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与阳隅村的传说故事
阳隅,阳是指太阳,隅就是太阳落的地方。在中国只有一个村子的名字叫“阳隅”。听祖辈传言,阳隅曾是郭璞先生起的名字,村落的布局也是郭璞先生亲自设计的。
郭璞生于公元276年,死于324年,享年49岁。郭璞是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生在上郭村,博学古文奇字,词赋为东晋之冠,因喜阴阳历算五行卜筮之术,其文学造诣被术数所掩。郭璞在古文字学方面颇有造诣。相传郭璞精通青囊九卷,洞悉阴阳、天文、五行、八卦、卜筮之事。曾得青乌子所授,青乌子即东汉张天师是也。郭璞是历史上给风水下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为什么说阳隅村是郭璞先生起的名字?因为当初郭璞在汤王山得到张天师的真传,也已完成了《周易》、《山海经注》、《葬书》等书的初稿编撰工作,在河东大地上,按图索骥寻找有关联神话故事。
在夏日的一天,郭璞来到稷王山,望着平展展的北塬大地,金灿灿的麦浪翻滚,郭璞赞叹说:“稷王的家乡真是农耕的好地方”。中午时分,下了一场大雨。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在今阳隅村的地方,郭璞看到一片水波粼粼上有一道彩虹与晚霞相映,浮云如画。郭璞信口说:“好一个阳隅”。其寓意是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将有如此诗情画意的风景。郭璞站在此地,看到方园万亩,一马平川,是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九园是个地块名,位于今龙到头村坡顶,就是现在阳隅镁厂的地方。传说郭璞在北塬考察了一圈,认为九园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他说:“如以父母遗骨藏于融会之地,将是子孙之心寄托于此,固其心之所寄,遂能与之感通,以致福于将来也。”
北塬的前沿叫峨嵋岭,因为形如峨眉,地似盘龙。礼元镇有个村子叫龙头堡,神柏乡有个村叫龙到头,峨嵋岭就是龙身。风水学说,是知人心通气乎,而气通乎于天,以人心之灵融山川之秀,故降神孕秀,以锺于生息之源,而其富贵贫贱寿夭贤愚,靡不攸系,至于形貌之妍丑,并皆肖像山川之美恶。因为郭璞精通风水,他认为此地是一块非常好的风水宝地。所以郭璞就把此地叫“九园”。
有一天郭璞又来到九园,看见一村夫在九园做活。郭璞就告诉农夫此地有两处好穴位。第一处穴位,葬后儿孙能活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后代不一定兴旺,但世世显贵;第二处穴位,寿数要减去一半,但官至卿校,而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传说郭璞相墓,名声大振。当时的西晋皇帝也是一个粗通风水之人,听说郭璞给人相墓非常应验。就微服私访,前去观察郭璞所相之坟,皇帝来到龙到头坡顶,也就是到了名叫九园的地方,看见一个农夫正在将其父葬于龙角之地,于是晋帝就去问农夫:“为何你要在此龙角上埋葬呢?你不知道埋葬在龙角上要满门抄斩的吗?”农夫回答说:“是郭璞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在这里埋葬不出三年,当出天子。”晋帝一听就急着说:“葬此地就会出天子?”并追问道:“你在此葬父,就是为家中出一天子乎?”农夫听后笑道:“不是我家会出天子,只不过是能让真龙天子来这里而已。”这正应了郭璞的断语与风水术水平之高精。晋帝决心一定要找到郭璞这位高人。
传说这个农夫名叫张羽。郭璞在九园所选的两处好穴,一处埋葬的是长子,其子孙位至三司。一处埋葬的是次子,其子孙后代人丁兴旺。据说张羽的长子家就是阳隅,次子就是今龙到头村,阳隅村的整体布局设计,就是按照郭璞的设想而实现的。也就是说阳隅村是张姓之人所建设的,过了千年之后的宋金时期,张家之人举家南迁到江浙一带。现在阳隅村虽有张家胡同存在,但已没有张姓之人了。而龙到头村全是张姓之人,因为张羽次子的后代子孙兴旺。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北斗七星绕北极星以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年。所以古人就根据夜晚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郭璞根据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科学设计阳隅村环村路和出村道路的走向。如果你到了阳隅,可以在农历三月的晚上酉时遥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肯定是西杜村的方向;农历六月的晚上斗柄指向是大张村的方向;农历九月的晚上斗柄指向是丈八村的方向;农历十二月的晚上斗柄指向是回坑村的方向。
