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为报父仇,王颁喝下了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的骨灰

公元589年1月22日,隋军攻入建康城,俘获后主陈叔宝,南陈灭亡。

随军渡江的先锋官王颁等这一天等了三十五年!因为三十五年前陈霸先杀了他的父亲

在过去的三十五年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破其国、灭其家,为父报仇雪恨。

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王颁胸口还像堵了块石头一样,闷得喘不过气来,因为他想手刃仇人陈霸先,可是陈霸先早在三十年前就去世了。

现在他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完成之前一定不能走漏风声,所以他不能动用自己的部队,只能借助父亲的力量。

王颁以少军主的名义秘密向父亲曾经的士卒发出了召集令,集会地点选在陈霸先的万安陵。

日暮时分,前来集会者多达一千五百人,所来之人都已是容颜苍老,两鬓斑白,乍见之下,真是百感交集。

王颁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然后连磕三个响头,众士卒不解,一阵慌乱。

只听王颁动情地说道:军中有令,不得毁坏陈国一草一木。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未曾手刃仇人,心事难安。今欲掘其坟墓,焚其尸骨,虽死不恨。奈何坟丘高大,一人之力甚为绵薄。望各位相助,大恩大德,来世结草衔环,定当报答。

说完,王颁对着众人又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此时已血流如注。

众士卒为之动容,中有一位壮士说道:郎君孝举,感天动地。老将军在世之时待我等情意深重,可惜为陈霸先所害,致此无由报答。今日所请,无推辞之理,愿助郎君一臂之力。

于是众人各置掘墓工具,找准墓道方向,奋力协作,三更时分便进入了墓室。

棺椁被打开了,借着火把,众人望去,三十年了,陈霸先早已经成了一具白骨。

任你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具枯骨。

“呸”,王颁向陈霸先的尸骨吐了一口吐沫。

“快看,你们看那胡子”,一个士卒惊奇地叫起来。

王颁把目光聚焦在尸骨的面部,他发现确实奇怪,肉已经腐烂尽了,胡子怎么还没有脱落。

于是他用手中的刀拨弄了一下,这时候才发现这胡子根部是从骨头里生发出来的。

王颁把陈霸先的尸骨拎出墓外,把它扔在早已经放置好的一 大堆干柴之上,随即燃起熊熊大火。

火烧了足足有三个时辰,白骨烧成灰状后,除王颁自留了一小部分之外,其余全部扬弃。呜呼哀哉!一代帝王陈霸先被挫骨扬灰,就此化为乌有。

天明之时,王颁跪在父亲的坟前说道:爹!儿已为您报仇雪恨了,生不能啖其肉,死要啖其骨,您老可以瞑目了。

王颁说完,把留下的那部分骨灰放到已经准备好的一碗清水中,随即喝下。

王颁的父亲就是南梁名将王僧辩。

那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三十五年前的那场恩怨吧。

同仇敌忾

王僧辩原为北魏将领,于公元508年,在父亲王神念的带领下叛魏归梁。入梁后,一直在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萧绎身边任职。侯景之乱时,他已经官至骠骑大将军。

公元549年,侯景攻入建康(南京),梁武帝被其囚死。当时在湖北辖地的萧绎与两个兄弟打了几场内战之后,被侯景围逼。萧绎随即停止内战,授任王僧辩为大都督,统领全军讨伐侯景。

王僧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侯景连连败退。

话分两头,侯景之乱时,陈霸先身处广州,已官至督七郡诸军事的将领。建康城为侯景所破消息传来,陈霸先立即做出了北上讨伐侯景的决定。

时任广州刺史的萧氏宗室萧勃听说后,本应支持陈霸先的行为,但是他却派人前来阻止,理由是侯景兵强马壮,如此冒然出击,,如同以卵击石。现在岭南离内地很远,侯景也打不过来,照样可以逍遥快活。

陈霸先断然否决,毅然率军北上。陈霸先如此坚定地出兵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陈霸先相貌很奇特:身长七尺五寸,日角龙颜,垂手过膝。

曾有术士暗言于他可做人主,陈霸先对此也深信不疑,这次平叛是他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因为那年他已经五十岁了,不能再等了。

陈霸先于前进的路途之中飞鸽传书萧绎,表达了愿受其调遣的决心。萧绎接到陈霸先的书信后,随即授任他为明威将军,命其在江西南康一带对战侯景部下李迁仕。经过一年半的拉锯战,陈霸先终于斩杀了李迁仕,大军继续北上。

而这时候,由王僧辩率领的部队,已经在湖南湖北一带击溃了侯景的主力,侯景已经退守健康,战场形势也已经由被动转入了主动阶段。

公元551年8月,陈霸先部与王僧辩部会师势在必行。但是王僧辩考虑到陈霸先是岭南成名已久的人物,对他不了解,一旦有变,难以控制,故心存畏忌。

当时,王僧辩部粮草不济,而陈霸先已贮有军粮五十万石。陈霸先慷慨解囊,迅速馈送三十万石给王僧辩部,王僧辩是个感性的人,收到粮食后,不但打消了的顾虑,而且感动得泪流满面。

