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这条微信,你不一定知道陈屋的前称叫什么

位于陈屋社区的陈氏宗祠

始建于明朝1483年

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随着岁月的冲刷

宗祠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继1998年重修后

陈屋社区居民筹资百万重修宗祠并于近日落成

重修落成后的陈氏宗祠

小编探访陈氏宗祠得知

原来陈屋最初并不叫“陈屋”

而是叫“黄屋”

为什么呢?小编接着为你讲述

各地宗亲送来的联谊牌匾

宗祠始建于明朝1483年

陈氏宗祠占地面积约446平方米。小编走进重修后的陈氏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在门上红砂岩匾上的“陈氏宗祠”四个大字,进而是一道屏风门,门面用金漆刻着龙腾、竹叶、松树等图案。过了屏风门走进宗祠大厅为“振德堂”,金碧辉煌,很有气派。廊中墙壁上的壁画色彩亮丽,图案精致,梁柱、屋檐上的雕刻工艺精美,经重修精雕和补漆后更具生气。

融汇了传统与现代风格

挂上社区新貌图片

陈屋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陈屋最初并不是叫“陈屋”,而是叫“黄屋”。历史转变在明朝1483年,陈氏的祖先来到如今的陈屋当教书先生,并在这里随便挖了一块地建了一座简陋的庙宇,也就是如今的陈氏宗祠,并在这里落地生根。随着后来陈氏家族子孙越来越多,便改名为“陈屋”。

捐赠芳名录

宗祠曾用做陈屋小学

小编了解到,陈氏宗祠曾用来做过学校,即如今陈屋小学的前身。在陈氏宗祠守祠堂已有20年的陈旭堂就在陈氏宗祠上过学,今年已经80多岁了。据他回忆,大约在他6岁那年,他在陈氏宗祠上过一年级,祠堂的二进大厅专门用来做教室,其余地方有的给老师做宿舍,有的给学生做活动中心。陈旭堂说,当时在祠堂读书一共有20多位学生,3位老师教学,老师主要教《大学》、《三字经》等古文。每天上学还要拿上一小袋米、柴火、稻草等给老师煮饭,当作学费。

守祠堂人讲述宗祠故事

石碑距今500多年历史仍完整无损

在陈氏宗祠,与众多翻新过的建筑物对比,小编发现一块内嵌在二进大厅右边墙壁上的旧石碑十分吸引人注意,旧石碑上刻着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上面写着有关陈氏迁至陈屋村以及陈氏宗祠建立的过程,在旧石碑的旁边还新刻了一块一模一样的新石碑。社区相关负责人说,这块旧石碑是陈氏宗祠最老的“古董”,从建祠堂保存至现在,已经有535年历史。虽历史悠久,但石碑依然完好无损。

这块牌匾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能把这块旧石碑保存的这么完整,这期间其实是有一段故事的。王先生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要破四旧,包括祠堂的石碑等文物要被损毁。幸好,当时的村民非常机智,为了将石碑保存下来,用水泥将石碑填盖起来,这样石碑就隐藏在墙壁里,不被轻易发现。可见,当时村民对宗族祠堂保护的意识就非常强。直至文化革命结束后,石碑才被磨掉水泥,终于能重见天日。

振德堂

本次重修,主要翻新墙壁、大门、屋檐、梁柱等部件,还加入了现代元素,在祠堂四周围墙壁上挂上了反映陈屋新时代变化的宣传画,如村容村貌、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照片。重修一共耗资110万元,均由社区村民筹资,除了陈姓村民外,社区其他姓氏的村民都热心支持,捐款人数约有近千人,捐款数额从200元到1万元不等。

做工精致

重修落成庆典当天,来自东城温塘村、大朗求富路村、寮步长坑村等陈氏宗亲也前来参加庆典仪式,并送上了“一脉亲承”、“祖泽源长”、“源溯颖川,根在义井”、“同气连枝”等牌匾。

文图:黄艳敏

编辑:陈直

Hash:ffa5c8cb42c67286a16cffc66d7d9eaf20ab24ff

声明:此文由 厚街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