如果你不相信,你能说出天下有多少个村是环村路?而且有几个环村路的出村路是以顺时针方向从四角出村走的?为什么在解放前阳隅村的正南门不朝小张村开路?东不朝东西杜村的中间走路?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而且古代视北斗星为上帝的象征,而北斗的杓,则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一年由春开始,而此时北斗在东,所以上帝从东方开始巡视。
阳隅村环村路似斗,形似帝车。村内环路,亦似斗形,宝藏斗中,但斗不开口。再看阳隅村北不开门。这是郭璞藏风得水,四灵和风水学之精华所在。郭璞认为,如若开北门,必受寒气所浸,福禄寿必失。也可以这样认为:村外环路以外是天界,村外环路以内是地界,村内环路是人界。所以说阳隅村的地形又是以天界、地界、人界所划分。
现在的阳隅村有两个池塘,村内的叫日池,村外的叫月池,它们的中心连接线正好是正东正西方向。传说郭璞崇拜老子的道教文化思想。在老子的生平传说中,有两次日月同辉的天文奇观,一次是老子降生时,满天霞光,日月同时出现在天空中。一次是老子得道成仙时,日月又同时出现。也有人传说,天帝的儿子是太阳,天帝的女儿是月亮。阳隅村的池塘的形状,日池就像个“日”字,月池就像半个月亮。阳隅村人祖祖辈辈信奉天帝,天帝的儿女就在阳隅,儿子要传宗接代留在村内,女儿要出嫁,必定嫁到外村。所以说阳隅村的日池在村内,月池在村外。
本地人福和水都读“福”的音。郭璞风水学思想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福不外流”,也就是“水”不外流。北塬从大的地域来讲属于黄土高原地区。因稷王山的凸起,阳隅村的地形地貌是南高北低,而村内的地形却是北高南低。经土壤刨面分析,土层混乱,可见村内北高是人工堆填而成。而在村外,东边往北流向回坑沟。西边往北再往西,流向李沟。阳隅村的先人们,针对涝年排水想的很科学。在平常年份村内的雨水流向两个池塘。如果遇到大瀑雨,在村东有个地方名叫安桥岭地方,特大雨水可以通过安桥岭流向回坑沟。在村走向丈八的路上,还有个人工建筑的土坝,雨水可以通过流向李沟。
传说在尧帝的时候,天上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天帝的儿子。这十个太阳像小鸟一样,栖息在汤王山后的一棵叫扶桑的大树上。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值,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人们在大地上生活的非常幸幅美满,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突发奇想,他们要一起遨游天空。这一下,大地上人和万物就受不了。在这个时候有个年轻英俊的后生名叫后羿。天帝就命后羿去驱赶太阳,并赐给了后羿一袋箭和一张弓,后羿领受了驱赶太阳的使命。于是,后羿就跨过汤王山,来到了阳隅,登上西海边的一座小山上,就叫太阳们都回去。因为太阳是天帝的儿子,正玩的高兴,根本不把后羿的劝说放在眼里,继续邀游天空。后羿之下,连射九个太阳,第十个太阳吓得急忙躲在阳隅村西边的一个角落。这时,人间一片黑暗,万物不能生长,人们无法生活。天帝就命最后一个太阳继续为大地服务。因为太阳升天必须要出海越山,阳隅村这里没有海和山,人们就在阳隅村的西南角挖了一个海,叫西海,用挖出的土堆了一座山,叫西山。这时,最后一个太阳就慢腾腾的从西海出来,越过西山,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
现在阳隅村的西关,就有三个半园的地形连在起,叫日弯、月弯、星弯。日弯和月弯在北村门和南西门内属于村内,而星弯属于村外。传说被后羿射掉的九个太阳落在星弯,第十个太阳躲在月弯。天帝命令最后一个太阳回到天上时,躲在月弯的太阳往南跳到日弯,这才颤兢兢从西海羞答答的出来,越过西山升了天上。
“阳隅”村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如果你还不相信,可以到阳隅村实地考察,的确有西海,土话叫西淀圪窝,西山,是用土堆的假山,现在土已经被拉去垫圈。阳隅村的确有日弯、月弯、星弯三个半园弯,村北门阁楼上敬的就是日月星三神,阁楼就叫魁星阁。
在阳隅村还有人说:太阳光耀人眼,是怕阳隅村的人认住他,星星晚上眨眨眼,是想偷偷看看阳隅村人。传说被后羿射掉的九个太阳,因为违反天规,都被贬为星星。月亮是太阳的妹妹,看到哥哥一个人每天都要值勤很辛苦,十二个妹妹每年偷偷出去替太阳哥哥值半月的班。