随后,两支部队在白茅洲顺利会师,三军将士欢呼声响彻云霄。王僧辩和陈霸先借机歃血为盟,立下“同心共事,不相欺负,若有违戾,明神殛之”的誓言。

王陈联军随即向侯景发起总攻,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三个月后即攻入建康,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并擒杀侯景。

至此,历经四年的侯景之乱宣告结束。

分道扬镳

侯景叛乱平定后,王僧辩镇守建康(南京),陈霸先镇守京口镇江),萧绎于江陵荆州)即皇帝位,史称梁世祖。众人力劝萧绎返回旧都建康,但是萧绎坚决不同意,因为他在江陵苦心经营了九年,习惯了这个地方。

两年后,西魏以五万大军压境,直逼江陵。萧绎向远在建康的王僧辩和京口的陈霸先求救,但是这两人率领部队刚走到半路,江陵已经被西魏攻陷,萧绎被杀害。

国不可一日无主,萧绎死后,王僧辩和陈霸先达成一致,共立萧绎的第九子萧方智为帝,当时萧方智只有十三岁。

然后,戏剧的一幕发生了,北齐听说萧绎死的消息后,想趁机建立一个傀儡国,就把几年前俘获的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释放回国,并力举他为梁国继任皇帝。

北齐连连发书信与王僧辩和陈霸先沟通,让他们二人接纳并拥戴萧渊明为帝,但是二人都坚决不同意。北齐随即派出一股由高涣带领的军事力量相威胁,直逼建康城。

王僧辩也是能征善战的将领,根本没把北齐这股军事力量放在眼里,随即派出大将裴之横与高涣军大战于城东关门外,结果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这下有点慌了神,不过在这时接到了萧渊明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好言劝慰并许以厚报。

就在这种软硬兼施的情况下,王僧辩经过一番权衡之后,终于接受了北齐的建议,拥立萧渊明为帝,先前立的萧方智降为太子。

陈霸先得知后坚决反对,多次派人与王僧辩陈说厉害,但是王僧辩已经铁了心,对陈霸先的苦口婆心不予理睬。

其实到了这时候,王僧辩没办法再改变主意了,因为在与齐国达成协议后,王僧辩把自己的妻子和一个儿子送到齐国当人质了。

这是历来军事谈判中的通规,口头答应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质押。

既然政治上已经存在了严重的分歧,,王顗就提醒父亲王僧辩勿要堤防陈霸先前来兴师问罪,但是王僧辩并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因为他认为凭着曾经战场上建立起来的友谊,两人之间还不至于刀兵相见。

反目成仇

果不其然,多次劝说无果后,陈霸先动了杀机,密诏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心腹商议对策。经过一番详细的讨论,最后决定采用偷袭战术。

公元555年9月某日傍晚,陈霸先发十万大军,水路俱进,直取建康。既然实施偷袭,那就兵贵神速,京口(镇江)离建康(南京)也只有一百多公里,所以天亮之时已经到达建康北城门。

按照陈霸先原先的估计,即使实施偷袭,也难免在攻城时遇到顽强抵抗,可事实大出所料,北城门只有几个哨兵,并没有军事防御力量,所以陈霸先部队基本在没遭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了城内。

而这时候王僧辩全然不知,他早起后,正在给几个官员布置一天的事务,忽然有人飞速前来禀报城北有军人进入,王僧辩十分诧异。

很显然此时此刻调集驻扎在城郊的部队已经不可能了,王僧辩只好率领左右数十人与闯进城来的士卒苦战,奈何寡不敌众,只能退守南城门楼

就这样,昔日亲密的战友,一个在城上,一个在城下,相互之间对望。王僧辩向陈霸先喊话道:陈公这是何意呀?可曾忘记当初的誓言否?事情可以从长计议,何必劳师动众,刀兵相见!

可陈霸先不答一言,只是让人火烧南门以逼迫他下来。王僧辩自知今日不能免一死,只好束手就擒。

王僧辩被擒住后,陈霸先带着质问的语气故意问他道:我有什么罪过?你竟要联合齐军谋害我?

陈霸先此时问话只是向在场的人表明:我陈霸先这样做是被动的,因为是他王僧辩先想要我的命。

所以没等王僧辩回答就继续问道:你城北门为什么不设防?

王僧辩带着讽刺的意味答道:城北门不是交给你在防守吗,这怎么能叫无防备呢!。

地理位置上看,京口是建康的北大门,所以王僧辩故有此言。其意思是说我如此信任你,你却偷袭我。

当天夜里陈霸先派人把王僧辩勒死。王僧辩死后被陈霸先草草埋葬于今天的南京方山一带,至今遗迹犹存。

陈霸先杀掉王僧辩后便废掉了萧渊明,继续扶持萧方智为皇帝。讽刺的是陈霸先写了一封信给北齐,信中称王僧辩阴谋叛乱,故而被杀,并且还表明了梁向北齐称臣,永远做北齐的附属国卑躬屈膝的态度。

仅仅两年后,陈霸先便废掉萧方智自立为帝,建立南陈。他在位三年就病死了,死后葬于万安陵,毗邻王僧辩墓。

历史上没有什么好人坏人之分,只有为着不同的政治目的而已。只是这冤冤相报,永无止尽。

Hash:e935eb8a1cffa6ae4ba8c3c29b35a15a47cd6f21

声明:此文由 文墨人文化传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