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四大书院,为何这一座书院千年以来办学不已

岳麓书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学府,是一座精神和信仰的殿堂,因为文化让这座书院有了灵魂,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才的摇篮,学术思想和文化创新的基础,岳麓书院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教育不断进化的缩影。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这里三面环山,前临湘江,有着名山碧水的依托是一处文人避世静修的好地方。自古以来,岳麓书院就是江南一带的教育和学术中心,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崇焘、谭嗣同、蔡锷等人都曾经在这里学习过,在和平的时候他们会在这座庭院中静心读书,而在国难的时候吗,他们又会挥戈上阵,为国家慷慨赴死。

从湘江西岸的楼牌口到岳麓书院有一条古道相连,这也形成了岳麓书院的中轴线,书院两边是“天马”和“凤凰”两座山,在书院中有居室斋舍、授业讲堂、藏书楼阁、圣寺专祠、园林碑廊,在书院前还有“饮马池”。

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真宗字迹。

早在五代时期就有僧人在这里办学,到了北宋正式创办了岳麓书院,在此之后不断的扩建,书院的规模也日渐昌盛了起来,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之后,直到光绪二十九年改为了高等学堂。

在1918年湖南高等工业门学校迁到了岳麓书院旁,1926年,工专、商专和政法专校合并,改为了湖南大学,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清朝建筑的基础上修缮而成的。

在古代的时候,岳麓书院是江南一带的教育和学术中心,曾经几度辉煌过,非常受朝廷的重视和百姓的青眯。宋真宗、理宗以及清朝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先后为书院题字赠书。

可以说在近千年的办学历史中,岳麓书院中的名人志士可谓桃李争辉、宋代陆九渊、明代王守仁、清代王文清等都曾荟萃在这里讲学或是主持书院,而出生于岳麓书院的名人更是难以数计,思想家王夫之、魏源,曾国潘和曾国荃兄弟二人也曾经在这里学习熏陶。

书院内还有大量的碑匾,如唐刻“麓山寺碑”、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康熙、乾隆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御匾悬挂在讲堂大厅)等。

在光绪二十九年学院改为学堂之后,更有很多仁人志士来到这里,黄兴、蔡锷、陈天华、邓中夏、蔡和森等,有人说,岳麓书院的发展是江南,甚至中国教育不断进化的缩影,这一点也不夸张。

书院中古树参天,还有成片的竹林,徘徊在其中也可以让人心胸开阔。

在我国有四大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在这四大书院之中,曾与岳麓书院其名的“嵩阳书院”最近刚刚修复;“应天书院”在明代中后期淹没于黄河,城址北迁,原讲院故址已无存;“白鹿洞书院”办学早已经终止。唯有岳麓书院千年以来办学不已。

中国古代书院肇创于唐,繁盛于宋元,历明清而不衰,赓续千年之久。迄至近代,才逐渐为新式学校教育所取代。在上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书院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成了以人格修养为旨归的尚德精神、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务实精神、以薪火相传为特征的创新精神。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交通:长沙市乘坐63、106、132、202、305、908、立珊线、旅1路等公交车在市四医院站下车,从东大门进入;或乘132、202、305、立珊专线、旅1、旅3线在岳麓山南站下车,从南大门进入。

落榜进士: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许有一天会和你擦肩而过。

【微信:wudan365】【微信公众号:lvxing36524】【微博:@落榜进士】

Hash:c6e13b7f22e81ee6a9a41036156397c9c8a5e828

声明:此文由 落榜进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