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途 邑路奋进|周总理评价他们:“这是人间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成就催人奋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江门日报社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百年红途 邑路奋进》栏目,探访革命印迹、学习侨乡党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
(点击以下文字可查看详情):
①这里,是五邑地区党员初心出发之地!
⑤张怀楼: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历史见证
⑦百年红途 邑路奋进|他是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林青天”,被杀害时年仅27岁
江门,
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沃土,
这里诞生了众多英雄儿女,
也留下了数量可观的革命遗址,
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
近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整座陵园威严肃穆,门前种植着挺拔的柏树,一直延伸到烈士纪念碑处。右手边,则是烈士塑像纪念广场和烈士纪念馆,细细诉说着两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青松翠柏间,
木棉树傲然挺立,
广场上的双人铜像手挽着手,
并肩而立,目光温柔而坚定。
93年前,
共产党员周文雍和陈铁军,
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不迫,英勇就义。
△周文雍和陈铁军临刑前的留影。资料照片。
在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
他们留下了一张“铁窗前的合影”,
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中的珍贵影像。
“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革命影片《刑场上的婚礼》中,男女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从容不迫地举行婚礼,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伟大而凄美的经典爱情故事。“这就是以革命烈士周文雍、陈铁军为原型拍摄的影片,他们之间的革命爱情被周恩来称为‘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讲解员谭静仪说。
2009年,
在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
联合举办的评选活动中,
周文雍和陈铁军被评为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
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红途印迹
铁骨铮铮的革命伴侣
走进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一座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图片来源:开平发布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上留下的绝笔诗,
被镌刻在石碑上,铿锵有力。
透过这27个大字,
共产党人刚烈不屈的傲骨仿佛再现眼前。
来到烈士纪念馆,周文雍和陈铁军双人半身铜像赫然入目。就在这里,记者聆听了两位共产党员为中华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故事,以及他们悲壮的爱情故事。
△图片来源:开平市地名普查办
周文雍(1905—1928),开平市百合镇人,历任共青团广东区委执行委员、中共广州市委委员、中共广州市委工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等职。陈铁军(1904—1928),原名陈燮君,祖籍台山市三合镇,历任中共中山大学支部委员、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执行委员,积极从事妇女运动,后改名为铁军,意为铁心跟着共产党走。
为筹备广州起义,受党的派遣,周文雍与陈铁军假扮夫妻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12月11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了,并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周文雍被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但起义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疯狂镇压,在第三天就遭到失败。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奋战,杀出一条血路,撤离广州,辗转到香港。
△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剧照
1928年1月,周文雍化装成华侨商人,与陈铁军再次假扮夫妻,重返广州,重建党的组织。2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敌人以高官厚禄诱惑,他们不为所动。敌人对他们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钉指心”等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们仍坚贞不屈。敌人强迫周文雍写“自首书”。周文雍就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共产党人的不朽诗作: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这是两位烈士就义前在敌人监狱里拍摄的唯一一张合照。”随着谭静仪的讲述,经典一幕重现眼前——“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周文雍身着西服,昂然挺立,陈铁军披着宽围巾,紧紧地靠在他身旁。仔细一看,当时两人都已遭受了严刑拷打,周文雍的右手已经骨折。但他们的表情十分淡定从容,表现出革命者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928年2月6日下午,无计可施的敌人将周文雍和陈铁军押赴东郊红花岗(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刑场进行枪决。周文雍、陈铁军视死如归,沿途慷慨激昂地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周文雍年仅23岁,陈铁军24岁。
“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一直将爱情埋藏在心底。在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将埋藏心底的爱情公之于众——在监狱的铁窗前拍了一张合影,也是他们留在世上的唯一一张合影。”江门市委研究室相关党史专家说。
红途印迹
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为缅怀周文雍、陈铁军这对铁骨铮铮、气壮山河的英雄儿女,1958年,开平县人民政府在百合镇建造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196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扩建。1998年,百合镇政府在纪念碑周围兴建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7254平方米。
