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官圩、莫村有两条村大变样,美成世外桃源,多人回乡都说不认得了...
走进距官圩圩镇约5公里红中村,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首先映入眼帘,潺潺流水伴随着鸟语花香,巷道干净整洁到处绿树成荫,小孩和成人在广场中自得其乐,一片静谧欢乐新农村美景。
近年来,红中村因地制宜,通过打造高埌村“江氏文化长廊”以及保护修缮旧祠堂,修缮珠江村“贞寿牌坊”,充分利用村庄历史建筑、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村庄。
红中村现在已经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通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已100%实现硬化,并达到安全通(客)车条件;且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建立生活垃圾长效保洁机制。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已经完成,村庄建有小公园等公共休闲绿地,确保屋前屋后美丽整洁,村内各村道巷道、广场公园等已架设路灯,并投入使用。“以前这条村可差了,谁能想象变化这么大,当初创建的时候是犹疑不决的,但是为了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还是支持了,现在看到这成果很开心,很自豪,因为建设得很漂亮。”村民江叔对小编说。这是官圩镇红中村建设新农村的缩影,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实现农民群众由“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的转变,进一步加快了创建步伐。
接下来,红中村还将以党建为引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农民合作社,联合中山帮扶单位,大力发展荔枝、紫淮山等产业,增加村集体及农民收入。另外,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实施医疗养老保险全覆盖、开展产业扶持项目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还将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红中村打造成为历史文化特色村庄。
八月盛夏,小编走进位于莫村圩镇正北约3公里的益村村委会,只见省道265贯村而过,交通区位良好,处处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宽阔的村广场里,老人小孩尽情游乐,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益村村委会大垌村村民何叔和陈姨看到小编正在采访拍摄,走过来自豪地说:“建设好新农村,受益的最终还是我们村民,真的,没想到这里会变化如此的大,我们一直住在这里感受最深,现在住在这里很开心”。从村民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喜悦之情,让人感受到,和很多成功创建的新农村一样,受益最深的还是村民自己。
示范带动 积极投身参与
在益村的新农村创建中,莫村镇大力拓展群众协商议事平台和共谋共建机制,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下,村民群众主动参与配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及各项工作,积极响应并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其中,益村村委会大垌村小组组织"外嫁女回娘家聚会"捐资投劳活动获得广泛关注。在充分发挥村民主体责任和村民理事会作用的基础上,镇、村合力扎实抓好宣传发动、筹资投劳、“三清三拆三整治”、基础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学习先进 借鉴成功经验
在新农村建设创建之初,莫村镇先后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到马圩、官圩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以及武垄镇双象村参观学习,认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并结合村情实际,将借鉴到的经验和做法充分运用到修筑篱笆、开展中学生志愿者绘墙活动、党员干部义务投劳活动等工作中去。借鉴县直单位支援贫困村建设的做法,积极发动古楼、双楼、古有等8个村委会落实人员到益村帮扶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并将目标责任完成与用工报酬挂钩,凝聚了建设合力,提高了投工投劳积极性。
帮扶带动 助力新农村建设
益村由中山市板芙镇人民政府挂钩帮扶。2016年以来,板芙镇人民政府向益村及莫村乡村振兴事业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90多万元,为脱贫项目实施、产业基地建设、村庄环境改善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总投入45万元的何首乌种植项目为该村22户贫困户带来长效受益,还投资38.8万元修建的环村公路、投入近6万元修建的益村小学候车亭、重新修缮一新的益村村级公共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益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群众获得感大大增强,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特别说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Hash:4ad080bd213208c7143eef6ea1c6907a6b831644
声明:此文由 肇房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