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中唯一未被盗的孝陵,安然无恙350多年,三大优势很给力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建立的后金政权,虽然20年后由皇太极改国号为“
清
”,但其都城还在关外的沈阳,而直到1644年世祖皇帝顺治入主中原后才定都北京。
所以除了后金政权当中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葬在了盛京之外,其余的皇帝基本都葬在了清东(遵化)、西(易县)二陵,两座皇家园陵分别坐落在昌瑞山与永宁山之下,整体规模宏伟壮观,充分体现了古代皇陵建筑的水平之高。
康熙画像
安然无恙350多年的顺治皇陵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东陵之中,共有五座帝陵(
清世祖孝陵、清圣祖景陵、清高宗裕陵、清文宗定陵、清穆宗惠陵
)。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28年与1945年的两次东陵劫难,导致四座帝陵被洗劫一空,唯独只有顺治帝的孝陵幸免于难。
孝陵鸟瞰图
为受到洗劫的四座皇陵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又对孝陵的安然无恙所庆幸。而同时又会有疑问,整个东陵境内,大大小小共数十座陵寝,在盗墓者的猖獗之下,均无一幸免,就连康熙保姆之墓都被盗得渣都不剩。那为何作为清朝入主中原的首位皇帝之陵寝,却无人问津?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通过对一系列资料的查阅总结,个人感觉孝陵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供朋友们参考:
未受劫难的三大优势
第一,民间传言的助力。
相信很多朋友在小的时候都会听过这么一个代代相传下来的传闻,那就是顺治皇帝因爱妃董鄂氏的红颜薄命而看破红尘,最后出家五台山,还出现了康熙皇帝奔赴五台山寻父皇的传说,虽然看似有一点戏谑的成分,但在盗墓者看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试想如果顺治帝出家后,那么孝陵自然就是一座空穴,如果是空穴那么自然就不会有珠宝随葬,如此便很好地避免了盗墓者的觊觎。
孝陵方城、明楼
第二,神功圣德碑的六字真言。
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
每一位皇帝去世之后,都会由下一位皇帝命工匠立碑篆刻其生前事迹以及功德,名为“
神功圣德碑
”。而就在康熙皇帝为父亲顺治所写的碑文当中有一句话明确地给了盗墓者一个方向,那就是“
不藏金玉宝器
”。就是这句话,让盗墓者觉得即使费半天劲挖开孝陵,也不会找到什么值钱的宝物,因此对孝陵顿时失去了兴趣。
孝陵神功圣德碑
第三,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根据盗墓者后来的回忆得知,他们当初确实有个别人也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但当开始动手时,却发现根本挖不动,众人用几晚上的时间才挖到一两米深,最终只能放弃。所以,并不是他们不想盗取其中宝物,而是根本行不通。
酷爱佛法,遵循旧制
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养心殿,年二十四。
以上就是孝陵之所以会安然无恙350多年的主要原因,而孝陵中到底有没有顺治皇帝的真身呢?我们接下来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首先,关于孝陵之地位。
顺治作为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因“
定鼎中原
”之功被追尊为“
世祖
”。如此高的地位自然要有超高规格的标准来为其建造皇陵。所以孝陵就这样成为了清东陵之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皇陵,没有之一。
顺治画像
又因康熙皇帝自幼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抚育下长大,深谙孝道,所以出于更全面(为防盗墓)的考虑以及搭配父亲顺治“
入关第一帝
”的至高地位,于是将孝陵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帝陵,这也是为什么盗墓者即使有心也无力的原因。
其次,关于顺治之信仰。
相信对顺治有一定了解的看官们都知道,顺治既有对董鄂妃的痴情也有对佛教文化的向往。早在1657年(顺治十四年),时年20岁的顺治便成为了一名忠实的佛教徒。此时他已经亲政7年,早年的雄心壮志到后来的力不从心,早已使他身心俱疲,佛法的出现使他有了心灵寄托。
十七年八月,(孝献皇后)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1660年(顺治十七年)爱妃董鄂氏八月十七的英年早逝,使得这位独力难支的统治者彻底崩溃,为此萌生了出家之念,在一个月后他确实行了剃发之礼,成为“
光头天子
”,但经过后来通琇禅师的劝解之后,顺治终放下出家之念。这也有力回应了民间传闻的不实。第二年正月初七,顺治因天花去世,享年24岁。
顺治、孝献皇后董鄂氏剧照
六月,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孝康皇后、端敬(孝献)皇后祔焉。
再者,关于顺治之丧仪。
因顺治为满洲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所以在许多方面都遵循着关外的旧制。比如满洲的丧葬习俗,不同中土的土葬之法,乃是火化。顺治驾崩之后,继续延续祖宗之法,进行了火化,同为此法的还有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和孝献章皇后董鄂氏。所以现在葬在孝陵地宫之中的,当属三人的宝宫(骨灰盒)。
史海君说:
作为“
入关第一帝
”,顺治的一生既幸运又无奈,幸运的是得以荣登大宝、君临天下;无奈的是自己对于朝政力不从心,对于爱妃之福薄痛不欲生,对于佛法之向往难弃俗世。长期以来的郁郁不得志导致他最终患上天花去世。虽然英年早逝,但在东陵其余陵寝都遭受洗劫之后,他的孝陵却能350余年安然无恙,也算是一种幸运与安慰,孝陵也因此成为清东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成功的皇陵。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清圣祖实录》
孟森《清史讲义》
清孝陵《神功圣德碑》
赵尔巽《清史稿.世祖本纪》、《清史稿.圣祖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Hash:798bfd1744304dab48152c03069e4853b1488965
声明:此文由 孟航旅游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