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台山2处文物入选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台山2处文物点入选!
台山市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1
2
陈宜禧铜像及其纪念亭
江门市新增的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涵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四个类别,有5处位于开平市,3处位于蓬江区,新会区、台山市、鹤山市分别有2处,高新区(江海区)有1处。
01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
新地村天主教堂遗址位于江门台山上川岛大洲湾东侧,大州村委会新地村大洲小学内。该遗址由天主教堂遗址与神父楼两大部分组成,长62.2米,宽42.8米,遗址区面积约3300平方米。修建于1897年,为纪念第一个随海上丝绸之路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在当地传教而建,损毁年代为1941—1942年抗战期间。
该遗址对当地村民影响深远,反映了天主教与上川岛新地村之间的密切关系,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开展经济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02
陈白沙墓,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坐北向南,宽15米,深14米,占地120平方米。三合土夯筑,墓碑刻有“翰林检讨白沙陈先生之墓”等字。
陈白沙墓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瑶村席帽山,原葬于圭峰山,后由门人湛若水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改葬于杜阮镇现址。坐北向南,用三合土垒筑,馒头冢状墓面,墓面深14米,宽10.96米。陈白沙墓基本保存完整,墓碑字迹仍可读,表面略受腐蚀,村民每年重阳均有拜祭活动。
03
潮连洪圣殿位于蓬江区潮连街道富冈村东厢洪圣公园内,原为天后庙,后因奉祀洪圣龙王神像,改名为洪圣殿。该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1600)年,为二进三楹,集砖雕、灰雕、木雕、石雕、古刻于一体的建筑物。1998年确定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04
卢氏宗祠位于蓬江区潮连街道卢边村庙前大街1号,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为卢氏祭祖祠堂。卢边宗祠最多曾建有24座,现仍保留有11座,卢氏宗祠、封圻家庙、名宦家庙等各具特色,而又集中在卢边庙前大街一带,号称“祠堂一条街”。卢氏宗祠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三进及建有厢房,极具岭南建筑风格,中堂上悬挂着陈白沙题额定名的“敦本堂”,庭宽大,左右对称,色调以红、黑、灰白为主,庄严而堂皇,檐墙上彩色雕塑,变幻着色彩。
05
凌东社区石戏台
石戏台,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凌东社区平安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及同治元年(1862)重修。坐东向西,平面为长方形,面阔三间12.86米,进深两进12米,建筑面积154平方米,高8.35米。砖木结构,歇山式卷棚顶,台前4条花岗岩圆石柱与木横梁衔,檐下与横梁间施雕花木华板。明间为舞台,左右次间为音乐间,舞台后为化妆间。石台基仿须弥座,高1.3米,边角饰竹节纹。戏台外有院子,建有围墙。
该戏台是广东现存较大较早的古代石戏台,对于研究地方文化和民间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较高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06
昆东宋氏大宗祠位于雅瑶镇昆东村,建于清初,是一座规模较大、建筑工艺美轮美奂的广府式古建筑。该建筑坐西向东偏北22°,通面阔12.3米,总进深50米,占地面积626平方米。砖木结构,现存三进大厅夹两天井,后天井两侧有两廊。建筑特色鲜明,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博古脊,墀头砖雕,墙楣壁画,抬梁与穿斗式构架,青砖墙,花岗岩石脚、石门套,门额减地平雕“宋氏大宗祠”,头门前廊两次间筑花岗岩包台。同时,该祠极富革命纪念意义。
07
开平学宫位于苍城镇东门街的开平学宫,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是开平县学和文庙的总称,沿袭中国孔庙的礼制设计,学宫内建有大成殿、启圣公祠、名宦祠、明伦堂等建筑。整座建筑建造工艺十分精致,整座建筑为石、木结构、悬山顶,可见大量的壁画和人物故事浮雕和龙雕。经过历代的重修与扩建,形成有层次有深度的主体空间结构,形成了今日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
08
陈少白墓位于外海镇茶庵寺后东南村的五马归槽山山腰,坐西南向东北,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占地面积133平方米,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李炳垣设计,墓主体为穹窿顶,拜台平面为半圆形。墓前镶嵌一块直立的砚石墓碑,镌刻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的“陈少白先生之墓”楷书阴文。
陈少白(1869-1934),幼名闻绍,号夔石。1890年在香港结识孙中山。后参与组织革命团体,宣传革命并组织起义。曾任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广东军政府外交司司长、总统府顾问、大本营参议等。后辞职回故里,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12月23日在北平病逝。
09
博健学校旧教学楼
博健学校旧教学楼位于开平市月山镇博健村委会,由澳大利亚华侨梁邦煦发起,由华侨和乡民集资,于1930—1932年兴建。在博健学校里,处处可感受外国的风情与适意,除了楼顶的古罗马建筑风格穹隆顶与博士帽设计外,三层主楼的地下全镶着进口地砖,彩色花纹历数十年依然精美动人。
10
