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圣寿寺塔:一座古塔 见证千年繁华

古老的睢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热土上,一代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但同时这里也是灾难频发之地,历史上只要黄河决口,睢县必受灾。除了自然灾害,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它还是兵家必争之地。朝代更迭,天灾人祸,不知有多少历史文化遗迹淹没在了历史的尘烟之中。但幸运的是,即便如此,仍然有一颗“遗珠”存留于世,至今仍然熠熠生辉,这就是圣寿寺塔。

据记者了解,圣寿寺塔是睢县唯一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年间,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且保存完好。它所在的后台乡闫庄村距离县城有20多公里,刚进村子,远远就望见了它灰色的葫芦状的塔尖,历经千年风雨,它会是什么样子呢?

圣寿寺塔

1

◇◇ 神奇的“斜塔”

一番辗转,只见一座砖塔挺立在平台之上,周围就是村民的房子,没有想象中的座座寺庙、袅袅香火,就是一座塔,在寒风中矗立着。在前面不远处,矗立着一座石牌,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寿寺塔,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2006年12月立。”石牌背面,写着对这座塔的简单介绍和保护范围。

圣寿寺塔外壁镶嵌的佛像

圣寿寺塔为平面呈六角型的九层密檐式砖塔,塔高19.25米,整塔均为灰色砖结构。近距离观看,只见它第一层檐下有南开的小拱门,其他各层檐下均用砖层砌成。它六角翘起,一层至六层外壁镶嵌佛像和罗汉像,造型各不相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千年的风雨侵蚀,让这些佛像和罗汉像均已有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一部分面部已经看不清了。一层和二层的雕像经过修缮,比其他的颜色更深,造型也更完整。为了保护塔身,当地政府修建了一人多高的玻璃罩,将一层塔身严严密密地围了起来。

虽然不能触摸到塔身,但仅仅看到那些有些缺损的砖块,就仿佛已经拂去了历史的烟尘,触摸到了古代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你们看看,这座塔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都是斜的,其实它一点也不斜。”看到采访组,附近的村民都很好奇,纷纷围了过来,他们这样提醒道。果然,记者看到,整座塔微微朝东南方向倾斜。村民们告诉记者,即便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无法说清楚塔的历史,也不知道为何它会倾斜,但是从小时候,大家就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圣寿寺塔整体分别由塔刹、塔身、塔心室、地宫组成,但地宫和塔心室早已封存多年,大家能看见的只有塔身了。“听老人说,这个塔顶原来是金色的葫芦,后来毁坏了,就换成了这个灰色的。”有村民告诉记者。

2

◇◇ 美丽的传说

据史料记载,圣寿寺塔所在的圣寿寺原名为襄王庙、宿龙寺,因楚襄王葬于此而得名。寺庙所处位置地势高耸,原占地面积有200余亩,寺内建筑为七进七出,殿宇成排。每座殿宇的大门上方各悬有一块金字大匾,从山门依次往后看,分别为“宿龙寺”“天王殿”“大雄宝殿”“讲经法堂”“丈室”“千佛殿”“罗汉殿”。寺前原有一颗千年古槐,身虽朽空,但其内可容几人共坐,其势遒劲,态势奇绝。当年,这里曾是晨钟暮鼓,法事繁旺,晓报齐鸣,佛号阵阵,木鱼声声,释子参禅进香者摩肩接踵。

晚报记者向当地村民了解关于圣寿寺塔的历史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久旱无雨,灾情严重。百姓饿死无数,皇帝赵佶急得在宫中整日吃斋念佛,祈求祷告,盼望苍天能够尽快降一场大雨,为此,他还大病一场,险些丧命。一日,他忽然梦见有一僧人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瞬间有暴雨倾盆而至。赵佶高喊天上僧人:“你是何方高僧?”那僧人答道:“我乃京城东南宿龙寺的茶头(即在寺内负责烧茶的僧人)风波。”赵佶正要前去追赶风波,却被门外的雷声惊醒。此时的天空,果然下起了暴雨。次日,他便下旨派人沿汴梁道向东南寻找宿龙寺。钦差们一直找到襄邑(今睢县),终于打听到了宿龙寺的地址。但是,在这座寺院的庙宇内,并没有找到叫风波的和尚。此时,寺院的方丈说:“前天,寺内少了一尊金身罗汉,我们正忙着寻找呢!”钦差们闻听此言,顿时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便立即催马奔赴京城,将此事禀报给了皇帝。皇帝立即差人传来相国寺的方丈,问及罗汉之中是否有个叫风波的?老方丈深思了片刻说:“风波乃是一位前朝‘疯僧’,传说他曾在相国寺待过,后来云游四海,下落不明。”

宋徽宗觉得此次降雨为宿龙寺风波罗汉相助,并且又使自己的重病得以痊愈,心中十分感激风波罗汉。于是,便立即传下圣旨,重修宿龙寺。并且耗重金铸了一尊很大的风波罗汉像,敬放在罗汉殿里。赵佶还亲自为该寺书写了许多匾额,将“宿龙寺”更名为“圣寿寺”。

抗日战争爆发后,圣寿寺内曾无数次云集过为拯救中华民族命运而投身革命事业的进步人士。他们为唤起民众,抗日救国,在此策划过如何让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迅速苏醒。其间,他们曾在此设立过抗日游击队临时指挥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曾企图把圣寿寺塔放倒,盗窃塔心室、地宫内的文物,当时就挖掉了许多塔砖。活动在这一带的共产党地下组织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与敌人展开周旋,一方面又让当地村民把拆掉的砖砌了上去,使圣寿寺塔躲过了一场劫难。1948年,睢县人民政府搬迁到睢县城内,很快作出重点保护圣寿寺塔的决定。1985年,由文化部拨款曾对圣寿寺塔进行过大修,此次大修共更换佛砖180块,更换了由塔心柱和瓷钵、宝珠、宝瓶组成的塔刹高达1.5米,这使它至今仍然巍然屹立在睢县大地上,供来来往往的人们前来寻古、寄情。

一座古塔,见证了千年的繁华,也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默默地记载了历史变迁、风云变幻……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戚丹青

Hash:99775be3e3c262dbe560ed70c8768612371c65db

声明:此文由 人民公摄人物周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