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一个省辖地级市“黄石”是怎么来的?这里全讲清楚了
红色地标37: 市委、市政府旧址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占领汉冶萍大冶铁矿,修建了大量的日式建筑。抗战结束后,颐阳路、广场路路口的一栋日式建筑里,办了一个职业学校。黄石市政府成立后,借用该处办公。该建筑现在叫医药大厦。
当时都是泥巴路,市政府就在门口修了一条路,取名“市府路”。当时市府路只有路东有少数建筑,广场路以南和市府路以西,都是一片沼泽、水塘。
市委同样设立在一个日式建筑里,该建筑位于现在沈家营的滨江花园小区附近。建市前是一个教堂,有三部分:传教室、医院诊所、小学。最初,市政府到市委没有大路,只能沿江堤绕道,一趟要走上近1个小时。
黄石是一片红色的沃土。
一页页地翻开黄石的历史篇章,从林育英播下第一缕革命火种,到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建立;从大冶兵暴的火把,到激战大田畈的硝烟;从抗日战争胜利,到黄石解放建市,每一个关键历史时间节点,都记录着黄石人民艰难拓新的故事,如同一颗明珠,在峥嵘岁月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亮。
1950年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电告中南军政委员会,所请将湖北省石灰窑、黄石港工矿区合并为省辖市并定名为黄石市一节,准予备案。对于黄石人民来说,建市不仅是行政区域名称的改变,更是对黄石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肯定,也开启了黄石城市化、现代化的大门,成为黄石人民永远铭记的一个重要时刻。
黄石港的“黄” 石灰窑的“石”
黄石成为市名,跟两个镇有关——黄石港和石灰窑。
据《太平寰宇记》载,东汉末刘勋于黄石港筑黄石城(一名流圻垒),因有港西入严家湖(今花湖),故名。清《一统志》载:“黄石城在县(大冶县)东三十里,一名流圻垒。《江表传》孙策从兄贲、辅于彭泽破刘勋,走入楚江,闻策等已克皖,乃投西塞,至流圻,筑垒自守。”
石灰窑因昔居民多以烧石灰为业,故名。明嘉靖年间(1540年)《大冶县志》载:“此处有石灰生产”。一说因境内瑶山而得名。清《一统志》谓:“瑶山,在县东四十里,俗名石灰窑山。”清乾隆八年《一统志》载:“大冶县设市镇七,保安镇、黄石港市、石灰窑市……”
1938年,日军集中兵力进攻武汉。因黄石处于武汉前沿阵地敌两路进攻中间,又有日本垂涎的优质矿产资源,遭到日军攻打。随后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据《黄石市志》记载,当时日军先后动用舰艇160艘(次),由空军、陆军配合发动进攻。黄石军民与日军激战9昼夜,死伤无数。
沦陷后,黄石人民不畏强暴,为保护矿产资源和遏制日寇扩大侵略的阴谋,纷纷组织游击队抗击日军,一次又一次进行殊死斗争,破坏设备和车辆,多次迫使生产和运输中断。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
1946年,国民政府在黄石成立“资源委员会华中钢铁有限公司筹备处”(后为大冶钢厂),接收日军留下的战略物资。华钢筹备处首次提出了黄石设市的建议,在上报的《黄石市市政建筑纲要》中明确指出:“石灰窑临大江南岸,居武汉、九江之间,为汉冶萍公司之发祥地,西距著名产铁区铁山二十余公里,而附近产煤亦多,石灰石则随处可采,故又为水泥原料之出产地,西北五公里为黄石港,则大冶及其邻近各县之商货和农产品皆聚散于此,故商业亦颇繁盛。抗战胜利,过去列强所加于吾人之束缚,已无复存在……今后之石灰窑以至黄石港,将成为几个天然繁盛之工商业区,盖可断言者。惟石灰窑原有市区规模过小……故建设新市区,实已刻不容缓。经再三研讨,拟将黄石港、石灰窑连成一气,合称为‘黄石市’……”
因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忙于内战,《黄石市市政建筑纲要》终成一纸空文。
泛黄的信笺记录黄石建市始末
黄石建市日为1950年8月21日,这个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市档案馆珍藏的几封泛黄的信笺记录了黄石建市日的由来。
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四十三军在国民党起义部队的配合下,和平解放黄石港、石灰窑、铁山,是夜占领大冶县城。
“黄石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共湖北省委派专员接管,在石灰窑设立工业特区,组建了中共大冶工矿特区委员会,领导黄石地区厂矿、警卫、群众、地方工作;派军代表到华钢、水泥厂、电厂和源华、利华煤矿,发动产业工人和广大市民恢复生产,也就是所谓的军管。”市档案馆副馆长刘远芳介绍,当时,石灰窑、黄石港两镇的常住人口达4万余人(不含周边农村人口),在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都属较大规模,中央对黄石地区的生产恢复十分重视。
