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化州规划古驿道文化线路,这些村要发了!有你村吗?

化州市古驿道线路专项规划和示范段详细规划》公示稿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茂名市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前期研究》的规定,我局现将《化州市古驿道线路专项规划和示范段详细规划》公示如下:

1、项目名称:《化州市古驿道线路专项规划和示范段详细规划》

2、公式类型:批前公示

3、公示时间:从2018年12月25日到2019年1月23日,共30天

4、公示地点:化州市人民政府网

5、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化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提出对上述规划草案的意见或建议。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书面、邮件、网上留言等形式反馈到市住建局。

联系地址:化州市橘城西路90号

联系电话:(0668)7220078

邮箱:g7272986@163.com

化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8年12月25日

规划成果简介

一、线路规划

化州古驿道规划线路的总体走向和布局:

化州市境内的古驿道属于肇雷古驿道文化线路,包括陆路、水路各一条主线以及陆路两条支线。

古驿道主线:南江口-高州古驿道(陆路线路)、鉴江古驿道(水路线路)

古驿道支线:化州-电白古驿道(陆路线路)、化州-吴川古驿道(陆路线路)

水道按原有河道走向,总长34KM。

陆路驿道总长66KM

二、主要规划方案

1、总体线路规划

(1)功能分区

历史人文区:结合驿道周边现有遗存和文化民俗传统,打造化州市文化体验区,注入化州美食展示品鉴、化州民俗展示等要素,发展户外运动及文化体验等旅游服务,重点打造“南粤古驿道肇雷古道——最具文化特色段落”的城市品牌。

农耕体验区:以鸡心黄皮果、橘红、珍珠番石榴等化州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打造以有机农业观光及四季采摘体验为主题,集农耕体验、田园骑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耕体验区,展示化州市田园之美。

生态观光区:以化州市特有的生态资源榕树茶为生态本底,以绿色为主题,营造绿树掩映、鲜花芬芳的驿道,展现化州市自然生态资源最原始的美。

(2)服务设施规划

1)驿站(3处)

总体线路共设置3处驿站,即分界铺、州前铺、南盛铺。

服务半径:10-20km

功能职责:主要承担休憩、临时餐饮、旅客服务等功能。

配建设施:旅游服务中心、售卖亭、餐饮、科普展示设施、休憩设施、环卫设施等。

2)游客服务中心(1处)

总体线路设置1处游客服务中心,即广垦农业园。

服务半径:10km-20km

配建设施:旅游服务中心、售卖亭、餐饮、休憩设施、环卫设施等。

3)驿亭(14处)

总体线路共设置14处驿亭。

服务半径:2-2.5km

功能职责:结合自然风光,主要承担休憩、临时餐饮、旅客服务等功能。

配建设施:休憩设施、环卫设施等。

(3)产业策划

1)旅游产业

结合古道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和红色革命景区,营造特色古驿道旅游,促进化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打造历史人文区、自然风光区及红色革命区并增添民俗展示。

自然资源型:包括博带村、广垦农业园、中火嶂、六竹水库、蝴蝶岗等。将沿线自然风光资源、观光农业相结合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同时丰富驿道周边环境景观,促进生态发展。

文化资源型:包括分界铺、曲径村、榕树村、州前铺、南盛铺、军田坡村等。利用封诰楼、琉璃庵等庙宇文化;出灯、村民祭神、年例等民俗活动以及历史典故。进行全方位的演绎注入文化活力,通过古驿道串联起来,丰富驿道文化体验。

2)精准扶贫

将以一般速度步行一小时或骑行半小时的距离,即5公里,纳入到古驿道影响范围。结合化州古驿道的特色文化内涵,以化州文化为核心,依托区域型服务设施和主要发展节点,建设古驿道文化特色小镇和特色村落,并针对古驿道沿线5公里范围内的贫困村落进行重点扶贫,通过古驿道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文化旅游、生态观光、运动休闲等产业功能注入,完善村庄交通、环境、设施建设,带动沿线贫困村发展。可根据不同贫困村庄的定义,对贫困村进行有针对性的扶贫规划。

根据古驿道线路沿线贫困村自身及周边资源特点、市域产业发展思路与扶贫计划、古驿道沿线功能需求,按照扶贫措施划分类:

旅游观光型扶贫村——曲径村、榕树村、儒教位村

城郊服务型扶贫村——上村村、塘贡村、凤口村、石狗塘村、长坡村

2、示范段详细规划

(1)选线依据

依据“有遗存、能活化、可到达”三个原则,选择新安蝴蝶岗(琉璃庵)—荔枝山段作为化州古驿道示范段。

化州古驿道示范段:位于新安镇镇区南侧,沿线有曲径村、封诰楼、分界村古驿道、桥头村驿道古桥、竹界村古驿道、琉璃庵、琉璃井等遗存。线路长度约12.4km。

示范段走向:东起蝴蝶岗(琉璃庵),西至荔枝山。

示范段长度:示范段全长约12.4km。

示范段控制区域面积:按古驿道线路两侧500m为控制范围,示范段控制区域面积约6.2km²。沿线串联包括六竹水库、广垦农业园、蝴蝶岗、中伙嶂、琉璃庵、竹界村、莞草塘、粮米埇、封诰楼、分界坡、烽火台及古桥等。

(2)目标定位

探访古道,感悟历史;畅快骑行,亲临田园;乐享美食,观赏民俗。

(3)功能分区

自然风光区:通过骑行道建设展示化州市田园之美。同时,结合农田打造现代农业体验区。

历史人文区:结合封诰楼、烽火台打造化州市教育示范基地、化州市文化体验区。

农业休闲区:依托现有农业基础,将古驿道旅游与周末度假休闲、驿道特色农产品供给相结合,打造化州市极具特色的农业休闲区。

红色革命区:打造化州市红色革命区,注入抗日战争期间红色革命历史。

(4)产业规划(精准扶贫)

建设古驿道特色文化廊道:在古驿道沿线积极开展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与用,打造古驿道沿线的古道文化特色乡镇节点,同时结合各种民俗节庆及庙会等大型文化节事,开展古驿道历史文化体验、古道遗存观光、古驿道摄影文艺创作、民俗展示等文化活动,带动雕刻艺术品、草编织品等地方特色工艺品的营销,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强化古驿道旅游产业:通过古驿道线路把古驿道遗存资源、旅游景点和沿线镇村及其农业生产基地串联起来,发展人文体验、自然观光、生态休闲、运动探险等类型旅游产业。可通过步道、绿道风景道的建设,串联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构建古驿道沿线的徒步游、骑行游和自驾游等多种游览方式。同时引导沿线群众发展休闲民宿农家乐、休闲农场等配套服务,带动群众就业和创业,促进农产品流通升值,带动沿线镇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古驿道户外体育运动产业带:以古驿道线路及其沿线发展节点为依托,有效整合古驿道沿线路径及体育场地,如休闲步道、登山道、绿道、古村、公园、景区等,积极开发康体健身、生态休闲、户外运动等类型的体育活动,组织城乡居民开展徒步、慢跑、定向运动、绿道骑行、野外穿越、划船等为主题的古驿道品牌赛事,着力构建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古驿道体育带,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发展。

构建古驿道科普长廊:通过展示原生人文及自然场景、设置教育信息讲解牌、建立展示场馆、教育培训场地、周期性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等措施,建设集知识普及、环境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宣传于一体的古驿道科普长廊,推动科普旅游业的发展。

引导形成古驿道特色制造业走廊:积极引导地方在古驿道沿线发展特色产品制造产业,结合古驿道旅游开发,形成生产、参观、购物、科普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通过构建生产、服务一体化的特色制造业走廊,更好发挥古驿道对当地经济的全面带动和促进作用。

曲径村(旅游观光型扶贫村):结合古驿道带来的人气以及周边的需求,整合曲径村资源,依托古驿道开发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封诰楼位于曲径村北约500米,可结合封诰楼发展旅游产业。

