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群,被誉为河南小故宫,景美人还少

河南到处文化古迹,其中有一处位于焦作武陟县,名字叫嘉应观。

武陟县的名气不是很大,嘉应观也不为大众所熟知,不过这座庙宇的建筑风格非常像皇宫,看起来就像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的浓缩版。

嘉应观是雍正皇帝为治理黄河水患,御祭龙王,特下诏书建造的行宫、庙观。始建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历时四载修建而成。主要包括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阁等,规模宏大,有''河南小故宫''之美誉。

御碑亭,一进大门迎面就可以看见它,伞形结构,六角重檐,上顶宝珠,黄色琉璃瓦,看着有点像清朝皇帝的皇冠。古代的说法为“天圆地方”,亭子外面的对联写着“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丕关乎大清江山”。可见雍正皇帝对这里的重视,这亭子里面藏有全国独有的国宝“中华第一铜碑”。

钟楼鼓楼。铜钟沿着钟周围按照八个方位铸着八卦图。用棒击,每个方位的音阶都不相同,称为八卦定音。如遇汛情,钟鼓齐鸣,便可以召集附近的军民防洪抢险。图中建筑为嘉应观内的钟楼。

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蓝色琉璃瓦顶。嘉应观的另一个难解之谜是它的中大殿,两百多年来,即便是在兵荒马乱无人看护的时候,这个大殿也不结蜘蛛网,不落灰尘,连鸟虫都不进。传说,这是因为殿内藏有避尘珠,但避尘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又一个未解之谜。

齐缝墙,是这里的又一个谜团,嘉应观的禹王阁是个高18米的两层楼,两百多年来,这个位于地震带上的建筑经历多次地震一直屹立不倒,冯新红认为,这应归功于其具有防震功能的“齐缝墙”。一般的砖瓦建筑,墙体都是砖与砖相互咬茬,而禹王阁的后檐墙互不衔接,独自向上,故称“齐缝墙”。

嘉应观与其说是一座黄河龙王庙,还不如说像一座中国历代治理黄河专家的陈列馆更为恰切。这里除禹王殿里供奉着中国最早的治水伟人大禹的塑像外,在正殿和东西侧殿,还同时供奉着谢绪、贾让、王景、贾鲁、潘季驯、陈鹏年等从西汉到清朝的十多位治河名臣的塑像,这在别的龙王庙是绝难看到的。我们来到这以后,能看到这些治河人物,感受他们的治河精神和治河文化,让他们的治水精神永远流传在民间。

Hash:29f8236cd3d7f574542b714d4468bcc8c8dafc37

声明:此文由 古谈说史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