1950年4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李先念到大冶工矿特区视察。他听取了华钢(大冶钢厂)负责人有关恢复生产情况的详细汇报,并在冶钢工人俱乐部向全体干部就恢复生产、增产节约作了重要讲话。两个月后,李先念提出了将工矿特区改组为市的意见。
“主席的意见:‘拟将大冶石灰窑特区改组为市,定名为石黄市,隶省直辖,希即撰办府稿,向上级请求核准为荷!’”1950年6月1日,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韩宁夫致信省民政厅,转达了省政府主席李先念意见。
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向中南军政委员会(简称中南委)呈报了关于建立石黄市的专题请示,从资源、交通和土地人口资源说明了设市的三条理由,并附界线地图一份。
▲ 1950年9月11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核准使用黄石市人民政府铜质印章
1950年7月8日,中南委开会研究湖北省人民政府的请示,决定改石灰窑工业特区为湖北省辖市,定名黄石市。并于12日将会议决定通知湖北省:“所请拟将石灰窑黄石港工矿区合并为省辖市,定名为石黄市一案,业经本会第十八次行政会议讨论,同意合并为省辖市,但定名为黄石市。除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备外,仰即遵照为要。”
“黄石市是湖北省第一个省辖地级市,批准过程极其慎重。在此过程中,因名字是否用‘黄石’,曾产生过多次讨论。”刘远芳介绍。
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电告中南委,所请将湖北省石灰窑、黄石港工矿区合并为省辖市(驻石灰窑)并定名为黄石市一节,准予备案。黄石市正式诞生。
1990年,黄石市政府将“1950年8月21日”定为黄石市建市时间。
▲ 最早的黄石市政府所在地
在沼泽地上崛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广播听,没有电视看,连报纸都没有,黄石人民是如何知道建市的?
时隔多年,黄石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史专家张实记忆犹新。
1950年秋,13岁的张实前往“黄石中学”(今黄石一中)就读时,第一次在学校大门上看到了“黄石”二字。此后,以“黄石”开头的单位名称陆续多了起来,百姓开始对外自称黄石人。
▲ 20世纪50年代的黄石大道
建市后,黄石又是怎样一幅景象?
“受长期战乱影响,黄石的房子很少,很多地方都成了废墟,最好的建筑都是矿区日军撤离后留下的房屋。”张实介绍,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汉冶萍大冶铁矿,修建了大量的日式建筑。抗战结束后,颐阳路、广场路路口的一栋日式建筑里,办了一个职业学校。黄石市政府成立后,借用该处办公。该建筑现在叫医药大厦。
“当时都是泥巴路,市政府就在门口修了一条路,取名‘市府路’,我们又叫它半边路。当时市府路只有路东有少数建筑,广场路以南和市府路以西,都是一片沼泽、水塘。”
市委同样设立在一个日式建筑里,该建筑位于现在的滨江花园小区附近。建市前是一个教堂,有三部分:传教室、医院诊所、小学。最初,市政府到市委没有大路,只能沿江堤绕道,一趟要走上近1个小时。
便是在这样一片沼泽地上,黄石开始飞速崛起。
1950年黄石建市后,在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资1.5亿元,促进黄石地区工业发展,改建、新建一批重工业企业,相继有大冶钢厂、大冶铁矿、新冶铜矿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
▲ 1951年,黄石修建市政府至华新水泥厂的道路
1951年,黄石修建市政府至华新水泥厂的道路,拉开城市建设的序幕。从此,黄石这座闻名于世的重工业城市,以新的面貌进入新中国发展史。
●【重磅】阳新新阳网搬家啦!以后请来这里找我们!(附办公场地实景图)
●【惊艳】阳新原来有这么多景点!假期再也不用愁去哪玩了!(附超多景点美图)
●【盘点】那些年与阳新相关的影视作品,作为阳新人的你竟然不知道?(部分附原视频)
●【阳新地理】又一波阳新夜景照出炉!如此高大上,美得不像个县!
● 【多图+航拍视频】快看!阳新火车站南站房最新建设进展来了!还有阳新县客运枢纽站!
● 【多图+视频】阳新这里六千亩油菜花惊艳绽放!竟然还有彩色的!阳新的春景正盛,快去踏青赏花哇!
来源:东楚晚报
审核:王彦飞/编辑:赵星
Hash:9377b8d539db92e98c9c7afa392d48480202c831
声明:此文由 城市专辑ABC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