(5)基础设施规划

1)驿站

结合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示范段共设置1处驿站,即封诰楼。

服务半径:10-20km

功能职责:主要承担休憩、临时餐饮、旅客服务等功能。

配建设施:旅游服务中心、售卖亭、餐饮、科普展示设施、休憩设施、环卫设施等。

2)旅游服务中心

示范段衔接总体线路规划,设置1处游客服务中心,即广垦农业园。

服务半径:10-20km

功能职责:主要承担休憩、临时餐饮、旅客服务等功能。

配建设施:旅游服务中心、售卖亭、餐饮、休憩设施、环卫设施等。

3)驿亭

示范段共设置3处驿亭,即荔枝山、封诰楼、竹界村。

服务半径:2.0km-2.5km

功能职责:结合自然风光,主要承担休憩、临时餐饮、旅客服务等功能。

配建设施:休憩设施、环卫设施等。

(6)标识系统规划

标识系统分为定位标识、信息标识、指路标识和警示标识四种类型,主要包含引导、解说、指示、命名、禁止和警示等功能。

记名类:表示道路名、区域名、人文历史景点名、设施名的标识。

定位类:通过区域地图等信息,让来访者了解现处位置周边状况的标识。

引导类:采用箭头加文字、图形引导来访者到达目的地的标识。

解说类:通过文字、图片、图形等形式,对特定事物进行讲解和说明的标识。

禁止、警告、规制类:通过文字、图形等形式,对来访者行为进行规范的标识。

(7)古驿道修复指引

1)自然风光区(荔枝山—桥头路段)

道路现状:

①道路保存较完整,部分路段路面凹凸不平;

②部分路段被现有水泥道路覆盖,桥体加建了新的道路。

道路修复:

①改善路面环境,清除杂物和垃圾,根据原有工艺将路面夯实平整;

②尽量减少将古驿道改建、加建,在遗址被覆盖出设立标识解说。做法要求:在原有道路基础上简单修整,上行走无大尘土,路面无大块砾石、碎石,路面不积水,不要加建或扩建。

应维持和保护原有两侧农业景观,体现乡村特色,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可发展采摘、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提升古驿道的游赏乐趣,推动乡村农业经济发展。

2)历史人文区(分界铺路段)

道路现状:

①道路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已被农田侵占,杂草丛生,失去原有道路价值。

道路修复:

①清除杂草,将能够修复的道路已原本的做法还原;

②道路损毁过于严重无法修复的,在残存的遗址处设立标识解说牌。

选材原则:该路段道牙为红砖铺砌,施工禁止使用水泥砂浆,砖块与砖块间用灰土或三合土填缝压实。尽量使用原工艺(如素土夯实或灰土夯实),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性。

3)历史人文区(封诰楼路段)

道路现状:

①破坏严重、道路被农田侵占且道路两侧杂乱;

②道路保存较完好,未被侵占,但杂草丛生;

③道路损毁严重,杂草将道路埋没,无法辨认道路本体。

道路修复:

①清除杂草,将能够修复的道路已原本的做法还原

自然土沟的做法:路面纵坡相对较陡或土质不良、容易冲刷地段,可利用原有土体掺入石灰等拌成灰土或掺入石灰、砂、粘土等拌成三合土,再人工夯实处理。遇到缺陷严重地段可适当砌石处理后再覆盖灰土或三合土。沟底基层为素土夯实(夯实度≥93%)。

4)红色革命区(荷木埇—莞草塘路段)

道路现状:

①河道两侧原有的石板被改造为混凝土,横跨河道的石板已不存在;

②道路被现有的房屋、竹林、农田覆盖,只残存路基或砖块,失去原有道路价值。

道路修复:

①清除杂草,将能够修复的道路已原本的做法还原;

②道路损毁过于严重无法修复的,在残存的遗址处设立标识解说牌。

砌筑型排水沟的做法:在土沟基础上砌筑块石或砖块等铺设而成。板石道是在路基上铺一层片石或条石的道路,基底土层应夯实,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性,块石与块石间用灰土或三合土填缝压实。

5)红色革命区(竹界村路段)

道路现状:

①道路保存较完好,未被侵占,但杂草丛生;道牙损坏较严重;

②河道两岸、路面杂草丛生,路面凹凸不平,红砖被车轮碾压破损较多。

道路修复:

①清除杂草,夯实路面,修复桥体,以原有工艺修复红砖路基;

选材原则:该路段道牙为红砖铺砌,施工禁止使用水泥砂浆,砖块与砖块间用灰土或三合土填缝压实。尽量使用原工艺(如素土夯实或灰土夯实),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性。

来源:化州政府网

Hash:4767f57af707d0536a099761159442b5e85d0489

声明:此文由 化州矛啪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