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开平司徒家族古籍线装本集资簿

清、宣统、开平司徒家族古籍线装本集资簿

清、宣统。司徒仁翁房笃亲会份簿,记录见证了广东开平司徒家族在大清宣统年筹资集股,集得巨款,在开平赤坎买入商铺等产业,为司徒家族赢利互助的重要历史。每年六成分红,四成作为公积金。公积金日后再买产业。司徒仁翁是广东开平司徒家族的祖宗。广东开平司徒家族名人辈出,最著名的人物是司徒美堂,司徒美堂传奇人生,下面专题介绍。

毛泽东主席与司徒美堂在一起

开平赤坎古镇骑楼式老街

司徒美堂像

周恩来、邓颖超与 司徒美堂在 一起。

16号18号

海外司徒家族捐赠的图书馆

司徒美堂。 资料图片

司徒美堂故居

司徒家族抗战七烈士纪念园。

海外司徒家族捐赠的图书馆主楼。

核心提示

据史载,司徒氏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尧帝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

司徒氏出于赵郡。汉高帝时将原来秦朝邯郸改为赵国,东汉建安年间改为赵郡,相当于现在河北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北宋末年,金兵入主中原。河北邯郸一位进士带领一众子侄南迁,由此掀开了司徒家族南迁历史的首页。这位进士,就是被开平司徒家族尊为一世祖的宣翁。宣翁南迁途中在浙江彰化留下一族人,其余均迁至南雄珠玑巷,随后再南下,最终选择在开平赤坎立足繁衍。

清末民初,开平司徒家族许多青壮年男人到美洲、南洋谋生。至近现代,西风东渐,司徒一族在多个行业出现了开辟新天地的人物。司徒美堂是这个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是著名爱国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在美国期间,他曾多次发动筹款,支持孙中山革命;抗日战争期间,他发动华侨筹资捐款,支持祖国抗战。此外,司徒家族还涌现出在近代和现代美术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爱国艺术家,如司徒奇、司徒乔、沙飞(司徒传)等人。司徒后人放眼海外,心系桑梓,在文化、外交等方面英才辈出。

忠诚救国

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

开平有一首古老的童谣唱出司徒氏祖居的环境:“百足山高潭水长,潭江岸上我家乡。”司徒家族南迁之后集中居住在潭江边的开平赤坎古镇。赤坎因建于“赤土高地”而得名,镇中江水环绕,古树婆娑,几百年来小镇古朴的建筑和淳厚的民风几乎未曾改变。

赤坎街道骑楼建筑,大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华侨出资兴建。镇中的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西路、中华东路等街道拥有600多座依水而建的骑楼,串联出一道独特的侨乡景象。清末民初,赤坎是开平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从这里的码头乘船,司徒家族的青壮年男人奔赴美洲、南洋谋生。

1880年,一位年仅12岁的少年也从这里走向海外,他就是后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爱国侨领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1868年生于赤坎中股村。在著名油画《开国大典》里,他的“美髯公”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与陈嘉赓是在中国侨界齐名的“双子星座”。何香凝女士撰写的墓志铭指出:“司徒美堂先生一生所走的路,反映着国外爱国华侨自鸦片战争以来所走的道路。”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开平市赤坎镇的司徒美堂故居——中股村牛路里。故居是三廊二房一厅构造,占地约180平方米。迎面墙上,挂着两排老照片,有第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司徒美堂等代表与中共中央领导的合影,也有上世纪50年代郭沫若给司徒美堂的题诗,还有毛泽东给司徒美堂的亲笔信、何香凝给司徒美堂的贺寿题字等。

司徒美堂12岁离乡背井赴美打工,历经艰辛与屈辱,深切地感受到“国家不强之耻之痛”。因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他声望也日渐提高,成为著名的华侨领袖。终其一生,司徒美堂奉行“忠诚救国,义气团结,义侠锄奸”三大信条,具有敢作敢为、仗义疏财的侠者风范。后来,他名震美洲侨界,被尊称为“洪门大佬”。

司徒美堂在美国生活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正在兴起,得到了广大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司徒美堂就是其中的活跃分子。从经济上支持辛亥革命,是包括司徒美堂等在内的爱国华侨最为突出的功绩。尤其在1911年筹备广州起义期间,他发动和激励华侨将加拿大域多利堂址房产抵押,筹款捐助起义,轰动一时。抗战爆发后,司徒美堂与旅美进步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发动华侨支持祖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司徒美堂晚年落叶归根,虽身居要职,但为人平允,生活简朴,家无恒产,其后裔如今居于京、穗,一如寻常百姓之家。

见证历史参与外交谱写爱国传奇

印尼著名侨领司徒赞也是从赤坎潭江码头出发,不过他先是去广州上中学,毕业后到上海教书,后由黄炎培介绍到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任八帝贯中华学校校长。1935年,他转任著名的巴达维亚广仁学校校长,日后成为印尼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连续两次被选为印尼侨总主席。

