1300平方米休闲广场及365平方米的木栈道式亲水平台。本次改造结合湖岸修整,在湖岸外侧修建1740平方米人行景观步道,作为行人健身休闲场地。在人防主题标石下中华路侧新建210平方米景观曲桥与英泽湖中凉亭衔接;原有曲桥现已出现不同程度破损,结合本次改造进行维修。改造后形成防腐木桥面,加高护栏;同时,在曲桥两侧各新建一座拱桥、一座曲桥,方便游人游览。平台还连着木质水上通廊,通向湖中的湖心亭并通往南岸。
鞍山解放前夕,驻守鞍山的国民党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将上的树木砍伐一空,烈士山遂成为了秃山。解放后的烈士山在各届政府的领导下,不断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尤其是1957年3月和1958年的3月,市政府号召广大市民奋战30天,使“成林海,鞍山变花园”,让烈士山在短时间内重新披上了绿装。现有辽梅、陕梅、梓树、火炬、香花槐、黄金槐、金丝柳、碧桃、芙蓉树、红瑞木、丁香、刺玫等各类树种40余种,13万余株。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
山腰有一条林荫环山道,密林环绕,幽静清雅。道边安放着廉政格言雕塑小品,别有特色。
以下是改造前拍摄的英泽湖照片。
烈士山写下此文时,烈士山公园改造工程还未完成,再过一段时间一个亭台楼榭、景色优美的烈士山公园将呈现给我们面前。
Hash:49c2bc1517ad4c59f374ecdb1fc44bb57a6e3886
声明:此文由 青春60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