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营造丨晋东南考察之-陵川地区部分国保古建筑

“晋东南”指今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含盖今天的晋城(古泽州府)、长治(古潞安府)两市。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作为地理概念“晋东南”,因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却占有辉煌的地位。宋金前的木质古建筑全国现存145处,晋东南有68处,占47.00%。

晋东南在历史上没有共同的名称,一直分为泽州、潞州、沁州三州。

泽州,在东晋时期称建兴郡,北魏永安(528-530)年改为建州,领高都、安平泰宁、长平四郡。隋开皇三年因建州在获泽河旁,而改称泽州,隋大业三年,泽州称长平郡,隋义宁元年复称泽州。

潞州、沁州还包括河北涉县及山西榆社等地方叫上党郡。

唐朝(618年)依然为泽州,潞州和沁州三州,属河东道。

五代的历史舞台上不断地走马换将,但地名一直叫泽州,潞州和沁州。

北宋时期,依然是三地分立,分别叫泽州(高平郡),隆德府和威胜军,属河东路。

金代,仍然为三地分立,金人为和北京之泽州区分,改泽州为南泽州,后升泽州为忠昌军节度,因此该时的晋东南,依然分为南泽州(忠昌军)、潞州、沁州三地。属河东南路。

元代,依然分泽州、潞州、沁州三州,属平阳路,后改属晋宁路。

明清时期,晋东南没有共同的名称,分设泽州府,潞安府和沁州。

民国时代,晋东南地区大体延用清朝的行政格局,先是在1914年撤销泽州府(今晋城市)、潞安府(今长治市)。接着潞安府(今长治市)、泽州府(今晋城市)两个府所领各县均属冀宁道、1930年,撤销冀宁道,长治市、晋城市的各县直隶山西省。

陵川地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崇安寺(元至清),陵川县

崇安寺位于陵川县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安寺,也称古陵楼,创建年代无考,现存系明代建筑。重檐三滴水歇山顶,房坡为灰色筒板瓦铺制,正脊为彩色龙吻图案对峙,彩色琉璃剪边。上檐正中悬挂牌匾一块,书“古陵楼”三个大字,南面悬有“行山钟秀”四个大字,北下悬有“留月栖云”四个大字。

山门明间为一宋代青石门框,上刻北宋嘉祜辛丑年(1061)题记,当为宋代原构件。据《王莽岭志》记载,古陵楼上原有千手佛,老子、孔子等泥塑,是唐宋以来提倡三教合一的重要标志。建造恢弘,居高临下,大有虎踞龙盘、俯瞰全城之势,是一座高大、宏伟寺庙山门建筑。

崇安寺院落宽阔宏敞,殿宇壮美,结构整肃,规模颇为壮观,其中最壮美的建筑当首推古陵楼。古陵楼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平面形制为长方形。从古陵楼由前往后依次是毗卢殿、大雄宝殿石佛殿。寺内除廊房排列外,山门两侧还有钟、鼓二楼和藏经楼。

崇安寺分前后两院,毗卢殿巍座在丹墀之上,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琉璃剪边。殿后门西墙上嵌有《佛宝舍利来源录》墙碑。从这通刻于金泰和八年的碑文所指来看,佛宝舍利乃崇安寺镇寺之宝。可崇安舍利是谁的舍利,碑文并无说明。可惜的是,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后,崇安舍利塔与舍利金槨下落不明。

寺内重要建筑之一藏经楼,当地人称作“插花楼”,意思是新科状元所戴夸官的插花官帽。原本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插花楼,只是东插花楼毁于清代的一场大火。现存的西插花楼,为重檐楼阁式歇山顶,琉璃剪边,飞檐斗拱,构造精细。从建筑风格来看,是寺内仅存的有金代遗风的建筑迹象。

后院正殿的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山顶,琉璃剪边,于宏壮见精巧。据说门枋上的彩绘着18幅《西游记》的故事,应为后人修缮之作。

