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土行之灵山篇┃ 人杰地灵 英雄辈出

讲述深情往事,传承红色基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红色故土行”今天重磅开栏。

“红色故土行”是钦州新闻传媒中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践行“四力”,全体融媒体记者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深入灵山浦北县钦南钦北区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用镜头和笔触描绘新中国成立70年来钦州的壮美画卷,激励全市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色故土行”线路图 符德任 制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钦州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我们8年后再次开展“红色故土行”,就是要追寻初心,深刻揭示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坚守恒心,树牢人民观点,增强群众感情,深情讲述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激发信心,大力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把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把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热情干劲调动起来,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建设的精神力量。

今天

先带来的是

《“红色故土行”之新圩篇》

一起来看看

灵山县新圩镇是新中国成立前灵东南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最早、参加革命人数最多、开展革命斗争村落范围最广的重要地区和革命根据地。8月13日,“红色故土行”采访团一行4人先后深入该镇萍塘、茶田、古文、渌二、官屯5个革命村庄,探访邓氏一门忠烈、中共灵山县委员会诞生地、咸水麓革命根据地、中共灵山县委员会首次公开办公遗址、梁氏宗祠等,聆听追忆邓业懋、邓业兢、邓传孔、梁振威等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

闪闪红“星”

梁振威:

从绿林好汉到

“传奇”抗战大队长

新圩自古多英烈,青山处处埋忠骨。在灵山县新圩镇,除萍塘村邓氏一门英烈外,灵山人民自卫大队大队长梁振威的英雄事迹同样世代相传。

“梁振威出生在官屯一个穷苦的家庭,年轻时为生计所迫,做过绿林好汉。”站在青山耸峙、林木葱郁的咸水麓前,眺望着梁振威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新圩镇副镇长卢云然向采访团成员介绍说,梁振威生于1888年7月,原名梁式荣,13岁丧父,自幼失学,随兄弟、母亲租耕数亩土地,农闲时到檀圩贩卖食盐,靠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23岁那年,他和结拜兄弟在南宁加入广西‘绿林’,同穷苦兄弟一起打贪官污吏,劫富济贫。之后,梁振威还投奔过‘八属军’、灵山县基干大队等,每到一处,颇受尊重。”卢云然说道。

△人称真汉子的梁振威画像

“梁振威于1945年3月走上革命道路,他以咸水麓为驻地,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数年激烈斗争,直至1947年11月在咸水麓活动时,被亲戚朋友出卖,泄露活动规律,11月17日晨,被困于皇坟岭,寡不敌众,弹尽无援,在搏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渌二村村主任覃之宽说道。

在官屯村梁振威故居内,墙上张贴有他的黑白画像,画像虽然有些破旧,但他的形象依然清晰,平头、八字胡、目光如炬,看后让人肃然起敬。夕阳西下,采访末了,官屯村村主任梁克忠关上大门的那一刻,口中喃喃自语道:“梁二公是条真汉子啊!”

邓传孔:

就义前高呼“共产党万岁”

在革命战争年代,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孕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革命先烈,其中不乏女性的身影,邓传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邓传孔,女,灵山县新圩萍塘人,1941年春入党,曾任中共简师支部书记,灵山抗日武装起义后,任政工队长。1946年5月在白木战斗中被捕,后被杀害于灵山城郊云头岭。”《灵东南革命斗争史》中寥寥数语,勾勒出邓传孔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抗日女英雄邓传孔画像

“1946年5月8日,邓传孔等11人在白木村广东省保一团包围,激战一个多小时后因弹药用尽被捕。关押期间,面对敌人毒刑拷打、软硬兼施,邓传孔始终坚贞不屈,并常常严词斥责。5月31日,气急败坏的敌人决定杀害他们,行刑途中用竹枷枷住她的嘴,不让其说话,最后关头,邓传孔用尽力气咬断竹枷,用满是鲜血的嘴巴大声喊出‘我们不是匪,我们不是贼,我们是革命的游击队!共产党万岁!’随即,枪声响起,邓传孔英勇就义,年仅24岁。”现年72岁的“新时代讲习所”讲习员邓传星讲述他从未谋面的堂姑在就义前的壮举,言语中,他难掩心中的骄傲与自豪,以及对堂姑的崇敬之情。

萍塘人坚信,邓传孔的英雄事迹世代相传,她的伟大形象也会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争论诞生地

只为自豪感

不少新圩镇古文村群众对中共灵山县委员会诞生地一直存疑,认为诞生地应在本村,而不是现记载的新圩镇茶田村鲁埇村蒙屋,并引荐古文村党支部原书记谢宏翔接受采访。

△采访团在邓冠山祠前合影

谢宏翔表示,据《灵山县志》《中共灵山党史大事记》记载,1949年3月,中共六万山地委决定,并报中共粤桂边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灵山县委员会,陈铭金任书记,梁中光任副书记。4月,中共灵山县委员会在新圩古文黑水塘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宣布县委和各区党的负责人,讨论扩大武装、配合解放军南下等问题。此外,谢宏翔还邀请当年县委扩大会议的亲历者、“堡垒户”苏林宗回忆会议时场景。谢宏翔认为,书证、人证皆在,故现记载的诞生地确实有误。

△天真的孩子在鲁埇村蒙屋前嬉玩

次日下午,记者到灵山县县志办、灵山县委党史研究室查找资料、询问专家,灵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正贺明确答复:中共灵山县委员会在新圩镇茶田村鲁埇村蒙屋成立,已选出书记、副书记,故不存在有误一说。

△后人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

记者手记:常言道:“谁不说俺家乡好”。茶田、古文两个村子自古以来一衣带水,关于中共灵山县委员会诞生地之争,一方面彰显当地群众“对历史负责”的意识,另一方面,是他们内在的、对家乡承载厚重历史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事实上,茶田鲁埇也好,古文黑水塘也罢,都见证了中共灵山县委员会的成立、发展及壮大,成为书写灵山党史时不可缺少的一笔,值得后世铭记于心并加以精心保护。

图文来源丨钦州日报

整理编辑丨梁文辉

校对丨杨曦颖

审核丨罗立彬

(钦州发布出品 转载请注明)

Hash:8f1004316f565ebc2073a2f17852356283c9a7d5

声明:此文由 钦州本地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