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明楼”原型:袁殊,五重间谍功勋卓著,晚年结局令人感叹

作为《伪装者》中的男主之一,靳东饰演的明楼,是一个极有魅力的人,他不仅家境好,学历高,更是心机深沉,有担当有抱负。

表面上,他是汪伪政府财政部经济司首席财经顾问,同时,暗藏着另一个身份——国民党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代号“毒蛇”。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最真实的身份,其实是中共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组长。

其实,明楼其人,历史上真有其人,他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五重间谍——袁殊!

这位神秘人士,表面是日本中国的情报人员,还是杜月笙、黄金荣平辈的兄弟,更深一层,是中统“干社”情报股股长、军统情报组组长。但他真正的身份,其实是中国共产党情报科情报员!

一段人生,五个身份!

在我们印象中,间谍都应该像是明楼这样,英俊潇洒、机智多变的俊逸之才,纵横在敌我之间,风光无限。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间谍,尤其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们,都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奉献、从不显山露水的人,他们常年行走在最危险的地方,犹如踩着钢丝绳一般,稍不留心,就会掉下万丈悬崖。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这些地下工作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国的民族斗争、革命事业,奉献了整个人生。

日本留学时期的袁殊

五重间谍是如何形成的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他的父亲是清朝的秀才出生,家里也算是书香门第。但是后来他父亲加入了中国同盟会,长期在外从事革命活动,无力照顾家里。袁殊便只好和母亲二人相依为命,从小便过起了艰辛的生活。

袁殊早年在在日本留学,回国后活跃在上海文坛,和上海诸多作家都是朋友。因为一次机缘巧合,他认识了潘汉年,从而被吸收进入了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央特科,1931年10月,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

按照当时的任务安排,袁殊首先进入了新声通讯社,担任记者,通过接触国民党的高层和日本领事馆额的相关领事,从而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为革命服务。

北伐时期的袁殊

凭借这个机缘,袁殊又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岩井英一十分欣赏袁殊的机灵、勇敢,邀请他加入日本谍报组。袁殊请示上级,潘汉年在请示延安后,决定派他打入日本高层,于是,袁殊答应了岩井英一,正式成为一名双面间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但遗憾的是,1935年,我党的上海地下组织因为叛徒出卖,遭到破坏,袁殊落入军统局手中,真实身份完全泄漏,袁殊为了自保,只好承认了,并出卖了几名我党的情报人员,背叛了组织。

这成为他人生中抹不掉的一个污点。

两年后,随着日加剧侵华步伐,袁殊开始反省自己,并积极接触潘汉年,希望党组织能给他一个重头来过的机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袁殊1939年于上海宝山路

当时正是国共和谈的关键时期为,为了内部保持团结,一致对外,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潘汉年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给袁殊一个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潘汉年最终再次接收了袁殊,让他以抗日的名义,和军统、中统、日本领事馆保持联系,收集情报。

事有凑巧,不久之后,戴笠找上门来,邀请袁殊加入国民党的谍报组织,袁殊请示过潘汉年后,同意了戴笠的要求,在军统和中统中,都担任了相关职务。

同时,袁殊还和上海滩的杜月笙等人保持了良好的关系,通过他们,间接地为我党获取了大量的地下情报。他甚至在杜月笙的帮助下,开办了时事刊行社。

这样,袁殊便有了五重身份:军统、中统、青红帮、日伪,以及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抗日生涯

为了给当年的行为“赎罪”,袁殊在抗日期间,舍生忘死,获取情报,为我党的抗日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潘汉年曾提醒袁殊:作为地下工作者、双面间谍,不管遇到任何情况,面临什么困难,即使看着自己的同志在面前牺牲,也一定要镇定如山,不能将自己暴露。即使永远背负世人的骂名,为此而死,也要在所不惜。

袁殊慨然应允。

淞沪会战中,他以“日本间谍”的身份,进入日本阵地,详细了解日本的排兵布阵,为淞沪战场的我军抗日军民,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还因为太过于大胆,差点被日军识破,命悬一线。