陵川现存文物众多,仅国保级文物就有14处,宋金元时期的古建筑尤多。2006年,崇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在当地,崇安寺有“十大寺院之首”一说,鼎盛时大小院落达十三院之多,为古泽州境内规模最大的阁楼式寺院。但时至今日,仅存原寺院的几个主要院落。

鸟瞰陵川县城及崇安寺

陵川西溪二仙庙

西溪二仙庙规划图

西溪二仙庙位于陵川县崇文镇西溪村,又称真泽宫,据碑文记载,寺创建于唐乾元年间(758年-759年),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年)扩建,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后殿、东西梳妆楼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南北长68.93米,东西宽42.3米,占地面积2915.74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拜亭、中殿、后殿,山门和中殿之间的东西两侧设廊,中殿至后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建梳妆楼及配殿,后殿两侧各置耳房三间

山门建于清康熙年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廊式悬山顶,上建戏楼三间。中殿重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清乾隆年间重修。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拜亭,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卷棚顶。

主殿区域

戏楼区域

东西梳妆楼是二仙庙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建于后殿与中殿的东西两侧。均为两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东梳妆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副阶周匝,平面呈方形。

主殿门头区域

大殿内的小木作天宫

东西阁楼建筑上下两层间皆有回廊,上层廊下置有平座,于檐柱间设勾栏,并融缠柱造与叉柱造为一体,结构独特,具有早期建筑的特征。寺内还保存历代碑碣20余通。

后殿建于高0.89米的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顶,饰有琉璃脊兽、吻等瓦件。

西溪二仙庙- 山西省陵川县

陵川南吉祥寺

陵川南吉祥寺交通位置图

陵川南吉祥寺平面图

南吉祥寺

原名吉祥院。据《吉祥院碑文并序》碑载,唐贞观年间奉敕修建。该寺原在平川的宋家川,宋淳化三年(993年)十月三日敕赐院额,宋天圣八年(1030年)迁至今址。元至元六年(1269年)和至治三年(1323年)都进行过重修,明、清两代均有增建和补葺。

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081.65平方米。布局完整,呈前后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过殿、圆明殿,东西两侧分布钟楼、鼓楼、东西配殿、禅房、夹楼。现存建筑过殿为宋代遗构,其余为金、元、明、清时所建。

陵川南吉祥寺大殿

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顶正中为琉璃方心,吻兽、脊刹、脊饰全为琉璃烧制。檐下斗栱一周,除柱头外,补间斗栱各一朵,均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并出45度斜栱。梁架结构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通檐用二柱。柱头卷杀圆和平缓,侧脚生起明显。明间前后设隔扇门,次间置窗,屋顶高大厚重,出檐深远。

圆明殿创建于金代,元代重修,面宽五间六椽,单檐悬山顶。檐下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主体结构为元代遗构。

陵川南吉祥寺

圆明殿内空间

山门虽经明代改建,仍保留有元代风格,其余钟鼓二楼皆为明清时期所建。寺内还保存有宋、元碑各l通。

陵川北吉祥寺

陵川去北吉祥寺路线图

北吉祥寺平面图

北吉祥寺,位于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西街村。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北宋太平兴国、元代至元及明、清各代均屡有修建。

寺院建筑保存基本完整,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左右廊庑等。前殿、中殿均为宋代遗构,尤其是中殿,单檐悬山顶,梁架简洁、建筑手法古朴,保留了更多的北宋风格。后殿为明代建筑。

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宋太平兴国、元至元和明洪武、天顺、成化年间及清代均屡有修建。现存建筑前殿、中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重建。

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等。

前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施隐刻栱。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殿顶三彩琉璃吻兽,并留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烧造题记。

前殿内空间

中殿区域

中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后檐四铺作出单抄,补间斗栱为隐刻装饰。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殿顶黄绿琉璃剪边,方心点缀。

同是三开间的中殿

中殿北门

后殿区域

后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两厢建筑构造简单,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式布灰瓦顶。寺内碑碣数通,记录了寺史历史沿革和修建情况。

