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下帅乡——发挥民族特色 构建生态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
初春时节,走进怀集县下帅乡,映入眼帘的是整洁靓丽的街道、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熙熙攘攘的集市、一派忙碌的合作社……俨然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近年来,下帅乡紧盯“构建生态宜居宜游的民族特色小镇”的奋斗目标,将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整治、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做强农业、建美农村、造福农民,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目前,根据下帅乡是全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的特殊性,环境生态优美、宜居的特点,围绕农业产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以及基层治理等课题,突出民族团结、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将下帅乡发展成为有民族特色、休闲型的旅游小镇。
带动村民参与 打造致富品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下帅乡车福村的仙山茶种植基地,据负责人涂金养介绍,该基地已传承至第三代,是下帅乡单丛茶业发展的传承者和方向标,该基地积极带动村民响应种植,常年收购鲜茶进行加工,每年收购鲜茶叶达3万多斤,基地在车福碧桂园新村设有下帅仙山茶厂,具有比较完善的产、供、销网络系统。在示范基地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下帅单丛茶正逐步成为下帅乡助力村民发展致富强力品牌。
据了解,下帅单丛茶种植遍布全乡5个村委会,近年来,下帅乡创新实施“示范基地(经济合作社)+党员大户+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发动村民群众种植单丛茶,以“党建+产业发展”助力村民发展致富。
据仙山茶种植基地涂金养介绍,该基地目前共有约500亩,一年产量约5千斤,茶叶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目前销量尚算稳定,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接下来,涂金养希望发动村民一起加入种植单丛茶,把基地再扩大3至4百亩,希望达到产量上万斤的目标,并提升茶叶的品质,把茶叶的销售价格再上一个档次。
融入民族特色 构建宜游宜居美丽乡村环境
目前,美丽乡村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具有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是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发展的创新模式,是农业农村融合发展的新方式,它是在“生态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恢复乡村独有的美丽与活力,成为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六桥村地处下帅乡的北部,距乡政府2公里,村庄倚山而建,一条小溪环村而过,村边老古树成片,村内环境优美,民风纯朴,壮乡文化浓厚,古建筑保存完好。六桥村特色村庄升级改造目前已经接近尾声,工程主要是开展排水排污设施、房前屋后绿化、改水改厕、外立面和旧房改造、河道净化改造、乡村小广场、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壮瑶民族特色氛围浓厚。
古树前,凉亭下,三五知己在这里沏上一壶好茶,静听古树前小溪的潺潺流水声,此情此景,足以令人流连忘返。
据六桥村村支书谭天乐介绍,近年来,六桥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下帅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经过投入两期工程改造后,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的荒地烂地,现在变成了村民的休闲场所,村里用以前的老旧小学改造为村民文化室,村民可以在休闲时间前来看书学习。村里建筑物的外墙和巷道都融入了少数民族特色元素,尤其是瑶族和壮族的元素在村里是到处可见。六桥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好,古树、图腾、风雨桥、瀑布等元素融为一体,令整条村的环境既宜居又宜游。
加入创新元素 传承民族特色文化歌舞
下帅乡有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牛舞”和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狮舞”,另外,马舞、壮族山歌对唱和八音演奏等传统民间文化也是下帅民间文化的瑰宝。目前,下帅乡重视组织村级民间艺术社和民族学校抓好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传承人的培养,力求把下帅优秀民间艺术传承好、发扬好。
日前,记者来到下帅乡民族学校,为了传承下帅乡的民族特色歌舞,该校为学生开设特色课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与民族特色课堂。学校不定时邀请老一辈少数民族群众和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前来学校进行指导,老师把下帅乡的传统歌舞进行改良,增加歌舞的可看性、可观性,令学生们学有所成。
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下帅乡的传统文化,下帅乡民族学校的黄彩云老师向记者介绍,学校为了更好地传承下帅乡的少数民族歌舞,几位音乐老师自发组织了特色课堂,定期为小学生传授壮族、瑶族的民族特色舞蹈,目前在训练的是采茶舞和竹竿舞,在教会学生后,老师还会争取在文化活动上让学生们有登台演出的机会。“我们希望珍贵的民族特色歌舞不要停留在老一辈艺术家这里,要把这些文化传承到年轻人身上,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向更远的地方传播”黄彩云说道。
下帅乡的乡亲们不但自发地组织活动保护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把生产与生活、把传统与现代、把娱乐休闲与创造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既保护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又与现代文明相互借鉴融合,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进步。
记者 甘婉怡 梁子伟 梁剑平
Hash:9fc8c1d6f7abf58e720b2ec0d3ac9b3b69abcbfa
声明:此文由 西江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