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罗定这个地方竟藏着岭南第一唐刻!

龙龛岩摩崖石刻

位于苹塘镇谈礼村石灰岩山峰——

龙龛岩的溶洞

广东现存年代最早

保留文字最多的初唐摩岩石刻

是岭南第一唐刻

历来被称为“粤之瑰宝”

2013年3月,龙龛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龙龛岩洞口前建有仿唐护廊和围墙,将龙龛岩摩崖石刻保护起来。

由于唐刻在溶洞中的位置凹凸不平,所以就叫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刻文——《龙龛道场铭并序》,铭就是后面几句诗,序就是整篇文章,所以序文就很长。

据传龙龛岩有老龙蜕骨于岩洞中,故名龙龛。岩洞南北走向,卷曲百米,如巨龙穿山而过,留下龙身的印模,绝无人工斧凿的痕迹,巧夺天工,人们称谓“龙龛蜕骨”,是明清罗定八景之一。

奇峰怪石,岩穴幽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制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景观。洞内的古迹摩崖唐刻及题刻,不仅为龙龛岩增添了几分神秘,更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记。

龙龛岩山峰外形似一个卧佛头,

半露地表,进入洞口,

便是唐代佛教道场遗址。

据史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永宁县令陈普光在这里建道场;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泷洲(即今罗定)开阳人陈集原为道场撰写《龙龛道场铭并序》,并镌刻在岩洞右壁靠洞顶处。如今,洞室内已无佛像,仅存正面和两侧神座土墙。

1993年,陈大远和郭兴富一起主编出版了

《岭南第一唐刻 龙龛道场铭》一书

《龙龛道场铭并序》,

距地面约2.5米,

宽约1.1米,高约0.8米,

碑文竖刻,楷书,每字约为方寸大小,

笔法遒丽,镌刻技艺精湛娴熟。

《龙龛道场铭并序》共有41行,每行字数从20余字到30余字不等,全文共1238字。石刻虽已历经1300年,字体仍清晰可辨。

这幅石刻,共使用了武则天造的18个字中的15个,如:“圀”为“国”字,方框内由“八方”两字组成,意“八方土地,统于一宇”;“埊”为“地”字,地由山、水、土组成;“臣”,由一和忠字组成,在武则天看来,臣对君当忠心如一;“人”,则取“一生”为“人”之意。

高空俯瞰龙龛岩

龙龛岩洞内还有明清以来的访碑石刻墨书上百处,内容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诸多方面,为研究我国唐代政治和佛教活动提供了宝贵资料,是历代文史人士、收藏家、金石家与学者寻访的胜地。

来源 | 罗定市新闻中心/苏汉荣

—推荐—

Hash:0644c0723da7a0d079c8efa6c5f10cf61b10b187

声明:此文由 罗定E天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