郭璞到稷王山考察,实际上就是为奔姜嫄的传说而去的。姜嫄的故事是这样的,在阳隅村,有一户姓邰的人家,有个名叫姜嫄的姑娘,长得很美丽,她心地善良,手脚勤快。在一个大雪后的冬日,姜嫄到稷王山里砍柴。那天雪下的很厚,她怎么走都走不动,可巧有一道男子踩下的脚印,她边履其脚印而行。那脚印好大,姜嫄姑娘边走边想:“好个魁武的男子啊!”姜嫄哪里知道,这是神的足迹呢?结果她竟怀孕了。其母见女儿未婚先孕,好不羞愤,待女儿将要临盆时,姜嫄的母亲救命她骑匹骡子到野外去生。姜嫄含着眼泪,从阳隅村的小东门出去,一直朝南上了三道坡,到了稷王山。此时腹中疼痛难忍,眼看孩子就要马上出生,这时骡子也要下驹,姜嫄一急,从头上拔下簪子,扎住了母骡的产门,从此骡子再也不会下驹了。姜嫄的孩子出生后,就觉得孩子给自己带来磨难,感到很委屈。于是就把婴儿扔在一个池塘中,时值盛夏,池水忽然结冰,婴儿竟未被淹着。这时又飞来一只老鹰,它拔下自己的羽毛温暖着冰上的婴儿,老鹰展开翅膀,还为婴儿遮阴。姜嫄又把婴儿扔到路上的车辙道中,牛马见了绕道走。姜嫄又再次将婴儿扔到一个深山涧,蛇不咬虎不吃,老虎反而喂奶吃。姜嫄感到这个孩子很神奇,于是就把这个孩子抚养大,起名叫“弃”,后来弃便是教民稼穑的后稷,就是稷王爷。稷王山下的冰池村、蛇虎涧村也是由此而得名的。
有关姜嫄传说,故事的事发地是否就是阳隅村?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证。一是姜嫄未婚先孕,出门离家不能走正门。在阳隅村有个讲究,结婚进出走南门,埋人出殡走西门,没有北门。所以姜嫄离家只能走东门,而且出东门往南可以不拐弯一直就到稷王山。二是东门内还有一座娘娘庙,也就是姜嫄娘娘庙。三是阳隅村的路是按照北斗七星设计,老辈人说,去稷王山的路专门就是为姜嫄所开的。四是阳隅村内西边有一块台地,祖祖辈辈就叫姜邰地,而且还有一座庙,也叫姜邰庙。五是每年三月的南庙会(冰池村的姜嫄庙会)。阳隅村的人都要到南庙会上,以打架的方式争夺姜嫄娘娘的銮驾。这足以说明姜嫄的娘家就是阳隅村。六是阳隅村的中心,也就是人界的地方是姜嫄的家。神话传说姜嫄就是天帝的老婆,稷王是天帝的儿子,太阳和月亮也还是天帝的儿子,在阳隅村街道一字形排开十二条巷道,象征天帝的十二女儿,阳隅村建村年代久远,据考证在仰韶文化时期就人类居住。在该村北沟一带就有钵、盆、罐、碗等陶制品残片,距今1700多年,晋时期已形成自然村落,也就在这个时期郭璞命名了阳隅。到宋元时代基本形成现在的村庄格局。
解放前阳隅村的庙宇多达十多座,有关帝庙、财神庙、姜嫄庙、嫫母庙、三官庙、火神庙、土地庙、汤王庙、寺里庙、姜邰庙、高庙等。
阳隅村有四座祠堂,分为前李和后李、前韩和后韩。前李祠堂位于现在的韩小明家,后李祠堂位于现在的李锁狮家。前韩祠堂位于现在的徐翠科家,后韩祠堂位于现在的韩丹桂和李俊民家。
每年主要祭祀活动有:正月的初一祭祖宗、二月的社日祭土地、四月的清明坟茔祭、十月的初一烧纸祭。祠堂还是商议宗族大事的地方,如决定宗族大事、同族救助孤寡老人等活动。每次祭祀活动都非常隆重,一般妇女不参加祭祀,男丁依照辈分排队,祭礼极尽铺张,族长长袍马褂,族众仪表讲究。司仪诵呼:揖、跪、拜三跪,九拜大礼。
祠堂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家谱将宗族的血缘亲疏、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等记载下来。宗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他对本家族的祖产、人口等情况有完整的记录。家谱又是家族的成文法律,它对处理家族事务提供依据。宗谱也是族人身份和辈分的凭证,族人可凭借宗谱“明世次,序长幼”,确定自己在宗族中的地位,并获得相应的权利。对一个家族来说,宗谱有教化、敬贤、理政、信史等功能。按照惯例,家谱是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这个任务在祠堂里完成。在族长的主持下,组织有一定声望的族内文人进行修谱,以弘扬先辈祖德,家谱修成后,先请名人作序,送官府审查后再行刻印。家谱刻印完成,这是全宗族的一件大事,通常要在祠堂里举行祭祀仪式,将一份家谱供在祠堂。其余按编号分给族人领谱保藏,家谱一般是一房一部,不得多印,掌谱人由长房担任,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有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的木匣供于神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能霉烂,不能遗失,不得随意乱放,亵渎家谱。
祠堂有助学育才功能。祠堂里,在族人所捐赠的公田中,专门用作对本族子弟助学、奖学或开设义学、义塾之用,通过读书走上什途,也是光耀门庭、荣宗耀祖、提高整个家族声望的大喜事。
