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零建——福建省罗源电厂建筑设计

文 / 廖刚华 (杭州国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高级结构工程师)

华能罗源电厂一期(2×660MW)工程规划容量为2×660MW+4×1000MW机组,本期建设2×660MW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装置、脱硝装置,并留有扩建条件。职工人员约200人,并有长期驻场维修公司。

电力行业设计院是设计总承包单位,并完成总图设计。我院承担民用部分,包含将军帽服务基地、办公区、宿舍区,三个区域均为山体开挖而成,将军帽服务基地南面朝海,办公区和宿舍区三面环海,三个区块相对独立。

将军帽服务基地由食堂、办公楼和宿舍楼组成,办公区由办公楼、食堂等组成,宿舍区包含多栋宿舍、文体中心等。

设计思路

设计团队调研当地地域文化及建筑环境等,并梳理业主的真实需求,结合电力设计院的项目定位,总结出需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

1.协调处理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关系;

2.营造一个适宜职工工作、生活的优美环境;

3.如何处理建筑和电厂构筑物的关系;

这三个问题也是设计团队思考构思的出发点。

一、建筑和周边环境的融合

八山一水一分田,蜿蜒九曲山水间。福建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具有多元的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发展出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都文化等等,形成对外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涵。

目基地行政区划上隶属于罗源县碧里乡将军帽村,是一处依山傍海的天然港口,而港口则是给人避风、归家的寓意。福建的土楼古厝是围合的,也展现出遮风挡雨的一面。由于电厂的行业特点和地理位置特性,电厂职工也需要一个宜工宜居的“港湾”。

电力设计院对华能罗源电厂的总体形象定位是建设中国最美“山海印象”文化电厂、洁净电厂、精致电厂。因此设计团队遵循电厂的总体形象定位,设计融入了围合空间的概念,山围海成港湾、海围山成半岛、建筑围合成庭院,整体设计运用山与海的意向,结合福建建筑园林的特色元素,营造出自然精致、包容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从而突出山海印象、文化电厂的设计风格。通过现场勘查和调研以及与电力设计院多次深入沟通过,发现在项目基地平台“背山”与“面水”成为本项目最自然的需求。因此在总图布置上西侧地块设置生活区,南侧设置综合办公区,东侧设置将军帽服务基地。

将军帽服务基地:利用台地地形将食堂、办公楼放在低台,宿舍楼放在高台,形成一个南低北高的群落,并食堂、办公楼南面伸出观景平台。即满足宿舍的日照要求,也单廊宿舍的安排,保证间间可观海,同时动静分区明确。即使从海面方向上观看,完合融入背后的山势中,同时有优美的天际线。

整个基地环境让紧张高效、轻松舒适并置交融,凭借对景观园林的拾取掇叠来模糊功能的边界,构筑起一个互融互通的空间环境;为电厂呈现出一道层峦叠嶂的立体风景

结合台地形态,将建筑单体错开排列,形成多个空间院落。各庭院尺度方位各异、高低开合不同,成为可观、可游的“景”。对应于“景”,各功能空间借由需要径自拾取,或敞或蔽;共同构成层次丰富、边界模糊、内外关照的生活场景。

宿舍区将每栋宿舍楼沿海岸线布置,文体中心临近厂区,形成一个内向的庭院空间。宿舍楼山墙朝向电厂构筑物,以减弱厂区的影响。宿舍单廊面海排列,保证间间观海。此区域是员工生活的主要区域,其景观空间组织利用建筑围合的形态,科学合理地规划行车路径和人行路径,适当地增加了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增强绿地的人性化和亲近感,特别设置健身活动空间、观海景观平台、环宿舍慢行步道,在功能上丰富员工的日常生活,也让员工可以欣赏到罗源湾的山海美景,将宿舍区打造成员工自己的“家”。

综合办公区是厂区行政办公的主要区域,建筑布局呈“一”字型对称布局,该区域空间的组织主要突出庄严正式的氛围。办公楼前广场采用中轴对称的树阵形式,不仅有效减缓了对面生产区大体量的压迫感,也衬托出后面办公楼的庄重感。在靠近道路的位置设置了山水框景,以砂为水,置石成山,山水相依,框如画中。山水框景集合了中式景观的设计元素,与整体中式的建筑风格相呼应。办公楼背后设置了木质观景平台和流畅的园路,供员工在工作之余休憩漫步和观赏风景。

二、营造宜工宜居社区

电厂远离县城,职工生活的基本需求均要电厂内解决。根据职工的工作、生活特性在三个区分别设置了功能齐全的设施,如餐饮、银行、理发、咖啡厅、茶室、体育设施、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等;营造多个室内外场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职工的个性化诉求。

三、建筑与电厂构筑物关系处理

电厂的主厂房主要由汽机房、锅炉房、除氧间、煤仓间、除尘器和烟囱等生产车间和部分组成,其中汽机房、锅炉房、煤仓间、烟囱等都是体量较大的建筑和构筑物。正对综合办公区的汽机房长达140米左右,高度50米左右。而后面的由钢框架结构的锅炉房高度更是达到将近140米,面对这样体量庞大的建筑以及构筑物对综合办公区域形成巨大的压迫感,如何处理这些建筑和构筑物与厂前办公区之间关系也是整个方案的重点。

设计团队作了两点处理措施:

1.在汽机房等构筑物底部多采用办公楼相似的语言,以取得协调的效果。

2.锅炉房等构筑物上部采用办公楼相似的语言抽象化汽机房、锅炉房是办公区建筑背景。

综合办公区的建筑风格仍同将军帽服务基地和宿舍区,并延续到汽机房和锅炉房的外立面,因此从综合办公区到厂区在整体环境上有一个良好的呼应。

首先,从建筑体量上来考虑,中式风格提供了一个巧妙的过渡,生活区方案整体立面以水平线条构图为主,因此生产区锅炉房立面的平行线条也是生活区方案的呼应,使得整个厂区的风格保持一致。

其次,坡屋顶的使用是从低视角上厂区与厂前区的相呼应,进而形成了办公区至厂区的平缓过渡,保证整体立面的完整性、一致性。最后,在高视角区,通过浅色的墙面和灰色的框架对中式的建筑形态进行了抽象的表达,使其在整体风格上延续了厂前区的中式意韵。

罗源电厂建筑设计不仅要承续了福建当地文脉,妥善保全人们的文化记忆,也担负着保护和延续了华能电厂品牌形象的责任,而且要满足整个厂区的各种功能需求、心理需求。因此构建一个适应地域建筑文化传统和聚落意识形态的建筑群落,成为本项目的设计方向。通过对传统闽南建筑的历史溯源,对其结构、尺度、空间、材料、肌理、元素等进行分析、提炼,让电厂建筑与传统元素相融合,使闽南传统建筑意向与工业建筑功能进行合理连接,使得罗源湾电厂的设计成为延续地域传统记忆,强化文化内涵,凸显地方文化价值的新地标。

杭州国美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廖刚华

主创人员:李波、万士源、周佳梁

统稿:廖刚华

Hash:75411102f2b107a9665d28ee3b28cee22d10ee10

声明:此文由 中国美院望境创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