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古老躯壳,又曾是谁的东方旧梦?

上海的里弄,到浙江的黑瓦白墙,在一座座古民居中,我们见识到了乡的浓情,和家的温暖……还有什么?

历经百般岁月蹉跎、承受无数日夜风吹雨打,如今外表斑驳、摇摇欲坠的古民居们,其实也曾蕴含着无比强悍的巨大力量……

它是先人们的最强护盾,它守护一方土地,保卫大家,换得无数小家的幸福平安

Vol.1

离开故乡,画家沈向然去往沿海一带的广东江门,在这里,他看到了当地特色古民居——开平碉楼。

同样依山而居,傍水比邻,开平碉楼少了一份小桥流水的婉约气质,却多了一份保家卫国的豪情气概。

沈向然国画作品《开平碉楼》

明朝时期,由于地处多县交汇之地,开平沦为“四不管”区域,社会治安混乱,盗匪猖獗,民不聊生,再加上当地河流较多,洪涝灾害频发,人们生活更是困苦。

出于无奈,村民们自发修建起了碉楼。

公元1644年,江门三门里村的关氏子孙兴建了“瑞云楼”,后再建“迎龙楼”,这种碉楼非常坚固,既能防洪,又能防盗匪。灾害时期,全村村民都能暂避与此,免受侵害。

1912年,司徒氏人修建“南楼”,后来,这座碉楼被设为司徒四乡自卫队队部,在这里,7名自卫队队员与日寇周旋搏斗、坚守10日。

弹尽粮绝之际,他们在墙上写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牺牲之后,这七名队员被后人称为“南楼七烈士”。

南楼七烈士塑像以及南楼

抗战时期,为了不让碉楼落入敌军手里,当地村民在家国与小家中含泪抉择,忍痛毁掉近半数开平碉楼。

昔日的安全碉堡,如今人去楼空;曾经的同舟共济,如今却只剩回忆的一片叹息。

Vol.2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开平碉楼,大多是民国时期遗留下的建筑民居,包括居楼、众楼和更楼。

其中,众楼主要指旧朝代的早期碉楼,造型以简洁、拙朴为主,如江门现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就是以坞堡为原型,结合本土三间两廊的布局得以建成。

天禄楼(众楼)

更楼是村落之间联防的产物,主要分布在村口或村外高地视野开阔处,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通报预警。

方氏灯楼(更楼)

居楼,在开平碉楼中占比超过六成,是数量最多的一类碉楼。它集防卫和居住为一体,外部装饰中西合璧,极具特色。

民国时期,碉楼防御外敌的作用被海外侨乡所知,大量华侨汇集家乡,纷纷兴建碉楼,保护家人和财产的安全。

侨乡的到来,给碉楼的造型样式带来了更多的丰富花样,在这些建筑中,你能看到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还有伊斯兰风格的拱券等......

铭石楼

站在碉楼前,望着眼前这座高大楼体,底部几层呈筒状,笔直简洁,四周排列窄小铁窗,坚固封闭;

瑞石楼

再往上看,雕梁画栋,岭南传统建筑形式与西式审美的创意交融,交相辉映。

石楼

来自中国经典的硕大“囍”字装饰,沿袭着传统悠久的民族喜文化,送去欢笑与喜庆,传达着乡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愿景;

来自希腊爱琴海岸的精美纹饰,跨越千山万水,在华夏大地南部的土地里生根发芽,诉说着侨乡们浓浓的思乡之情,目睹着一代代人团结一心、守卫家国和故土的豪情壮志。

瑞石楼

站在碉楼高层,远眺远方绝美景色,神清气爽;忽而警笛声起,这里又成绝佳的射击点,“犯我故土者,至死必诛”!

极致冗杂的华丽、屈居自保的封闭,如此差异巨大的两个特征,在开平碉楼身上尽数体现。

Vol.3

开平碉楼诞生至今,最多时数量曾达3000多座,而今只剩1800多座。

2007年,开平碉楼被列为中国第35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对古民居的一份保护,也是一份铭记,铭记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华夏儿女,铭记那段光辉与漂泊并存的苍茫岁月……

沈向然国画作品《开平碉楼》

时间的指针转到今日,曾经矗立于这片广袤大地上的壮丽建筑,如今只剩斑驳孤寂的古老躯壳,我们只能从点滴的碎片记载中,回望这场动人心魄的东方旧梦。

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只剩回味。再过几十年,许多碉楼也许会消散在风风雨雨里就此破灭,我们还能留下什么?

或许,在画作里,时光的印记得以保留,情感的过往得以长存。跟随沈向然的画作,行走古村,写意中国。

· 展览名称:行走古村 写意中国——沈向然山水画作品预展

· 展览时间:2021.12.23-2022.2.28

· 展览地址深圳南山区粤海路5号深圳动漫园1-2栋1层动漫园·盛世艺术空间

· The end ·

文 | 仓仓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告删

// 佳作欣赏 //

Hash:0af3bf99fe580a0876abd5ea11bb3dff25aa011f

声明:此文由 仓颉通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