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帝:南明悲歌,落魄天子
公元1597年,大明万历二十五年,34岁的神宗朱翊钧迎来了他的第七位皇子朱常瀛,按照大明礼制,神宗将他封王,王号为桂王,藩治于衡阳。桂王,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并不多见的王号,在朱常瀛之前,只出现过两位桂王:唐桂王李纶,五代南汉桂王刘璇兴,前者封王十年后薨,后者封王七年后即为兄所杀。前两个桂王的短折似乎对这位新桂王有些不好的预兆。
初露头角,袭受桂王
天启七年(1627年),桂王朱常瀛来到衡阳就藩,可才不到两年,之前耗时七年多建成的王府大殿就塌了,还压死了六名宫女。新王府大殿塌落,这可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西军统帅张献忠亲率大军主攻湖南,目标就是直取衡阳桂王府,朱常瀛自知张献忠目标就是自己,于是他命湖广巡按刘熙祚集中了湖南所有的大军,来守住衡阳,可惜大西军攻势太猛,衡阳最终还是失守了,于是朱常瀛弃府南逃梧州。此役,桂王兵败南逃,颜面尽失,但也正在这变乱之中,让一个人物崭露头角——朱由榔。
朱由榔是朱常瀛四子,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十九日,朱由榔在北京出生。此后他又被封为永明郡王。大西军攻城时,他的父兄都病入膏肓,于是年轻的他就担起了指挥作战和处理王府事务的重担。衡阳失守后,他见义军势猛,便下令南撤。在南撤途中,他与父兄走散,独自率王府卫队迎战前来追击的大西军刘文秀部,终因寡不敌众,被包围俘虏。如果此时刘文秀杀了这个俘虏王,那么此后的明史上就会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没有,而是将朱由榔送到永州向张献忠邀赏。大概是对他的英勇有所欣赏,张献忠没有立即杀他,而是将他关押。不久,张献忠收缩战线向四川进逼,便将大部撤出永州,仅留小部留守,因为行军不便,便将朱由榔留在了永州。留守中正好有假意投降的明将杨国威、焦琏,他们两个率部杀掉关押看守护卫,救出了朱由榔,将其送往梧州与朱常瀛团聚。第二年桂王朱常瀛因重病死于梧州。他的三子安仁郡王朱由楥继位桂王,不久朱由楥也因病死去,这样,仅剩下的朱由榔就沿袭受桂王之位。
寄人篱下,监国称帝
隆武二年(1646年),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清军俘虏,随即被害。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崇祯、天启皇帝均无后留存,按礼制只能由万历皇帝的直系后裔即位,而在当时符合这一条件且能找到的只有朱由榔了。于是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旧臣吕大器等共推朱由榔监国(按明朝惯例先帝短折,后继者登基前须先做监国),朱由榔生母王氏深知于乱世贸然称帝势必会引起清军的攻击,于是便说“吾儿不胜此,愿更择可者”。奈何寄人篱下,受人胁迫,最后只得答应。
十月十四日,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监国,二十三岁的他稀里糊涂地就登上了最高政治舞台。这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但在这种情境下他已经没有选择了。朱由榔监国仅七日,就传来了赣州失陷的消息,朝中各派大臣惊惧不已,便奏请朱由榔撤回梧州,于是朱由榔又被裹挟回了梧州。血气方刚的朱由榔不见得会如此胆小,倒是那些口口声声忠君复国的大臣却风声鹤唳,真是讽刺,也正是这次北逃,让永历朝廷在广东尽失人心。
在逃到梧州后,十一月初八,唐王朱聿鐭初五登基的消息传入,诸臣不愿位居其下,便怂恿朱由榔再回肇庆,于十一月十八日在肇庆宣布登基称帝,改元永历。至此,朱由榔正式为帝。在一个多月内实现了由亲王到监国,再到皇帝的转变。
颠沛流离,东躲西藏
永历帝登基时,明朝的天下已失大半,他仅能控制广西,云贵等地,而在东边还有一个皇帝——南明绍武帝朱聿鐭。按理说,国家危亡,兄弟二人应携手抗清,但这两人却不这么想,他们居然不约而同地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在强敌面前,两方还在为了争正统而互攻,永历遣兵部侍郎林佳鼎讨绍武,双方在广东大战,绍武一方略占优势,但不久就被清军突袭,绍武帝朱聿鐭也兵败自缢殉国。广东俱失。永历帝又开始了逃跑历程,再一次由肇庆逃回梧州,不久肇庆也丢失了,他又逃到了桂林,清军进攻桂林,永历帝借当时驻澳的葡萄牙军队打退了清军,但他还是惊惧不已,于是又逃到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不久全州守将想要降清,他又逃到柳州,还被当地土司洗劫一空。
如果说刚即位时的朱由榔还有些血气方刚的话,而此时的他却已完全是惊弓之鸟,东躲西藏。经历了这么多,也能看出这位王爷实在不适合做皇帝,而且还是身负复国大业的皇帝,他没主见,没气魄,没眼光,只有一句弱弱的反清复明的口号。名义上统率各部抗清军,实则是被人挟持,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他的作用也只限于联络各部抗清队伍,做一个名义上的天子。相信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心复国,无力回天。