关键时刻,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语言能力,假装自己是一名日本学生,从而骗过了日本人的盘查,成功脱险。

上海失陷后,袁殊以五重身份,周旋于各方之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为日本人服务,实际上专门负责刺杀和惩治汉奸,甚至领导地下组织,炸毁了日本的军火仓库。

他不仅及时向党中央汇报日军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还多次营救陷入敌人魔掌的爱国人士,他解救过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掩护潘汉年、范长江等人,还在粟裕的部队陷入敌人的陷阱时,及时提醒粟裕,帮助粟裕逃过一劫。

后来,根据潘汉年的安排,袁殊向岩井提议,成立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

这个机构表面上是配合日军侵华,在袁殊的操作下,却变成了我党联络世界各地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情报中转站。我党通过这个机构,源源不断地和欧美的革命者们交换着信息,共同配合抗击法西斯。

袁殊1948年

从袁殊二次加入我党的地下组织,到抗战胜利,袁殊获取的情报数不胜数,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车载斗量。

当然,出色的工作,也和他超乎寻常的能力密不可分,在担任“五重间谍”期间,袁殊居然从来没有被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发现过自己的身份,没有遇到过大的危险。就连岩井都被他耍得团团转,在袁殊遇到危险的时候,多次出手相救!

袁殊的智谋和勇气,可见一斑。

晚年人生

抗战胜利后,袁殊被国民党任命为军统直属第三站站长。

潘汉年、袁殊

当时考虑到袁殊身份的特殊性,极为容易暴露,党组织便要求他返回了解放区。1945年9月,袁殊携带了大量情报,回到了解放区,并改名为“曾达斋”,这个名字他用了几十年。

1949年,袁殊回到北京后,转到了李克农的情报部门工作。

但是几年之后,“潘汉年案”爆发,和潘汉年有关的一系列人员,都受到了调查。袁殊更为特殊,毕竟他当年不仅做过假汉奸,为军统和中统服务过,还有过背叛组织、背叛革命的真实黑点!

于是,他受到了长时间的审查,最终被判刑12年,出狱之后,又被再度收押了8年。

但是身陷囹圄中的袁殊,并没有像关露那样,产生精神危机,他在狱中坚持读书,通读了《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等书,还利用自己早年的语言优势,翻译了大量日语书籍,时刻关注着党的新闻和相关工作。

袁殊(右2)1984年

在读书的时候,他也写下了大量读书笔记和时事材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报告文学”这一概念的人,为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一边读书,一边也不忘向上级申诉。即使当年知道他身份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袁殊依旧为了自己的清白,努力寻找证明材料,不断向上级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

在他的不断申诉下,党组织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终于决定给他平反。

1982年,年迈的袁殊,收到了平反的信息,并且恢复了党籍。他当年身为地下工作者期间,为我党做出的那些贡献,也得到了承认。

年迈的老人,开心得就像个孩子,直至1987年病逝,仍不厌其烦地向身边的朋友们展示着他的平反文件——这份薄薄的一张纸上,写满了袁殊的一生。

无论何时,袁殊们,我们都应该报以尊敬。

可以说,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将军士兵,离不开推着独轮车的群众,离不开后方将帅的运筹帷幄,也同样离不开袁殊这样的地下工作者们!

背阳而生,负光而行,为了国家的重生,他们放弃了明亮和真实的生活,选择活在了黑暗和面具中。在选择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孤胆前行,只能走完或者倒下。这样的人,何其纯粹。

建党百年献礼剧《理想照耀中国》中,张人亚那句“红色的中国一定会出现 ,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实现”,铿锵激昂,令人几度破防。那些一个个将平凡却伟大的生命献祭给血色历史的人们,靠着朴素的信仰支撑前行,艰难踏出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这条路上的每一个背影,都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Hash:45902f7e48a2b754862062cae6fa868bcbffcf02

声明:此文由 沁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