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陂这个黄氏老屋人才辈出,叶选平曾到该屋视察!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谢爱华、范远达搜集整理)

新屋,位于兴宁市坭陂镇新岭村宝墩岭。系当地黄氏十三世祖黄元朝创建,始建于清朝,约有300多年历史。坐东北向西南,为三堂四横二围围龙屋,分布面积43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

机声唧唧出人才

在兴宁市坭陂镇新岭村宝墩岭,有一座围龙屋叫老新屋(朝宗地),始建于清朝(1768年),是由黄氏十三世祖黄元朝创建。黄氏十四、十五世续建完工。

在该屋中厅,挂着一幅诗配织布机的图画:“唧唧复唧唧,谁曾当户织,叽叽咯咯抒机动,挥鞭马蹄疾,纺车悠悠岁月驰,……省长笑喻动地诗。”这就是当年老新屋人织布场景的写照。因此,织布成了老新屋人的传统工艺,村里人常常坐在土木机前,用脚踏板,一手执梭,一手推织机,左右来回穿梭,日月如梭过,纬线经纱,张张布疋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也蕴藏着他们祖先勤耕苦织、崇文重教的故事。

旧时,该屋由于田少人多,家家户户都靠耕田织布维持生计,虽然织布耕田辛苦,且收入不高,但村里人用辛苦挣来的钱缴子女读书,却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且说该屋村民黄焕全,夫妇恩爱,勤俭持家。为了多挣钱,让自小聪明好学、嗜书如命的儿子黄丽光有书读,不惜一切代价,购买书籍、学习用具,满足儿子的求知欲望。他们既耕田又织布,还兼营小生意,常常挑灯夜战,丈夫织布,妻子纺线,每天织布到深夜12点多钟,天蒙蒙亮便起床,把织好的布疋拿到兴宁县城回布换纱,来回步行几十公里的路程。回到家又浆纱、晒纱、做纱筒、纺纱、织布,还要下田驶牛种地。年幼的黄丽光看到父母没日没夜艰辛劳作,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便常常自觉帮做家务。父母总是心痛孩子:“儿子,你只管念好书,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黄丽光回答说:“爸妈为我日夜操劳,我做点小事算不了什么,我长大后,决不会让你们受苦受累。”

有一天,黄焕全夫妻俩分上半夜和下半夜织布,天刚蒙蒙亮,便带上布疋急急赶路。刚走了一段路,发现后面一直有劫贼跟踪。夫妻俩急中生智,快步跑到大岭上路边向一罗姓人家求助,才逃过一劫。黄丽光得知此事后,跪在双亲面前痛心地说:“爸妈,你们这样拼命挣钱,实在太辛苦啦。” 父亲扶起小丽光和蔼地说:“孩子,你还小,你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我们家里虽然穷,但我们要穷则思变,才能求生存,求发展,要硬气做赢人。”黄丽光懂事地点点头,连声说:“孩儿牢记父亲教诲!” 从此以后,黄丽光边读书边帮助家里织布,经过努力拼搏,1945年考上了广东文理学院 。

为了激励本屋成绩优秀的子孙读书,老新屋设饷为黄丽光缴交上大学的学费。老新屋人崇文重教,子孙后代勤奋读书的人和事层出不穷,培育了不少人才。清朝秀才有黄愽余,黄耀华(1865年)、黄旗华、黄萱华,民国时期有大学生4人。新中国建立后,考取了大学的有32人。其中,有3人在加拿大、澳洲等地留学。1984年,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到该屋视察织布情景时,高兴地与该屋村民合影留念。老新屋人为让后辈牢记前辈艰苦拼搏的传统,便在中厅悬挂那幅诗配织布机的图画。

Hash:4aa11549b6a062097ec300e8d90c8c6eb6264018

声明:此文由 家在坭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