△周文雍陈铁军纪念馆。江门日报记者 翁丹萍 摄
2006年,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被江门市委公布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被江门市委组织部公布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六批新增96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
如今,陵园内20多米高的平台上,巍然屹立着一座31.6米高的烈士纪念碑。青石竖成的碑身透着肃穆和庄严,仿佛英烈傲然挺立的身躯,教育后人在享受当下和平美好生活的时候,不忘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
记者采访当天,许多市民自发前来缅怀烈士,并通过参观纪念馆,重温这一段悲壮的故事。开平市蚬冈学校校长黄浩瀚说:“我们组织学生过来悼念周文雍陈铁军烈士,希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缅怀先烈的活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
△周文雍陈铁军纪念馆。江门日报记者 翁丹萍 摄
“我们一直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开展。3月以来,陆续有很多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私人团体、退伍老兵前来祭奠我们的英烈。”谭静仪说:“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们准备对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今年内,馆内将再添一个研讨室,为参观者提供学习讨论的地方,让更多党员群众重温革命之路。同时,对多媒体场所进行扩建,到时能容纳100人。”
在百合镇百合初级中学初一(1)班门口,“周文雍陈铁军班”牌匾熠熠生辉。2011年6月,教育部授予开平市百合初级中学一个班为“周文雍陈铁军班”,并延续至今。该校副校长曾国朋说:“作为烈士班的一员,应该深入了解烈士的事迹,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好地传承革命烈士精神。”
周文雍牺牲后,乡亲们不忍心让周家失去根苗,于是有人提议按乡村习俗,为烈士过继一个儿子。后来,族人从同宗血脉中选出周荣植,作为周文雍之子。周光文是周荣植的第二个孩子,他的长相继承了族人的相貌特征——高鼻子、高眉骨。周光文回忆说,父亲曾把爷爷铁窗前留下的那张照片从画报上剪下来,挂在墙上,童年的周光文一直误以为那是父亲的照片。
现在,每年春节、清明,周光文都会和家人一起,去周文雍故居打扫、拜祭,缅怀先人。“身为革命烈士的后代,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周光文说:“父亲一直告诫我们姐弟,要继承先辈的革命意志,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把革命意志、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党史课堂
周文雍故居
周文雍故居位于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委会宝顶村。建成于清代,坐北向南,原是二房二廊一厅的青砖墙、瓦顶建筑,现仅剩一房一廊一厅。1981年,政府拨款维修故居,将故居大厅靠南边的一半屋顶拆除,改为水泥平顶晒台,因而改变了故居原貌。故居占地面积73.15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02平方米。故居内现保留有壁柜、方桌、木箱等周文雍使用过的物品。
△周文雍故居。
周文雍故居
于1983年3月被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
开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4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邑红五邑魂
虾边乡农民协会
1925年10月2日,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开平县第一个农民协会——虾边乡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会址设立在虾边村常显祖祠堂,关以文、关仲分别被推举为正、副委员长;同时建立了由农民协会掌握的虾边乡农民赤卫队,由关树南任队长。虾边乡农民协会成立后,即组织当地农民群众,为争取切身利益进行各种斗争,禁烟禁赌,要求减租减息。该协会为农民谋得了利益,影响了周边的乡村,附近的林塘、长安、齐塘、北洋等乡村农民协会纷纷成立。
△虾边村农民协会成立旧址——常显关公祠重建后的现貌
1925年秋冬间,开平县先后建立了百合、茅冈、赤坎、蚬冈、大同等一批区级农民协会及农民赤卫军,增强了农民协会的斗争力量,挫败了当地土豪劣绅一次次破坏企图。
学习笔记
市委党校教务一科一级科员颜婧:
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崇高品质
铮铮铁骨英雄树,火红烂漫英雄花。周文雍、陈铁军烈士是江门五邑英雄儿女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优秀代表,他们是江门人民的骄傲,是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回顾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的事迹,对我们有如下启示: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下,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周文雍、陈铁军宁死不屈,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毅然选择舍身就义,为我们树起一座精神丰碑。坚定的信仰力量在新时代依然具有深远影响和恒久价值,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对党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筑牢理想之基,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作出应有的贡献。
无私无畏是革命品格。面对旧中国严峻的革命形势,面对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周文雍、陈铁军迎难面上,在艰难环境中坚持斗争,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挥洒热血。如今,英雄已逝,但精神犹存,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至今依然充满着正能量,令人景仰,催人奋进。在新时代的奋斗中,我们仍然应该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崇高品质,勇于斗争、敢于担当。
家国情怀是民族之魂。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做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中、在人民幸福的伟大追求中继续砥砺前行;就要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来源:江门日报(文/图黎禹君黎秀敏韦雪婷 )
责任编辑:龚静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Hash:1eb3c1ea3da510a6c0eea10276a1270964e5ad8e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广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