周文雍烈士故居为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面积73.15平方米,是清代建筑,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维修后,被列入开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写下的不朽诗篇,激励着无数国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终身。
1928年2月6日,周文雍与他的战友、革命伴侣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就义。2009年9月10日,周文雍和陈铁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1
金牛山华侨义冢墓群
金牛山华侨义冢墓群,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仁义村金牛山。约建于1944年,由仁安医院安葬。坐北向南,经修复后统计为1558穴。墓穴形制为半圆形的沙灰冢,红阶砖及石质墓碑,半圆形坟头,排列成行,每行1至7个不等。碑文除标有墓主名字外,一般还标有籍贯、仁安医院接受批次等信息。墓主籍贯除新会及五邑人外,还标有湖南、连县、肇庆、钦州等地名,女性的比例较附近3个华侨义冢高。
该墓群数量多,保存好,为全国罕见,是新会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义冢。该墓为华侨义冢,对研究地方近代历史、华侨史具有重要文物价值。2008年江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2
赤坎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南楼村委会腾蛟村潭江北岸,中华民国二年(1913)由华侨、侨眷出资兴建。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7层22米,首层面阔4.94米,进深5.63米,正门前设置三级阶梯,占地面积为28.46平方米。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7月16日,日军分兵三路从三埠进犯赤坎,驻守南楼的赤坎四乡团队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等7名队员视死如归,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壮士立下“誓与南楼共存亡”的誓言。日军久攻不下,向南楼施放气弹。七壮士中毒昏厥被捕,最后惨遭肢解,壮烈牺牲。赤坎南楼是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对研究广东华侨文化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13
陈宜禧铜像及其纪念亭
陈宜禧铜像及其纪念亭位于台山市台城街道南塘社区北盛街,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1968年铜像被砸,石亭被迁,1984年9月县政府重铸铜像,将石亭迁在此地,坐东北向西南。高5.4米,(其中基座高1.35米),边长2.8米,用花岗岩条石彻筑而成,四周均为国民党政府名人及县知名人士撰书作联,字迹清晰、工整。亭顶、梁枋分别刻有装饰图案,精细美观。陈宜禧铜像及其纪念亭的整体保存情况良好,局部有腐蚀、风化迹象。
14
立 园
立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北义村委会庚华村。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家族于1926-1936年回乡兴建,是广东省有代表性的华侨私家园林。立园总占地面积约11013.99平方米,分为别墅区、大花园和小花园三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
立园园中有景,景中有园,亭台楼榭,布局幽雅。园内有泮立楼、泮文楼、乐天楼、晃庐、明庐、炯庐、毓培别墅、大门楼、本立道生大牌坊、鸟巢、花藤亭、晚香亭等主要建筑物。建筑风格以中西合璧为主,主要建筑为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壁画、灰塑、木雕栩栩如生,楼内家具工艺精致,园内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开平市政府在1999年对立园进行全面修葺。立园对研究广东华侨文化和园林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15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鹤山市宅梧镇靖村余氏宗祠后楼,为清代建筑。1945年1月29日,根据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和广东省军政委员会决定,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此宣告正式成立,公开发表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通电》,司令部驻此3个多月,开辟了皂幕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粤中区掀起了抗日游击战争的高潮。该旧址是解放军称谓的发祥地之一,现门口上方悬挂刻有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所题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木匾。
江门市人文底蕴深厚,
历史遗存丰富,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12处,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9处,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1处。
接下来,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继续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来源:江门发布、江门日报
编辑:燕
监制:尧
Hash:7712155ee4b77277110502aee7bb41e73cd13bfc
声明:此文由 百峰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