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量达11亿多立方米的高州水库,10万茂名人是如何修建的?
提起高州水库,你脑海里出现的是碧波荡漾的湖面、库中肥美硕大的鱼,还是各种保护水源的呼声?高州水库作为茂名的重要水源、著名风景区,与茂名人结下了超过半世纪的深厚情谊。近日,记者找到了高州水库建设时期的一系列珍贵照片和背景资料,得以体会当年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
历史上,鉴江平原多发水旱灾患。春旱时,有的地方庄稼无水灌溉,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又由于水土流失,河床淤积,水灾严重,毁坏房屋不计其数。
另一方面,时值20世纪50年代初,广东省茂名县南部(现茂名市茂南区一带)发现了可供炼制石油的油母页岩,开发茂名油页岩,对战略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为解决茂名油城用水和根治鉴江平原的水旱灾害,鉴江两岸人民决心兴建高州水库。
面对如此庞大工程,首先要考虑和急需解决的就是水源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经全面勘查,决定在鉴江上游的大井河上建良德水库。其后,利用良德水库节余下来的工程款和地方自筹的部分资金,再在曹江河上游多建一个石骨水库(其库区范围包含原计划修建的大拜水库范围在内),良德、石骨两个水库经龙头坳人工开挖渠连通,这就是能有效解决茂名市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以及高州、化州、茂南、电白、吴川乃至湛江近郊农业灌溉用水的高州水库。
高州水库由良德水库和石骨水库连通组成。良德水库于1958年5月18日动工,1959年9月竣工。良德水库完工后,移师修建石骨水库,于1960年7月竣工。并在龙头坳处挖通渠道,使良德水库与石骨水库连通成一体,互相调节,补充水量,两水库合并成为蓄水达11亿多立方米的高州水库。
高州水库是茂名艰苦创业精神的生动阐述。1958年5月起,在高州县境内的大井河、曹江河上游,先后有近10万茂名人民浩浩荡荡开进了工地。那时候,浩浩荡荡的运土队不是汽车组成的车队,而是一群戴着草帽的劳动者,推着装土装得冒尖的手推车,在工地上不停往返。
透过历史照片,我们还可以看到,劳动者大战沙场的情景。工程指挥部按部队建制将劳动大军编为团、营、连,通过开展以比、学、赶、帮、超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建设者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当时机械极少、物资严重缺乏、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勇于战天斗地的茂名人民靠着肩挑手推,在庞大的沙场里搬运着沙子,石骨水库堵口合拢时,那场面极为震撼。
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工地党委、工程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参加工程建设的广大民工、干部和技术人员,立下了“苦战三年,幸福万代”的决心,他们不怕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夜以继日,向高山顽石、稀泥烂垭开展了一次又一次冲击,攻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以半机械化施工条件,用时2年零2个月完成了外国专家预计十年工程期的两个高质量水库,蓄水十一亿五千万立方米,灌溉农田一百一十八万亩,还保证了茂名市工业用水,是一宗大型水利工程,更是这些满怀激情的茂名人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精神成就的奇迹。
水库建成后,鉴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解除了水旱灾害,变成了鱼游虾跃的鱼米之乡。水库供应茂名石化、电力等工业及市区生活用水,解决高州、化州、电白、茂南、吴川等地大面积农田灌溉,发挥了灌溉、防洪、供水、发电、旅游、调节气候等作用。
从高州水库胜利完成庆祝大会的会场照片看出,现场聚满了头顶草帽的人们,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可以想象他们的激动心情。茂名晚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当地居民,他们说:“时至今天,当年参加修水库的人在世的也有八九十岁了,他们不计报酬、千辛万苦,建设伟大工程。”“当年我父母也参加了这个工程,那时人们干活十分卖力,夜以继日地建设高州水库,每天都很累,所以提前竣工时他们非常自豪、高兴,真的是很辛苦。佩服他们。”当水源沿着水库渠奔流而下支援春耕时,渠道两边站满了过来围观的男女老少,一张张模糊的脸上,依稀可见喜悦的笑容。
高州水库是茂名地区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鉴江中下游300多万人口、大批工矿企业和交通设施的防洪重任,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高州水库的工程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政府以加固和美化为主的修建投入大量资金,将科学技术引入工程和人事管理中,充分发挥了水库防洪、发电、灌溉、饮用和观光旅游的巨大作用,实实在在成为茂名和其他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命源泉、游览胜地。
Hash:cdca15901e39205c2f88577ac2576202bb70e6f4
声明:此文由 高州生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