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红色钢城(18)| 见证“3.15”厂——武钢筹建点滴
开 栏 语
今年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130年,也是中国宝武130年。为了以史为鉴、凝心聚力、再创辉煌,中国宝武决定在今年开展“钢铁荣耀 铸梦百年”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学党史、学新中国史、学钢铁发展史,增强文化自信,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携手建设高质量钢铁生态圈。武钢集团官微“幸福武钢”开设专栏《钢铁荣耀 铸梦百年》,推出“钢铁梦想启航”“讲述红色钢城”“为了这片热土”“铸梦钢铁生态圈”系列报道,对汉阳铁厂、火红钢城、红色矿山、绿水青山的历史与现在进行全景式介绍,传承推广其所承载的中国近现代钢铁文化。
见证“3.15”厂
——武钢筹建点滴
王昭堂
1952年10月,国民经济正值恢复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此时,中南军政委员会突然决定撤销河南潢川专署建制并与信阳专署合并,除个别干部留在信阳地区工作外,所有干部限期调往武汉,支援工业建设。
为“3.15”厂铺底子、搭架子
一个专署的干部近千人,随着一声令下,背着各自的行李由原潢川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卢盛亮领队来到武汉。中南局有意留下一大批比较年轻的同志,分配在“3.15厂” 筹备处,此时办公地点设在汉口车站路6号一座西式三层楼内。
当时筹备处由卢盛亮全权负责,我因在专署公安处做预审工作,被分到保卫组工作。刚到“3.15”厂筹备处,吃、住、用都极为困难,一切都从零开始。我们这批干部可算得上是先遣队,为“3.15”厂的筹备工作铺底子、搭架子。同年12月,江西、湖南两省也分别合并了两个专署,合并后的地方干部先后分别调集武汉,给“3.15”厂筹备工作打下了集结干部力量的初步基础。
为加强筹备工作的领导,湖北黄冈专署专员赵前和接管大冶钢厂军代表王厂也先后调来筹备处分别任正、副主任。在这期间,卢盛亮主管干部队伍集结,赵前主管基建,王厂主管勘测设计。
刚集结来的干部队伍,不知这个厂为什么叫“3.15”厂,“3.15”厂是个什么样的厂子,它的性质、规模、产品用途等在人们心中还是个谜。后来,才知“3.15”厂其实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定的重要工程代号,工程初步设计为年产百万吨以上的钢铁联合企业基地。同时也是苏联援建156个项目之一,在筹备期间,以此为代号。
当时,集结的干部队伍住的问题,由于没有现成的宿舍,只能租包旅社居住,例如汉口花楼街凤台旅社、交通路交通旅社、广源旅舍、民生路清芬旅社等等都被“3.15”厂筹备处干部包住了。根据房间大小,一般都是几个人住一个房间,铺盖有的自备。没有自己的食堂,日常生活用具非常简单,所有用具都存放在自备的小提箱里。
扩大机构、充实领导干部、搬迁办公室
1953年初,根据筹建的发展,将原设置的组、科逐步扩设为处室。不久,中南局又分别从地方调入一批级别高的地级干部来任相关处室的处长、主任。由于集结的干部越来越多,办公室显得十分拥挤,年初决定将办公地搬迁一部分机构于江汉路93号一座三层楼内。另外,还在武昌何家垅新建一处10余栋两层的点式办公楼和宿舍。地矿等处室均在年底后迁入该地办公。
为适应生产准备和基建需要,1954年,中南局决定,又从广西、广东调入几百名文化高、有些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继续支援“3.15”厂建设。此外还从河南、湖北零散抽调一些保卫和管理干部充实有关处室的实际工作。
由于机构陆续扩大,集结援建队伍激增,1953年4月,办公地点全迁江汉路104号大楼。把在汉口分散办公的大小组织机构全都搬进该大楼统一办公。期间“3.15”厂正式隶属中南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时隔不久,又将“3.15”厂改为华中钢铁公司。
拉开生产准备和基建两条战线
既然改为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铁厂的扩建任务,也就归于公司所属,这时,就需要更高级别的经理统一管理公司事务。高芸生、李立、袁振、李一清先后到任。为此,一个公司分为甲、乙两方,统一计划、统一管理。
甲方负责生产准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建章立制,规范业务范围购置设备、材料,派遣外出参观,组织干部到鞍钢对口实习。乙方于1954年春将集结的大部分干部、工人组织起来,由高芸生等人率队,全力以赴地迎战大冶钢铁厂扩建任务。在施工生产中,学习宣传推广苏联经理负责制的经验,以培养训练和提高职工素质。要求甲方也派人去现场参观实习,我有幸被派去大冶钢厂听取高芸生副总经理下达施工任务的动员报告和各工地实施任务经验交流等活动。
开办学校,专业培训,加强安保
1954年春,在武昌西卷棚和黄陂两地开办培训学校。武昌干校办俄文学习班(先叫俄专)和业务培训班,业务培训主要是:测绘制图、劳资计划、会计统计、材料供应,还有文化班等。黄陂干校是在汉口球场街做煤球的临时工中招收部分工人、干部,经保卫部门政治审查合格签字后送去培训,这个学校办完一个学期后撤销与武昌干校合并。
这期间保卫任务繁重,我在一科即机关保卫科工作,除负责派员跟随苏联专家保卫吃、住、行的安全外,还负责经理们的安全。为此,保卫处决定,组建一个排的武装力量,保卫首脑机关,维护办公秩序。此外,还派驻一个保卫组于青山工地,维护勘测与厂区用地移民治安秩序。对于机关的防火、防盗和要害部位的审查了解,发动群众,组织治保会,以及招工、招干的政治审查等,都纳入安保业务范围。
再易厂名,五迁办公驻地
1954年底,华中钢铁公司更名为武汉钢铁公司。在易名之际,中南行政委员会(原为军政委员会)即将撤销。这时武钢接管了部分房产、家具、办公用楼等,这就大大改善了办公用房、职工居住条件和家庭用具。基于这一原因,办公驻地又由江汉路104号搬迁到南京路58号。有关处室分别进入原中南局财经委员会大楼、共产主义青年团委员会大楼和盐业大楼。经过几年的生产筹备和队伍整合,到1957年武钢生产管理机构规模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有的将要投产,如机械总厂、动力系统等,这时,办公人员必须靠前指挥。因此公司决定将汉口办公驻地搬至青山,为纪念毛主席批准兴建“3.15”厂,这次搬迁就特此择日于1957年3月15日将在汉口办公地点迁往蒋家墩8街坊(即红钢城8街坊单身宿舍)。同年秋天,鞍钢支援武钢生产的第一批职工,就在这个单身宿舍院内组织会师的,总经理李一清致了欢迎词。
武钢从筹建到施工花了7年时间,直到1958年9月13日高炉投产,铁水奔流,标志着一个崭新钢都的诞生。
Hash:08c0c41a9f53c6a5285ec9f0e91a536bd6ec59d9
声明:此文由 幸福武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