后殿内空间

前殿庙前广场区域

现有房屋共66间,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1996年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岩寺(金至明),陵川县

陵川龙岩寺交通路线位置图

龙岩寺平面图

龙岩寺位于县梁泉村,原名龙泉寺,创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重修过殿,并奉敕将原寺名改为龙岩寺。为金、明时期建筑。

寺有前后两院,主要建筑有过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间。过殿位于前院中轴线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灰布瓦。

两山墙内壁有壁画,外镶有金大定三年《龙岩寺记》石碑一通。

龙岩寺主殿北门上方题字

下院的过殿建在五层砌筑的青石台基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铺以灰色筒板瓦,屋脊为陶灰色飞龙装饰,两边龙吻对峙。过殿前檐用四柱顶撑,柱头有卷刹,施补间斗拱,昂为琴面式,斗拱用材硕大,是典型的金代建筑手法。

后殿区域回望主殿

上院建于七层高的青石台基上,拾级而上,其正北为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檐由四石柱支撑,檐下设殿廊。屋顶为单檐悬山式,斗拱为五铺作。大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为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

后殿两侧存有二通完好的碑碣,一是金大定三年(1163年),由本县平城人贞元年间进士赵安时撰写的《龙岩寺记》;一是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由当地乡贡常谦撰写的《新建龙岩寺法堂记》。这两通碑上面真实地记录了该寺的创建过程和历史。

后殿内空间

地藏殿

后殿大青石外围挡

陵川崔府君庙

陵川崔府君庙交通位置图

崔府君庙平面图

崔府君庙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东北山岗上,是为祀奉长子、滏阳县令崔珏而修建的,是中国现存仅有的汉唐高台式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崔府君庙又名显应王庙。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据《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乐平(今昔阳)人,唐贞观进土,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因而建庙祀之。庙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规模壮观,山门前平台凸起,两侧石阶对峙,左右配以廊庑。山门高居正中,门侧又各建掖门一道,门楼秀丽,雕刻精巧,与一般佛寺外观截然不同。

山门最古,为金时原构,五开间,两层,下层砖砌高台,中柱上装青石门框及板门,门框上线刻花纹,图案秀美。上层施平座及勾栏,粱架现整简洁,结构已具元代爬梁的雏形。屋顶琉璃为明代补制,鲜丽劲秀。这种高台以上的门庑或殿宇,见于敦煌壁画,实物中少有。

现存建筑山门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建筑。庙坐北朝南,南北长81米,东西宽41米,占地面积33456平方米。庙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拜亭、府君殿,东西两侧为掖门、配殿、垛殿。

府君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檐下斗栱五踩双下昂,梁架结构为七架梁对前双步梁,通檐用三柱,为清代所建。

山门规模较大,分上下两层,平面形制为长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重檐歇山顶。前檐斗栱五铺作,出双跳,后檐四铺作单抄无补间铺作。

二层支出平座勾栏,上层檐下斗栱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为批竹形真昂,后尾交接六椽栿上,补间为隐刻斗栱。梁架结构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通檐用两柱。明间有宋代青石门框,两侧各有掖门一道。整个建筑结构做法简洁、设计大胆、交接稳固。山门高居庙宇正中,且筑于高台之上,平台突起,两侧石阶对称而上,形制独特,实属罕见。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侧面

大门外正前方有一影壁墙,影壁墙东西长约八米高约4米厚1米五,上边是瓦房脊子状的,影壁墙的两边是通往大门的通道

大门前的最外两边是八字墙,八字墙的里边东西两边各有一上马石,靠近大门口两边各有一石狮子,中间就是台阶了,大门楼就在高坡上边。

高平开化寺 山西省高平市

开化寺位于山西晋城高平市区东北17公里舍利山腰。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3年-926年),初名清凉寺。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建造了大雄宝殿以后,改名为“开化禅院”,所以后来一直称为开化寺。开化寺大殿内壁画是山西地区最有价值的壁画,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

