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古村落之陕州元上村

元上村位于陕州区西李村乡东南部的瑞云山下,面临永昌河,东、西、北三面山岭绵亘,形成扇形屏障。村西有安国寺,麦田环绕、绿树掩映。安国寺由于殿堂彩釉筒瓦,又称琉璃寺,始建于隋朝,历代均有修葺,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寺院建筑群。

安国寺主体建筑群坐北向南,依山门和火墙门楼为中轴线,由南向北逐级递升,以火墙为界分为前后院。前院主体建筑包括山门和前、中、后三重佛殿以及钟楼。两座材质、造型各不相同、略有残缺的一对石狮子,立在山门前,共同守护这一方古寺。

山门正上方是“安国禅寺”匾额,两侧的小鹿、仙鹤、麒麟砖雕显示着寺院的古朴沧桑。进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前殿天王殿。再向北,便是中殿大雄宝殿--寺内最气势恢宏的大殿。其它建筑都是古色古香的灰瓦青砖,只有这一处流光溢彩。大殿顶部铺着蓝绿色和橙色的琉璃瓦,虽然有的已经褪色,但整体依然泛着靓丽迷人的光泽。脊顶正中是佛像和高耸的莲花宝瓶,两边的龙凤大脊、花卉、正吻和脊兽大都还是数百年前的模样。大殿四面带有回廊,檐下有着精美的雕刻,瑞兽暮然回首、骏马自由奔驰,有一副鹰和兽对视图很是耐人寻味。

大雄宝殿东边是钟楼,条石砌基、青砖筑起,楼顶四周有砖雕仿木斗拱,垂花圆拱门前有两个憨态可掬的小石狮。二层已经不复存在。

后殿比较朴素,大门两侧有砖雕壁画,各置圆窗一个。殿前的一通拦腰断裂的明朝《曹洞正宗》石碑,记载着它皇家寺院的高贵出身。

分隔前后院落的高约4米的火墙是安国寺最为雄浑厚重的部分,正中为门楼,门楼顶部是中空的楼阁,用于防火藏经。门侧镶有明隆庆四年(公元1571年)的《重修瑞云山下安国祥寺火墙记》。门楼内外沿及额头雕二龙戏珠等图案,门楣为五瑞图,两侧是佛教人物图案,造型十分繁复。门楼东西两侧分别有大型砖雕,为河南砖雕之最。西墙的麒麟边走边回头,像是在观望祥云。东侧的蟠龙小了很多,造型简单。火墙背面依然花团锦簇,还有两副精彩绝仑的麒麟砖雕。当这两副砖雕涌现在眼前时,就好像有一片浩荡的春风、汹涌的阳光扑面而来,让人心生震憾。两只麒麟都是卧着的,在树下略显安逸,东侧的损毁严重,西侧的保存相对完整。虽经风雨剥蚀,依然残存着淡淡的色彩。在这里,每一处纹路、每一笔刻画都流淌着数百年前的高贵、笃定和自信。

后院有正殿,大殿顶部的正吻和走兽等砖雕装饰及廊檐下的透花木雕等基本完整,佛教故事生动形象,八仙人物活灵活现。雕花六抹格扇门也还完好,仙鹤、瑞兽或踱步或奔走。廊下承檐的四根青石柱,呈八角体,高约3米,是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改换的,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明亮,泛着金属般的光泽。

安国寺内还有经房、禅房、莲池、石碑、经幢以及伽蓝殿、三圣殿等偏殿。早年的塔林、和尚塔已经完全被岁月的风尘湮没。 一间间覆盖着青瓦的建筑,犹如一条条游鱼,静静游弋在时光的长河;又如一册册摊开的线装古书,写满众生平等和慈悲为怀。在安国寺内留连,仿佛在雕刻艺术博物馆中穿行,在一片香火缭绕间和一阵梵音诵读中,感受一份出尘韵致,让人心生平静。

古时的安国寺香火鼎盛,远远近近的善男信女前来祈求神灵保祐。而对于元上村的百姓来说,朝夕相伴的古寺不仅是叩首膜拜的地方,更是寄托希望、安放慰藉的处所。古寺就像是村庄的一盏灯,人们在其中感受心灵的安宁,获取善恶轮回的朴素道理。寺内的青松枝干苍翠,在残阳中不知送走了多少寂寞;院角的残碑,像是在讲述断断续续的故事;就连石缝中长出的一株小花,仿佛都带着禅的韵味。

斗转星移,千百年来,安国寺的香火似乎未曾熄灭,像庄户人绵绵不绝的血脉。伴着古寺的晨钟暮鼓,元上村的人们迎送着农家的每一个清晨和黄昏。

陕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遗落许多古老的村落,寻找最美古村落,传承地名文化,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本文来源:陕州)

Hash:1d6ac372bec69765598a7f42752c7149f1b836fe

声明:此文由 三门峡城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