祠常又是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祠堂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专人向族众进行“读谱”,讲述祖宗艰难创业的历史,定时读家法族规,宣讲劝诫训勉之辞和先贤语录。向族人灌输伦理道德、纲常加强家族团结,按照家法族规要求去规范族众的思想和行为。
祠堂还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族中遇重大兴革事宜,关系全族之利害者,如推选族长、兴建祠堂、维修家谱、购置大片族产、同邻族打官司等等,都由族长召集全体成年人在祠堂开会讨论。族众可以各述所见,最后决定权在族长手中,族长决定了的事,必须执行。
祠堂又是家族的法庭,族长就是家族法官,可以在祠堂执行家族的法律。在祠堂里判族中违反家法或族长认定违反家法的民事和刑事案件,从公处分惩治。族众犯法违规小则祠堂治以家法,大则送公庭治以官刑,族长在祠堂审判由族中士绅陪审,允许族人旁听,借以教育族人。判决如杖责、罚金、罚苦役、公革出祠等,都在祠堂实行。甚至有的被判死刑的族人,则在祠堂当场被打死、缢死或活埋。
祠堂里每当风俗年节或族内重大的喜庆活动,祠堂又是全族欢庆或娱乐的场所。大一些的祠堂,通常有戏台建筑,好戏连台,既是唱给先祖们听的,更是演给宗族内男女老少们看的。农忙收获季节,大大小小的祠堂,都成了丰收的库房或临时堆栈。还有在战乱或应急突然事件时,祠堂里也就成了本族应急指挥的中心。由此可见,祠堂是一个地域里家族的活动中心。通过祠堂祭祖和封建宗法等其他活动,用血缘关系作纽带,把族众牢固地扭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严密的家族组织。
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源于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为主的时代,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崇尚“火”的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乐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多的民间娱乐活动。
阳隅村的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相当有名。俗话说“阳城热闹阳隅火,不看一回算白活”。据说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要到阳隅观看社火表演。白天看戏看热闹,晚上看烟火。白天热闹有锣鼓和花鼓、秧歌与旱船、脑抬和抬阁、要狮与舞龙、鼓车、花车和高跷等。扮演主要以戏剧和妖魔神怪等人物,非常热闹。晚上烟火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风格。
烟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阳隅村的先辈们创造出如史诗般精彩、艳阳灿烂的烟花,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自从阳隅村烟花横空出世后,已成为北塬四十八村人们都参与的盛大传统节日。每年北塬各村的新婚媳妇至少要做一对炮竹筒,用绸缎丝线绣,内容有花鸟与戏剧人物,显示新媳妇的巧手针工。入冬后,村里人就找硝石、硫磺、木碳,忙着配制炸药,制作炮竹。制作的炮竹主要用在炮牌上,烟火主要有“大礼花”、“映雪梅”、“金丝菊”、“垂带柳”。一直忙到正月初六才基本就绪。十里八乡的人们驾着轿车到阳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正月十五晚上酉时,有火神爷在庙内点火,火码飞到三官庙门口的炮牌匾,接着火码又飞到大槐树广场上燃放炮牌匾和地火,接着火码又飞到南门内的广场上继续燃放炮牌匾和地火,最后火码又飞到南门外的大广场上点燃炮牌匾。南门外的火干高四丈八尺,象征北塬48个村,炮牌匾上象棒槌粗的炮竹有一万头,伴随地下烟火和四周的烟花一起燃放,非常热闹精彩。烟火历时一个时辰,而后兴奋的人群,又到四个舞台去观看社戏演出。
阳隅村共有四座舞台,关帝庙、财神庙、三官庙、嫫母庙都有舞台。阳隅村的社戏如同社火一样也非常有名,每年从正月开始,一直到二月二天天有戏。还有三月二十七会、九月十三会都要请戏班子演出。届时,人们遍邀外地乡戚,备酒备饭,招待看戏。各家祠堂出一点钱,请戏班子来演,目的一是为了拜神,二是一种娱乐活动。
Hash:f354ef62dc0a7e9ff258948d233a10196a1834c1
声明:此文由 动态关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