军旅作家袁厚春在长篇报告文学《一个“参与创造历史”的华人——司徒眉生传奇》中认为,司徒赞最大的贡献是在印尼传播了中华文化,并深刻地影响了儿子司徒眉生,让中国文化和爱国情怀代代相传。

1926年,司徒眉生出生于印尼西爪哇一个名叫苏加武眉的小镇。印尼反抗日军侵占时,司徒眉生和父母、兄长都是抗日活跃人士。司徒眉生年轻时当记者,后来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印尼的开国总统苏加诺结识,深得苏加诺信任,苏加诺把他留在身边当私人助理和翻译。此后司徒眉生紧随苏加诺总统长达10多年。

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亲身参与了中国和印尼高层的几乎所有会议、会谈,见证了中国和印尼建交、中国参加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合国大会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以一个“民间外交家”的独特身份,在中国与印尼友好关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1971年,时任印尼外长的马利克当选联大主席,他希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问题上有所作为,为此他两次拜访司徒眉生,委托他与中国政府沟通。当年10月25日的联大投票过程中,马利克巧妙地配合了正义力量,促成了历史性的重大胜利。1955年时担任万隆会议秘书长、后曾任印尼外交部长的鲁斯兰评价,司徒眉生是一个“参与创造历史的人”。

数十年后,司徒眉生追忆往事,不胜感慨。他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这样的结果是历史潮流,谁也抗拒不了。我只是因缘际会做了一点应做的事。”

2010年,司徒眉生去世。“父亲的价值观得益于我祖父的教育。”司徒眉生的儿子司徒荻海说。司徒眉生在司徒赞的影响下,在日本荷兰两大殖民者占领印尼时期,用自己的影响力坚持推动当地华人学生学习汉语,“他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不能丢掉。他还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当地华人后代。直到今天,印尼华人多能熟练使用汉语交流,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司徒荻海说。

1982年,司徒赞夫人遵嘱将其珍藏的书籍870本捐赠给他的家乡开平县赤坎镇司徒氏图书馆,展现了其拳拳爱乡之情。赤坎镇司徒氏图书馆至今仍然发挥着联系族人的作用。现年80多岁的司徒氏图书馆馆长司徒亮认为,开平赤坎司徒一族在近代乃至当代影响力持续不断的因素有二:其一,注重教育;其二,家族凝聚力强。“司徒家族重视教育与其他家族有所不同,司徒氏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注重人伦教化,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强调对社会的贡献。司徒氏族并不算大,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却不少。”

结缘艺坛开宗立派艺术精英辈出

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上,司徒家族涌现不少杰出人士。周恩来曾经盛赞司徒家族的“四司徒”: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被鲁迅称之为“人民画家”的司徒乔、第一个战地记者沙飞(司徒传)以及近代电影先驱司徒慧敏。司徒乔、司徒奇、司徒慧敏均和当时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来往密切。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成为相关领域开宗立派式的人物。

司徒乔等人都有求学海外、受到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滋养的经历,他们的艺术视野随着生活的迁移和视野的开阔而慢慢展开,笔下艺术语言变革,展现出自觉的对东西方文化的探索和判断,由此家、国、故乡、艺术之间也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含义。

许多人提起司徒乔时就会想起他的成名作、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放下你的鞭子》,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当时一部著名舞台剧中的片段。1940年,侨居新加坡的司徒乔根据这部当时在新加坡演出的话剧,创作了这幅作品,感染了许多海外华侨支持中国革命。此外,司徒乔还创作了《国殇图》《流民图》等反战爱国主题的知名作品,作品中的悲悯情怀、人文关怀感染了许多人。“在穷境中守着自己一点希望,去发现人类的美真。”这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对司徒乔艺术的评价。

司徒氏艺术精英辈出,不得不提到被誉为岭南画派“春睡三老”的司徒奇(另外二人是关山月、黎雄才)。司徒奇是清末著名诗人司徒枚的二子。关山月、黎雄才活跃于大陆,而司徒奇则活跃于港澳和加拿大,在艺术上各有建树。据说宋美龄也非常喜欢司徒奇的画。蒋介石过生日,宋美龄就曾当众称“什么都不要,只要司徒奇的画”。

司徒家族之所以令人瞩目,并不单纯在于先辈的杰出成就,还在于后人在艺术领域的继承和持续辉煌。以司徒奇一脉来看,其四子司徒乃钟自幼得父亲之真传,年轻时已经在香港画坛崭露头角,随后成为香港当代画坛的代表人物。而司徒奇表兄司徒乔的兄弟姐妹和子女中,司徒杰是著名雕塑家,司徒乔的女儿司徒双是法国罗浮宫大学艺术史博士;司徒汉是音乐指挥家,其儿子是美国著名油画修复专家。

受家族司徒乔等人的影响,沙飞(本名司徒传)成为中国革命战争摄影的创始人,也是《解放军画报》前身《晋察冀画报》的创办人。他的镜头下留住了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时刻。在鲁迅去世前夕,他拍摄鲁迅参加上海青年木刻研讨会上的系列照片,成为后人认识鲁迅形象的重要参照。他拍摄的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的生活与工作照,流传广泛。抗战期间,他拍摄的八路军浴血奋战的战地照片,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的图像史料,永载中国摄影史册。