开化寺一进二院,布局严谨得体。寺前耸立二层楼阁式山门一座,大雄殿居院内中心,东西配殿对峙,后为演法堂,左右各跨翼楼。

现存大雄殿为宋代遗构,殿宇壮观,结构古朴、浑厚,明显地流露出宋代建筑的风格。梁架上还保存着宋代彩绘图案。殿内四壁满绘壁画,成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内容为佛传故事,建筑瑰丽,人物形象逼真,服饰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艺术美感,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开化寺观音

观音阁

开化寺壁画部分详见下面链接

中国寺观壁画丨山西晋城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

晋城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青莲寺(唐至清),泽州县

2.玉皇庙(北宋至清),晋城市

3.晋城二仙庙(北宋),泽州县

4.南吉祥寺、北吉祥寺(北宋至清),

陵川县(2处)

5.姬氏民居(元),高平市

6.龙岩寺(金至明),陵川县

7.泽州岱庙(北宋至明),泽州县

8.小会岭二仙庙(北宋至清),陵川县

9.崔府君庙(金至清),陵川县

10.西溪二仙庙(金至清),陵川县

11.崇明寺(北宋至明),高平市

12.开化寺(北宋至清),高平市

13.游仙寺(北宋至清),高平市

14.定林寺(元至清),高平市

15.北义城玉皇庙(北宋至清),泽州县

16.周村东岳庙(北宋至清),泽州县

17.碧落寺(北朝至民国),泽州县

18.大阳汤帝庙(元至清),泽州县

19.郭峪村古建筑群(明至清),阳城县

20.开福寺(金至明),阳城

21.润城东岳庙(金至清),阳城县

22.海会寺(明至清),阳城县

23.清梦观(元至清),高平市

24.古中庙(元至清),高平市

25.二郞庙(金至清),高平市

26.羊头山石窟 (北朝至唐),高平市

27.西李门二仙庙(金至清),高平市

28.中坪二仙宫(金至清),高平市

29.玉泉东岳庙(金至清),陵川县

30.石掌玉皇庙(金至清),陵川县

31.塔水河遗址(旧石器时代),陵川县

32.白玉宫(金至清),陵川县

33.南神头二仙庙(金至清),陵川县

34.寺润三教堂(金),陵川县

35.三圣瑞现塔(金),陵川县

36.崇安寺(元至清),陵川县

37.柳氏民居(明至清),沁水县

38.湘峪古堡(明至清),沁水

39.郭壁村古建筑群(金至清),沁水县

40.窦庄古建筑群(元至清),沁水县

41.砥洎城(明),阳城县

42.下交汤帝庙(北宋至清),阳城县

43.河底成汤庙(北宋至清),泽州县

44.高都景德寺(北宋至清),泽州县

45.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北宋至清),高平市

46.高平嘉祥寺(金至清),高平市

47.尹西东岳庙(金至清),陵川县

48.西顿济渎庙(金至清),泽州县

49.北马玉皇庙(金至清),陵川县

50.三王村三嵕庙(金至清),高平市

51.坛岭头岱庙(金至清),泽州县

52.良户玉虚观(元至清),高平市

53.南庄玉皇庙(元至清),高平市

54.川底佛堂(元至清),泽州县

55.董峰万寿宫(元至清),高平市

56.建南济渎庙(元至清),高平市

57.史村东岳庙(元至清),泽州县

58.南召文庙(元至清),陵川县

59.水东崔府君庙(元至清),泽州县

60.薛庄玉皇庙(元至清),泽州县

61.石末宣圣庙(元至清),高平市

62.陈廷敬故居(明至清),阳城县

63.仙翁庙 (明至清),高平市

64.坪上汤帝庙(明至 清),泽州县

65.府城关帝庙(清),泽州县。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其他平台转载需后台留言授权。

注:本文由北京四合院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谢绝商用。

Hash:53fffdc5dbb02f11a2adb98ef9694e3f6d153f31

声明:此文由 中式营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