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一名人墓挖到“宝贝”!来头不小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记者:徐远虑

“这尊石将军应该就是之前墓前未被发现的一尊。它与另一尊一模一样。”近日,在昆阳镇鸣山村陈宣墓修复现场,施工人员发现了一尊石将军,陈宣后人陈文苞告诉记者,陈宣墓是我县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发现的石将军将为研究明代历史文化等相关问题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惊现石将军

据了解,陈宣墓位于鸣山村伏虎山上,是1981年被列为平阳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平阳历史文化名人墓葬。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年久失修,陈宣墓主体已下陷,陈宣后人早已有意重修。“宣公墓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因为各种原因,早已不是当年的规模了。为了重修,我们前期一直忙于筹备资金、报批手续等事宜,后又受疫情影响,终于在国庆期间开土动工了。”陈宣后人陈文苞说。

“哎呦!好像挖到什么东西了?”“小心点,把土弄开看看!”近日,施工人员在用推土机推土时,发现了这尊石将军。经过对比,其与现存于鸣山下东岳帝庙旁的石将军无异,因此,众人断定该石将军是陈宣墓前的石翁仲。

“因坟前的石虎、石羊和望柱相继遭窃,我们和鸣山村委商议,将坟前仅剩的石将军、石文臣和一对石马移到了山下东岳殿草地旁加以保护,现在又挖出一尊石将军,想必还有一尊石文臣在土下。”陈文苞告诉记者,据《明史》记载,明代对不同品级的官员墓地有明确规定。他们虽想寻得石文臣,但为了保护文物亦不敢再深挖寻找。

陈宣墓的往事

陈宣(1438-1509),字文德,号潜斋,慕贤东乡柘园(今苍南县钱库镇柘园村)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历工部主事、刑部郎中、夷陵知州、河南府知府、云南布政司左参政。他晚年迁居昆阳坡南,生在江南(柘园属江南垟),为官河南、云南,终老坡南,故自号“四南居士”。

陈宣初任工部主事之时,根据船只来往的时间,制订官、商、民的放行次序,沽头从此“蓄焉泄焉,启闭以时,漕者商者,鳞次无壅”,官民两便;任夷陵(今湖北宜昌)知州之时,兴办学校,尊师重道,还拆毁了数百座淫祠,让当地人学会祭祀和敬拜祖先,并教会当地男子种棉、妇女纺纱织布的技术;升任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后,他于人迹罕至的城西五十里外的山上找到水源“石屏湖”,动员约1500名兵民,亲自深入现场指挥监督,不到30天渠成水到,干涸的农田得以滋润……陈宣是明代平阳县的清廉能吏,为官期间政绩卓著,廉洁自律,颇受时人称誉。

陈宣为政之余,喜好诗文,与王朝佐、杜整、童器等人气节相符,志同道合,常结伴悠游,吟诗作赋,每到一地都有诗文遗留。他在夷陵为官期间,主持修《夷陵州志》,该志是夷陵目前仅存最早的志书。他还拿出自己的俸禄,修刻《王贤良儒志篇》,目前该书藏于国家图书馆

陈宣墓现状

陈宣墓重修正在紧密进行中,预计再过三月便可完工。“能够重修宣公墓,我们都非常高兴,为了有序推进,县文广新局还召开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宣墓维修工程设计方案论证会,并且通过重修方案。”陈文苞告诉记者,陈宣墓系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重修意义重大,不仅是平阳的一件文化盛事,还能够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据了解,陈宣墓前的石人、石马、石羊等石刻造像为温州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刻群,为研究明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目前,我们打算将新发现的石将军移至东岳殿旁,与其他石刻造像一同存放,待到重修完成后,再迁移至墓前,最大程度地恢复历史原貌。”陈文苞说。

.......................................

Hash:c0cc9bbd355f5c6c732aac9d5adc2673787adb46

声明:此文由 平阳百事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