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位于阳春的南粤古驿道有个重大发现,一起来看看吧

位于国家地质公园春湾镇景区的通真岩,是阳春市著名的喀斯特溶洞区。溶洞位于半山腰,洞内结构高低层次,有小石洞若干。通真岩原名铜石岩,后由于宋真宗赐名“通真岩”而得名。岩内在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建有“德慧寺”。现存文物有唐代到民国名人摩崖石刻26题,并有牌坊、门厅都保护良好。

宋真宗赐名的“通真岩”三字,就镶嵌在寺门,为三通大理石所刻,每块一大字,字径0.35米。相传唐景龙年间(707-710年),广西贵县刘三姐到此定居传歌,后得道升仙。宋真宗皇帝闻知甚悦,将宋太宗御书藏于洞中,并赐名“通真岩”,意为通向仙境之岩也。

洞内最早的石刻刻于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该石刻是广东转运使祖无择刻于岩寺顶层崖壁上的留题。文曰:“予因按部税驾此山。皇祐二年仲冬月十九日,范阳祖无择记。”石刻高0.41米、宽0.45米,四周饰直线纹围绕,直书楷体四行,满行六字,字径0.07米。落款直书楷体三行二十字。

岩壁还有宋熙宁二年(1069年)著名理学家、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周敦颐到岩洞一游的题名。另有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于宋熙宁十年(1077年)到岩洞一游的题诗,刻于顶层岩壁上,此刻直书行文殊异,由左至右,与众不同。通真岩摩崖石刻,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是阳春保留历史年代较早的石刻群。

专家认为,通真岩留存的官员留字众多,特别是广东转运使、广东转运判官都是负责运输的官员,这些官员经过通真岩并留有题记,都表明阳春是唐、宋由广州湛江的重要通道

来源:中国南粤古驿道

编辑:阳春一线

Hash:d541dec969ecf972d3cb140f660ba44ca385518f

声明:此文由 阳春一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