司徒亮:司徒家族重视人伦教化。司徒氏祖先来到赤坎后将古代的三教(儒、释、道)、四教(文、行、忠、信)和九伦(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概括为“教伦”,以“教以人伦”为家训,崇尚教化为宗旨,追求君义、臣忠、父慈、母爱、子孝、兄友、弟恭的伦常美德,发展家族,所以后来司徒氏的堂号取名“教伦堂”,族刊取名《教伦月报》,一首在美国华人中流传的开平民歌《月光光》唱道:月光光,照新唐,《教伦月报》真辉煌。

《教伦月报》现在还有出版,其宗旨就是传播中国儒家文化。另外,司徒家族重视传播爱国思想,树立家族榜样。比如,《教伦月报》登载过很多有关司徒美堂的文章,因此司徒美堂在司徒家族中深受尊重。他刚正不阿、扶弱济贫的品行和对祖国与家乡的眷恋之情,深深影响着从开平赤坎镇走出来的司徒氏才俊们。司徒氏子孙无论走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能让司徒这个氏族保持家系凝聚力。虽经地理的迁徙与时光的淘沥,司徒后人心中始终以广东开平为家族的核心之地,这也是司徒家族许多人在海外生存繁衍、却不改变中国心的原因。

司徒亮:抗战时期,司徒家族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占领海南岛的数万日寇经雷州半岛撤往广州,赤坎镇司徒氏四乡自卫队的七名队员,坚守南楼长达七天七夜,阻击并重创日寇,最后弹尽粮绝,惨遭日寇杀害。南楼司徒氏七壮士中,牺牲时年纪最大的38岁,最小的才18岁。司徒家族很快集资为他们修建了纪念碑

司徒亮:广东作为“西学东渐”、维新思想传播的前沿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冲击犹为明显,在这片土壤上产生的艺术兼容开放,加上司徒家族有许多年轻人到海外求学,中西文化合力造就了司徒家族的诸多艺术家。

司徒家族名人虽多,但少有做大官发大财的,然而他们对家乡的捐赠从来没有断过。比如说,司徒氏图书馆是1923年修建的,当时花了四万大洋,建筑材料全是从德国进口,那是上万名司徒族人捐赠的。还有,赤坎的学校历来是当地最好的,这也都是海外司徒氏捐建的。他们认为,没有文化知识就没有立足之地。

司徒的家风强调精神境界和情操培养,就是“志在圣贤,不求科第”。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致电司徒美堂,力邀其回国出任总统府临印官。司徒美堂婉辞了孙中山的盛情,在回电中直抒胸臆:“吾乃不求做官,只图革命成功,建立民国,中华振兴……”表明自己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完全是为了国家进步、民族富强。

近代以来司徒后人尊重祖先遗训,多在文教等领域结出硕果。司徒氏祖辈曾叮嘱子孙,从业最好是医生、文化艺术、教育,医生既可以医治自己也可以医治别人,有大慈悲之心;而文化教育无功利心,既可以利人也可以利及子孙,这样的家风一直流传至今。

司徒氏名人

◇司徒枚(1875年-1943年)

司徒枚是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己酉科拔贡,曾任邮传部八品录事,是知名诗人,少年时又习绘画,有开平才子之称。遇辛亥革命改朝换代,受传统士大夫思想影响,司徒枚于是绝迹政坛,回归老家开平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并开馆授徒,著有《东皋山房诗抄诗》四册,该诗集由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题瑞。

◇司徒梦岩(1888年-1954年)

原名司徒傅权,广东开平人。中国第一位万吨巨轮设计者、第一位小提琴制造家,“海峡两岸四首席”之父。司徒梦岩18岁赴美国留学,主修机械工程,攻读造船学。业余时间学习小提琴,成为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并开始把小提琴运用于“广东音乐”的演奏。又在世界著名的美籍波兰人、小提琴制造家华特沙朗·戈斯指导下,先后制造了十几把小提琴,成为中国第一位小提琴制造家。1914年回国,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任工程师,是该厂第一任华人总设计师、设计万吨巨轮的中国第一人。

◇司徒杰(1920年-2005年)

原名司徒杰卿,著名雕塑家,广东开平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院教授。在教学期间对中国古典和民间雕塑做过深入研究,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白求恩纪念像》,分别建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白求恩广场,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医院广场和白求恩墓地,获首届全国城雕优秀奖。百元人民币雕塑头像亦是他的作品。

◇司徒汉(1923年-2004年)

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中国合唱事业的开拓者及奠基人之一,历任上海合唱团团长、指挥,上海乐团团长、指挥、名誉团长。曾担任清唱剧《矿山烈火》和《幸福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以及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指挥。

Hash:19facbd805a8b10650412e960fc9788d715b3dd5

声明:此文由 股票文化收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