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发现韩信之墓,墓内的密室,却揭晓了一个千年传说

楚汉诸将,能威执项羽者,唯有韩信。韩信熟谙先秦之兵略,以至挥百万人马“战必胜,攻必取”,成为刘邦灭楚立汉的关键。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韩信,虽出身寒苦,却是少有大志积学而善谋,立誓“蓄英雄之壮图”。《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生于淮阴寻常人家,自幼年起,父母就对其寄予厚望。其父早亡,家道更加艰难,但其母谨遵亡夫遗愿,紧衣缩食供韩信从师读书,文墨给了韩信更为广阔的世界,他尤为笃爱古之兵书,时常通晓熬读。然而未等韩信出人头地,其母就早早撒手离去。父母俱亡后,韩信虽学有所成,却未能成功入仕。

命运的波折令韩信饱尝人情冷暖,他心高气傲,无心田垄农事又没其他营生进项,已然流落“乞食”的地步,每天背着宝剑四处游荡,得亭长、漂母舍饭才不至饿死。公元前209年,群雄奋起逐鹿,时年22岁的韩信闻讯立即奔赴会稽郡,投在了楚国项梁麾下,项梁乃项燕之子,在会稽久负名望,韩信信心满满,自认必能得到重用。然而饭食虽无忧,韩信却始终是个帐下微末小卒,所任无非炊事伙夫与守门,仅此而已。这令韩信颇为心灰意冷,但他还是寻求时机展示自己的才华,给项羽出谋划策,结果却被嗤之以鼻不予采纳。彻底赶到出头无望的韩信,这才出了项营,转到了汉王刘邦麾下。

依旧是不得志,遥遥无期,韩信又成了管仓库的,还被人牵连差点问斩,幸好得到夏侯婴的赏识,被安排打理粮饷,但这绝非是韩信所期,直到被萧何力荐,韩信才一举拜将,遂为刘邦分析项羽的利弊长短,寥寥数言却令刘邦拨云见日,制定了图谋大计,这意味着彼时天下风云如何变幻将取决于韩信。公元前206年,25岁的韩信终于如儿时所愿,驰骋沙场挥大军东征,截止公元前202年12月,韩信4年间破魏、击代、平赵、取齐、定燕,垓下四面楚歌扫平项羽,他为刘邦逐荡四方,汉家四百年江山,韩信功勋卓著,故而获封齐王,后改楚王。然而他的处境,却在悄然发生转变。

公元前201年,功成名就的韩信却祸事迭起。刘邦不知从何人口中得知韩信怀异志,设计将其锁拿回洛阳,楚王由此被褫夺为“淮阴侯”,两人猜忌怨怼日益加深。此后三年间,韩信托病于府邸,内心郁郁寡欢。而刘邦日趋衰老,诸位亲信也眼见老去,唯独韩信正当盛年,杀心一起便无法消除。公元前197年,吕后与萧何设计,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一代“兵仙”被诛,家门三族尽灭,正所谓“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韩信谋天谋地,却无法为自己谋个全身而退,令无数史学家慨叹不已。韩信死后,被安葬于长安城往东30里开外,具体位置就在陕西西安新筑镇的新村。

咸宁县志》《长安志》记载,淮阴侯韩信的墓冢格外奇特,不似寻常的圆冢,而是四四方方有棱有角,达10米高,整个墓园占地达2亩,最上方矗立着4课粗壮的柏树,冢前有石碑,石碑前有百姓立的小庙,韩信家门尽诛,是何人为他收敛下葬筑墓已难以知晓。但彼时长安城内外的百姓都颇为敬重韩信,年节时常去韩信墓祭祀。但古籍记载,人们口口相传这处墓中埋葬的仅仅是韩信的身躯,他的首被谋士蒯通带回故土淮阴安葬。两千年间,无数的文人墨客前往长安城外瞻仰这位兵家奇才,韩信墓也一直得以保存。上世纪六十年代,新筑镇村民开荒平坟,将韩信墓土冢整个挖穿推平,墓室也被挖开。

考古学者事后寻访得知,村民挖开韩信墓后,看到了古砖瓦垒砌的墓室,但已经淤泥遍布非常破败,棺木已荡然无存,只有几块骨殖。值得一提的是,墓室的正前方发现一个狭小的壁龛密室,内中挖出了一个极为精美古朴的鎏金铜制帽盔,似乎应属于韩信生前佩戴之物。

学者由此分析,这或许恰恰证实了此墓仅仅埋葬了韩信之躯,否者帽盔应佩戴,不会单独搁置他处,足见淮阴韩信墓也属实。至于这珍贵的帽盔流落何处,有没有被保存,未能得知。后来韩信墓被平整为田地,墓碑均被埋于地下,八十年代时,还有学者寻得韩信墓残损的石碑碎块,得以保存至今。

Hash:7fa7f53e2f8e91d51f7ce629119104d954d61cd5

声明:此文由 白衣折扇少年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