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精灵,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开放迎客,展出系列微塑作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休馆近4个月,于5月18日有序恢复对外开放,重新迎客。在休馆期间,博物馆对固定陈列石湾陶艺展厅进行了提升改造,运用新的展陈手法,融入实景展示,加入数字化展示手段,让观众有沉浸式的观感体验。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博物馆开放后实行实名预约登记,可通过电话预约参观,进馆观众须出示有效证件、健康码,配合填表登记,并进行体温测量后方可进馆,参观期间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同时博物馆限制入馆人数,瞬时接待量不超过30人,达到限制人数时观众需排队等候。

恢复开放首日刚好是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指尖上的精灵——霍培英微塑作品展”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临时展厅开幕,展览由佛山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宣传文体局指导,广东石陶瓷博物馆主办,芷彤艺术馆承办,展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霍培英微塑盆景动物、人物、山公小件等作品70余件套。展厅还设有山公微塑创作体验区,观众可现场体验微塑制作乐趣。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两场科普讲座,普及石湾微塑相关知识。展览将至8月16日结束。

霍培英艺名芷彤,土生土长的石湾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石湾微塑艺术创作40余年,是石湾山公微塑艺术的佼佼者。自1978年进入石湾美术陶瓷厂,深得陶塑“四代传人”刘国成真传,在多年的艺术探索中,善于运用“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创作题材以山水风景、农家风情和历史人物典故为主,将国画的写意手法融入微塑创作中,作品惟妙惟肖、别具一格。石湾微塑不仅讲究技法,更是考验耐力和眼力。在霍培英的眼中,微塑不仅是一门传统的手艺,更是一份坚持。一间陋室、一张桌椅,默默无闻、日复一日,一做就是几十年,精湛娴熟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当今石湾微塑技艺却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为了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博物馆精心策划“指尖上的精灵——霍培英微塑作品展”,作为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的第一场展览,希望激发年轻人热爱本土艺术,传承本土工艺。

大名著系列作品将石湾微塑工艺发挥到极致

展厅当中最为亮眼的是作者以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为题材创作的系列作品,包括《梁山泊》、《三借芭蕉扇》、《大观园》以及《三顾茅庐》,将石湾微塑工艺发挥到极致。大型微塑作品《梁山泊》长112厘米,宽63厘米,高80厘米,以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为原形创作,场面恢宏、层次感强。作品在一米大小的盆景上将梁山泊和108个人物全部表现出来,每位好汉神态、动作、兵器、服饰都无一重复。此外作者还还原了梁山、水泊“断金亭”、“忠义堂”、水军营寨、酒店等建筑,巧妙的把人物藏于亭台楼阁、山石树木之间。既写实地将大自然的景物联系原著作铺陈,又针对《水浒传》中各人物的个性进行个别塑造,突出人物的性格。《大观园》是作者耗时一年最新创作的大型微塑盆景,再现了文学大师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的官府园林风采。作品中大观园内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室内陈设、小品点缀等都尽力忠实于原著。部分景点内点缀相应的红楼人物,形象逼真。

盆景美学方寸之间生意境

石湾微塑盆景艺术十分注重“意境”,也就是立意美,内在的含蓄美。霍培英老师创作的盆景类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山水、人物、动物兼具,而且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虚实结合,疏密有致,每件作品都经过严密的构思,把诗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意境之中,从而使景观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她还将绘画的方法运用到了作品中,借鉴绘画的画面、留白、透视、装饰、色调等处理方法,把大自然的美恰到好处的摄入微塑作品之中,使作品变成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

如中国其他工艺美术门类一样,石湾有无数像霍培英老师这样的民间艺术家,一生都在陶塑事业上默默耕耘。从师傅那里继承下来的一脉相承的石湾微塑艺术传统,在这样的陶塑艺人手上得到复活和传承。我们希望通过此展览有更多人欣赏石湾微塑艺术从而爱上这门艺术,形成更大的群众基础,如果因此有人投身其中,对于石湾微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背景链接:

石湾微塑俗称“山公”,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极具岭南特色的艺术陶塑种类。石湾微塑起源于清代,最初只是捏塑一些人物、动物、亭台、楼阁等配件,以衬托假山盆景等。经过后来的传承和发展,出现整体的微塑盆景造型,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物花鸟等均由陶泥塑制,将自然景物浓缩在方寸之间,犹如一座立体的山水画。石湾微塑独创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使石湾陶塑艺术更富多样性和独创性,也对我国陶塑艺术作出卓越贡献。

Hash:6ea9933252270e682c454b609a50816cc0acf98f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佛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