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军团纪念馆:百年建筑书写传奇历史04

见习记者 潘雪君 文 朱昶俊 摄

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流逝,但历史却因时间变得更深刻,它就像一座灯塔,时刻照亮人们前进道路。红三军团纪念馆就是这样一座建筑,它将往昔的革命历程一一记录,在这里,你可以听到革命的号角,看见战争的硝烟,感受到钢铁之师的锐不可挡。

百年建筑承载革命历史

老旧陈设还原往昔生活

本月初,记者一行来到刘仁八镇中心小学,一进小学大门,就能看见红三军团纪念馆和一颗闪闪的红星。也许是老宅的缘故,穿过操场走进纪念馆,馆内温度比室外阴凉不少。环顾四周,纪念馆所有柱子、台阶、楼梯、门窗等均为木质结构。

大堂尽头的正中间,有一块棺型巨石,上面刻着许多字。纪念馆解说员周丽群介绍,这块石头是当年特意从浠水运回来的“白云石”,将它雕成棺材的形状,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了革命而牺牲的英勇烈士。

大堂往右走,第一间房是卫生室,里面陈列着医疗箱、酒精盒、镊子、注射器等医用器具,因长时间闲置已布满锈迹。环顾整间屋子,只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医疗器物,由此可见,当时的医疗条件多么有限。卫生室隔壁房间里,摆放着由木板搭成的简易床架,上面铺着安置伤患时使用的白布,时间流逝,白布已然成了“灰布”。

周丽群告诉记者,该建筑始建于清朝末年,至今有近百年的历史,最初只是刘仁八大地主刘步阶的庄园。1930年6月16日,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与何长工领导的红八军,汇合于刘仁八,合并成立红三军团(后又辖红12军、红16军)共拥军17000余人,一支钢铁之师在大冶诞生。

同月,彭德怀召开红五军军委扩大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决定在刘仁八成立红军第三军团(简称红三军团)。据了解,红三军团纪念馆是当时由彭德怀带领的红五军司令部旧址,最开始的根据地是在刘仁八村的三房湾。

为牢记在刘仁八镇的这段革命历史,传承红三军团革命传统,在1990年红三军团成立60周年之际,大冶市政府在红三军团建军旧址上,出资兴建了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大门外正上方悬挂的‘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馆名,就是由王平上将亲笔题写的,当年正式对外开放。”周丽群介绍,纪念馆共设9个展室,有将帅生平简介和战斗画面,陈列革命遗物、生活用品80多件。

1992年,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被湖北省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大冶市委、市政府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对其进行了部分维修和重新布展;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对外开放;2007年,被黄石市评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1年,被黄石市市委宣传部评为“黄石十大美景”。

钢铁之师战功赫赫 节节胜利意义重大

红三军团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旗帜,它的组建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准备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是中国革命的骄傲,也是鄂东南苏区的骄傲,历史意义巨大而深远。

周丽群介绍,说起红三军团,就不得不提到大冶本土的一支部队。1929年,大冶中心县委(金公祠)成立。同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在南山头毛岩村成立,这是鄂东南地区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队伍。是时,该队伍有300多人,长短枪300余支,下辖两个纵队,一个教导队,在地方展开了广泛的武装斗争。

当时,该队伍配合红五军攻克了大冶县城,打垮了大冶工商联队,队伍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当地人都亲昵的称它为“自家红军”,后来也都合并到红三军团了。

1928年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其余部分武装在黄公略、李灿的领导下,继续留在边区,把湘鄂赣边区联成一片,建立了工农武装,把革命红旗插遍三省边界。由于红五纵队在鄂东南地区的节节胜利,蒋介石急调独立15旅唐云山部到大冶、阳新一带开展围剿。

共产党员程子华闻讯后,立即与中心县委、红五纵队联系,1929年12月上旬,李灿、何长工等30多人召开扩大联席会议,决定举行兵暴。14日夜晚,红五纵队4000余人悄悄地渡过韦源湖,第一支队由李灿、何长工率领在大冶城郊的山上集结。拂晓时,红五纵队驰援,守城敌营长朱麻子被活捉。这次战斗,俘敌1000余名,缴枪900多支。这次兵暴也被周恩来和中央军委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

Hash:5e0cdbcc764bdf0f3609a9c91d56ac45b1079218

声明:此文由 东楚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