永历元年(1647年),这一年是永历朝廷的黑暗年,肇庆、梧州、桂林俱失,首辅丁魁楚投降,永历政权岌岌可危,朱由榔流徙于广西。危难时刻,大顺军伸出了援手,李自成残军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朱由榔也由此回到桂林了。昔日的明军和大顺军是死敌,如今尚能联合抗清,反观明军内部却互相倾轧,令人唏嘘。可见,大明之亡与那些自私自利的官僚、军阀有莫大关系。
联合抗清,回光返照
永历二年(1648年),大顺军联合明军一起攻入湖南,连取胜利。又因反抗清朝蓄辫政策,全国人心浮动,而两广一些降清明将复反,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这一年也是永历帝大展抱负的一年,虽无实权,但他仍能用皇帝名义号令天下,劝降原来的明将故吏,这一年应是他即位后最高兴的一年。但不久,清军就开始了反攻,而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备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永历三年到四年,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而此时的永历帝也陷入困境,被孙可望以武力胁迫到安龙府(今贵州安龙县),在孙可望的软禁下,他过了三年多安稳但不自由的生活。
永历六年(1652年),此时的旧明军已经所剩无几了,永历帝接受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以大西军为主干组成新明军抗清,连获大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但不久就又与清军陷入了僵持。而此时的永历帝,还在囚禁中度日,为了摆脱孙可望,他派吴贞毓向李定国求救,却因事泄,孙可望逼杀了吴贞毓在内的十七位大臣。此时的永历帝己无心关注国事了,每天于软禁中忐忑度日,皇帝之名带给他的却是枷锁之实,令人唏嘘不已。
流离失所,身死国灭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想要弑帝自立,永历帝处境岌岌可危,幸亏另一派军阀李定国出手,救出了他,他又回到了云南。但此时的南明已内讧迭起,李孙二人大战,孙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将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云贵虚实尽被清军所知。
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军分三路攻入贵州,吴三桂又亲率兵攻云南,次年正月攻下昆明,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导致未能大获全胜,南明军精锐损失殆尽。永历帝此时已如丧家之犬,只能向西逃入从前的附属国缅甸,过上了艰难的生活。此后李定国曾连连交涉,欲迎他回云南,均被缅甸国王拒绝。
此时的永历帝名为中华之皇帝,却被困于藩邦之地,寄人篱下。历史上不乏被权臣挟持的帝王:汉献帝、晋愍帝、隋恭帝……却从没有一个被自己小藩属挟持的帝王。朱由榔此时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他哀伤大明之衰亡,哀伤家国之破灭,哀伤自己的处境。他也一定很后悔,悔自己为何生于帝王家,为何生于乱世,为何又做了末世君王……也许朱由榔此时并不抱复国之幻想了,他想做的,只是为大明的最后谢幕唱一首绝响,这也正是支撑他苟活于屈辱之下的唯一信念。
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莽白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无力与吴三桂对抗,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要求,八月十二日在诱骗永历帝一行至咒水,杀尽永历帝侍卫。永历十六年(1662年)一月二十二日,缅王莽白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永历帝的被俘也宣告了明朝皇统的彻底灭亡。至此,大明实际已正式灭亡。
吴三桂将永历帝囚禁于篦子坡头的金禅寺内,此时的永历帝在历尽逃亡后终被俘,身心早已疲惫不堪,但毕竟仍是帝王贵胄,仪表伟岸,举止端庄。此时的他应该是最轻松的时候了,没有无尽的逃亡了,没有兵败的噩报了,没有权臣的争斗了……自己也不用为复国大业而呼号了,不用为个人生死而奔波了。自己的唯一任务就是庄重地死去,为自己的家国殉身,为新朝的稳固献身。想到这里,他笑了,沧海横流中,没有什么比死更令人安心了,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被俘的朱由榔本来应该押赴京城,吴三桂认为若押解回北京,路途十分遥远,担心发生意外,建议就地处决,清廷准奏。四月,永历帝被绞缢,终年40岁。至此,明朝完全不复存在。
文章来源:《文史天地》第253期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
点击
Hash:ffe743213160a790ab87da29f5d8226b40cece0d
声明:此文由 文史天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