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神龙湾小记

⊰ 朗读:嘉欣 ⊱

“我们的背包已装满晴朗

出发去山顶晒月光

秋天的列车就快要过站

你能不能快一点点赶上”

清晨7点,我们一群朋友十来个人趁着和煦的阳光、清凉的浅风,分三个车,前往此次行程的目的地:神龙湾村。在位于平顺县东寺头乡东南部,晋豫交界的太行山脚下,听说神龙湾村落四面由巍峨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包围,小村就像是被封印在深井之底,故又名“穽底村”。在上党地区远近闻名,借着这次秋游,决定一睹真容。

我们开车走的盘山公路,在经过了修路、小塌方等路段,终于到了第一站,挂壁公路。当地的村民给我们介绍:挂壁公路全长1526米,共有33个连体洞和39个窗口,神龙湾800多口人用了15年凿通,蜿蜒曲折,似一条悬挂在山中的巨蟒,是进入神龙湾村的必经之路。我们既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的这绝美的风景,更惊叹这条在悬崖绝壁上“抠”出来的路,是神龙湾村民创造的奇迹啊,所谓“志之所趋,虽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像这沿路深绿的松,永久的绽放在太行山上。

很快到了景区,确实是群峰围拱,美不胜收。我们大家一路说笑着准备进山,惊喜的发现,一片片树叶在逆光下摇曳着身姿,一束束光环照射在叶子上,东面是一汪清澈的池子,绿油油的像一团团果冻搁在池子里。仔细一看,蜻蜓低飞,扇动这初秋的湿润,温柔的点着一团团果冻,远望山,近看水,分明就是一幅外表其貌不扬,慢慢铺开却满屏惊喜又灿烂的画卷啊。我们在“大果冻” 前摆好姿势,一起喊着“茄子”.......

坐着游览电车一路进山,当地导游介绍,神龙湾有七绝,分别是:挂壁公路、千年红豆杉峡谷源头青龙洞、井底之蛙成语出处、一线天、悬崖栈道和“哈楼梯”。十几分钟,我们下了小电车,在山下小坐休憩后,就准备登梯了。说到“哈喽梯”,相传当地百姓要从井底村去狐仙洞烧香求福时,要攀过一万多阶石梯才可以到,在路上累的气喘吁吁,发出“哈喽、哈喽”的喘气声,所以得名“哈楼梯”,音译来的名字,好记又洋气。悬崖栈道走到一线天的地方,就看到路边的小黄花,该是这片深山里最不起眼的角色了,岩石缝里长出的花朵,被这一阵阵的寒风吹的摇摇晃晃,身子娇弱,根却站的稳,倒像是和风跳起了拉丁,动作幅度大,热情又奔放。清朝诗人李斐有诗云:

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

何人仰见通宵路,一尺青天万丈长。

一路追溯,终于来到了峡谷山泉的源头:青龙洞,这是一个天然的溶洞。村里的一位大叔和一位聋哑师傅是这里的“守护神”。我们一行人跟土地爷爷磕头后,就陆陆续续进洞了,洞里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掬,或如猛禽展翅欲飞,脚底下是汩汩流淌的山泉,我们踩着相对平稳些的小石头前进,时而要蹲着,时而得弓背,为了安全起见,大家手牵着手,一步一步挪进了洞里,想象着这弯弯曲曲携手而行的小分队,不正是一条朝气蓬勃、阳光向上的小青龙嘛。

比起上山时的惊险,下山显得轻松的多,只是大家已经精疲力尽,在山脚下互相背靠背坐着,静静地等待回程的小电车。此时再观山水,山不语,水无声,大地低伏,安静的只听见山风吹过,仿佛这一切来得浑然天成。神龙湾的精神告诉我:不是上天眷顾了苍生,是苍生不向上天低头。夸父逐日走,道渴而死,至死不悔;愚公移二山,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精卫衔微木,以填沧海,以弱小之身撼博大之物……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河逆流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火把,从来就没有在历史的天空熄灭过。这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关于对艰难历史的铭记,也关于对美好生活的奋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生机盎然的季节,感恩与神龙湾的山水共赴一场生命之约!

end

作者、主播简介 ▼

作者简介:王瑶瑶,70后的思想装进了90后的躯壳里,爱好文字的金融人。山西长治作家协会成员,创作散文诗若干首,作品发表于《上党晚报》《黎都文苑》等报刊杂志。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主播简介:卢嘉欣,山西长治人,就职于上党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你的感悟

作 者:王瑶瑶 | 朗 读:卢嘉欣 |图 片:王瑶瑶

编 辑:卢嘉欣 | 责 编:卢嘉欣 | 监 制:崔晋慧

投稿邮箱:yedushangdang@163.com

Hash:04df51eb593c62995667fe9367be3965f8b12d47

声明:此文由 长治县新闻中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