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长眠在永兴烈士墓的无名英雄

夏日悠悠,万木葱茏

永兴烈士陵园松柏环绕

远近林木郁郁葱葱

陵园庄严肃穆、优美宁静

在永兴烈士陵园的纪念广场上

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矗立其中

12米高的碑面上

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醒目刚劲

▲永兴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

青山埋忠骨 英魂励后人

位于永兴镇谢家村巴掌坝的永兴烈士陵园,前俯望天嘴,后依干坝滨,紧靠永兴镇中心敬老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配有1323平方米纪念广场一个,160平方米花池一个。

永兴烈士陵园原址在永兴镇万狮桥村干坝子处,只有一座孤墓,因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2011年起,江津区采取统筹规划、适当集中、分类实施的方式,大力开展散葬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由于零散烈士墓规模小、分散广,在不同革命时期,因条件有限导致大部分烈士就地掩埋,成为散葬墓,部分散葬墓损毁程度比较大,亟待修缮和管护。

2013年,为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在重庆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江津区委、区政府决定,将永兴烈士陵园迁建于谢家村巴掌坝永兴镇中心敬老院旁。从2014年起,散葬于白沙、德感、朱杨、双福、贾嗣等镇街的17名烈士忠骨迁葬于此。永兴烈士陵园建成后,筑有墓群1座,设墓穴18个,立塔式巨碑一尊,成为集“祭奠英魂、缅怀英烈、宣传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学校师生、党员干部前来瞻仰扫墓,缅怀先烈。

▲永兴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

一腔热血洒热土 无名烈士亦有名

长眠在永兴烈士陵园的17名烈士,人人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他们中有在江津解放时牺牲的解放军战士,有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为抢救国家、集体财产,抢救人民生命而光荣牺牲的企业职工和学生......忠烈之名有熊排长、刘顺年、杨彬、梁明雨、梁明秋、王勇、罗玉祥、钟生耀、廖善银、刘泽全,以及7名无名烈士。

熊排长籍贯贵州,在永兴新营地因剿匪而牺牲。解放初期,永兴地区还残存一部分反动势力,土匪活动十分猖獗。1950年3月9日,熊排长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到永兴保护人民财产及政府存放的粮食。有一天,群众向熊排长汇报:“敌人在山华寺聚集了几千人兵力,准备第二天围攻永兴进行抢劫。”熊排长得知消息后,立即进行部署。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熊排长率领28名战士,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直奔山华寺。当熊排长带领队伍越过大垭,横穿山坡时,发现半山腰的茅草屋中有小股土匪,队伍立即包围土匪,当场击毙土匪2人,活捉15人。经过激烈战斗,土匪被消灭了,但熊排长不幸右胸中弹受伤,由于流血过多而牺牲。

在永兴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中,还有7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不过,他们姓甚名谁、来自何方,却无人知晓。在集中迁葬之前,这7名战士安葬在江津德感圣泉寺和草坝村,碑文上只刻有“无名烈士”字样。2014年,7名战士遗骸被安葬至永兴烈士陵园墓穴,碑文上同样镌刻了4个字——无名烈士。

他们是怎么牺牲的?1949年12月29日,解放江津的战斗打响。解放军渡江部队从江津几江城鱼石过河到海螺桥,途中遭遇国民党部队阻击,7名年约20岁的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清理战场时,除了他们身上的解放军军装,乡亲们未能找出任何能证明其祖籍、姓名的资料,只得含泪将他们就地掩埋。从此,这7名烈士成了“无名烈士”。但在后人心中,他们的英雄事迹却从未被忘怀。

截至目前

熊排长和7位无名烈士的亲属

仍未找到

如有知情者可与

永兴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联系

牢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让烈士们的事迹永存、英魂永在,让英雄精神在后代薪火相传。

记者:杨安迪 通讯员:官 黎

编辑:李婉龄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周 娅

总编辑:罗玉江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Hash:ab375f2b683461f8b395b0de732e619250f19542

声明:此文由 川渝本地消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