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风范掀文旅热潮

陈白沙祠通讯员文峰 供图

一代大儒陈白沙曾以其深刻而独特的文化精髓和学术思想,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开启明朝心学先河,确立了岭南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在江门,提起陈白沙,可谓无人不知,但与其经历相关的历史文化建筑却不一定人人知晓。乐游蓬江第五期,南都记者带你走进陈白沙的儒道世界,在古建筑中体味儒家韵味。

A

白沙纪念馆历经两次扩建

陈白沙在蓬江的遗迹有很多,除“楚云台”、“春阳台”、“庐山书院”、“嘉会楼”等早已湮没外,尚存有“白沙祠”、“碧玉楼”、“贞节碑坊”等,均为明代建筑。此外还有“钓台故址”、“白沙公园”等纪念建筑物。

1985年,江门市政府拨款大修陈白沙祠并扩建陈白沙纪念馆。1993年,为纪念陈白沙诞辰565周年,加强对白沙祠四周的环境整治美化,江门决定以白沙祠为主体,扩建陈白沙纪念馆。1994年至2000年,江门为陈白沙纪念馆编制了扩建规划,并分两期对其进行建设,最终达到如今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的规模。

走进陈白沙纪念馆,广场中央千秋仰止”的陈白沙先生铜像映入眼帘,只见他身材矫健,头戴方巾,一身儒者衣冠,右手理鬚,左手拿书,面目和善,风度翩翩,仿佛正穿越时光的烟尘,向世人走来。铜像前是一块花岗岩横匾,上面刻有陈白沙大弟子湛若水书写的“千秋仰止”四字。

纪念馆内以陈白沙祠及贞节牌坊为中心,贞节牌坊立于公元1477年,是广东省现存的两座明朝牌坊之一,已被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这座木石牌楼外观瑰丽结构严谨,配以绿琉璃瓦剪边及如意斗拱,整个牌坊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实为中华古建筑艺术一绝。

穿过牌坊,就是陈白沙祠堂。祠堂建成于1584年,结构为四合院式,坐北向南,共四进。祠堂由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组成,每进都是一堂挂两廊。

白沙祠的周围有多处古迹建筑,东侧是“小卢山书院”,现设为“陈白沙先生事迹陈列馆”,西侧的“白沙故里”是一片民居老宅,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和地方特色。

距离陈白沙纪念馆不远,便是陈白沙公园。公园位于蓬江区江会路与环市三路交会处,是为了纪念陈白沙而修建的公园。公园内有陈白沙塑像和诗作碑林、棠荫亭、嘉会楼、仰贤亭、龟亭等纪念性建筑,是一处风景优美、人文古迹众多的乐游之地。

B

垂钓之处成文物展览处

在蓬江区钓台路与堤东路的交界处,有一处的不太起眼的小建筑,这便是陈白沙钓鱼台旧址。这幢建筑建于乾隆三年,相传为陈白沙当年闲暇垂钓之处。据记载,陈白沙在江门讲学期间,好与友人门生携琴来到钓鱼台,欣赏披着银色月光纱的夜色,并于沉醉中留下不少琴谊之事,其中被大家熟悉的有他为英年早逝的徒弟伍光宇而作的《伍光宇行状》。诗中写道:“南山之南有大江,君以意为钓艇,置琴一张,诸供具其中,题曰‘光风艇’。遇良夜,皓魄当空,水天一色,君乘艇独钓,或设茗招予共缀,君悠然在艇尾赋诗,傲睨八极,予亦扣舷而歌,仰天而啸,飘飘乎任情去来,不知天壤之大也。”

陈白沙在《余兴》诗中同样描写了钓台抚琴的仙状,“何处秋声入短琴,江边萧瑟起枫林。空歌白雪儿童笑,不负沧波老子心。钓石摩挲云气暖,睡沙辗转月痕深。眼中婚嫁随时了,只有床头鬻犬金。”该诗融情于景,语调诙谐而不失庄重,是离开友人而回归内心的真实写照,令人回味无穷,透露出诗人独处弹琴时的悠然情怀。

据介绍,原钓台为三进结构,直达江边,1926年开辟马路,毁前二进,现钓台旧址仅余后座。市文化馆文物组辟为文物展览处,内有陈白沙先生书法、诗词复制品、白沙茅龙笔、东汉陶器、白石乡出土保存完好的女尸处理现场时的照片、历代陶瓷珍品、名画等,供游人欣赏。

除了这处钓台外,在蓬江区杜阮镇瑶村席帽山宝鸭丘还可寻到陈白沙墓。陈白沙原葬于圭峰山,后由门人湛若水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改葬于杜阮镇现址。据1995年版《新会县志》记载,白沙墓向东南,灰沙夯土,面积50平方米。碑文正中刻“翰林检讨白沙陈先生墓”,左侧刻“明正德辛巳仲冬庚申”,右侧刻“孝子景云泣血立石”。墓置有祭台,两旁筑有高起墓手,前设台阶。刻墓保存基本完好。1979年4月,白沙墓被新会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江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

已连续八年举办“陈白沙文化节”

作为蓬江区乃至江门的城市名片之一,陈白沙文化是蓬江近年致力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2017年,蓬江还专门开设了岭南白沙研究院,致力传承陈白沙精神,弘扬陈白沙文化。

从2010年至今,蓬江区已连续八年举办“陈白沙文化节”,每一届“陈白沙文化节”都在宣传白沙文化的同时,又相应地发展白沙文化。比如,2010年首届有开笔礼、国学讲坛等多项活动;第二届增加了白沙文化理论研讨会等内容;第四届首次加入公祭仪式;第五届举行了江门市陈白沙中学揭牌仪式;第六届首次新增“至乐读经”活动,并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开笔礼”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第五届陈白沙文化节上,蓬江区原环市中学更名为陈白沙中学并揭牌,成为传承白沙文化特色教育学校。学校更名只是将白沙元素外化于形,为让白沙文化内化于心,让白沙文化有故事可说,该校“多措并举”,把白沙诗词、白沙书法、白沙德育思想等文化精髓,都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如将陈白沙先生的诗作《戒懒文》纳入校本课程;定期开展陈白沙书法专题讲座以及书法比赛,拓展诗教的空间;开设白沙古琴社特色项目等。

本版统筹:南都记者 曾育军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 通讯员 梁永超

Hash:c3eba02a93347668f9b0218ce54542669b08c0b9

声明:此文由 春风剑在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