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玉堂敞开心扉,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居住的地方

爱上一座城

可能是城里有一道美丽的风景

可能是一段往事

可能是一座老宅

可能是一个人

可能是一个故事……

均安,不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镇,还有很多的美称:中国曲艺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体育之乡、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牛仔之都。

均安蒸猪肉和均安鱼饼美食让人都能让你念念不忘。这里有李小龙故居、小龙乐园、奎福古寺荷花绽放、等等,非常出名。

在均安,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位于均安沙头村

这里还是为珠三角地区见证自梳女历史的地方,名字叫”冰玉堂“。冰玉堂又叫做“姑婆屋”,还原了旧社会广东自梳女居住生活的姑婆屋的情景。

冰玉堂给人的感觉古色古香,建筑中西风格,门楣是绚丽的堂屋,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为楼高两层的建筑。

一楼是以前自梳女聚会及自梳女神位摆放的地方。冰玉堂分左、中、右三座,中座供奉着自梳女们信奉的观音,左、右分别安放着已故自梳女的灵位。

二楼是以前自梳女的卧室,木质阁楼,是自梳女曾经的睡眠之处,如今,这里只陈列了当年自梳女的手工艺品、饰品、证书等物件,供市民参观。

自梳女是清朝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独有的特殊群体。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女人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因此不甘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姑婆屋”也不准男子进入。

自梳女选择独身,大多出于自愿,在自梳仪式上,请年长自梳女或自己将头发盘起以示不再嫁人。自梳女被人称为“姑婆”,年老的称“姑太”。自梳女们一起住在姑婆屋,互相照顾,不依靠男人,不成家,而是依靠自己的劳动与姐妹自梳为伴。

冰玉堂在1951年落成,入住的最高峰是1978年,有三十多人同食同住。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冰玉堂已经无人居住,这里逐渐成了自梳女们的会馆,每天,住在附近的姑婆会到这里来坐坐,和姐妹们聊天、打牌。

慢慢,冰玉堂终于敞开了紧闭的“心扉”。在自梳女的同意下,冰玉堂被逐渐对外开放,成为顺德一个“特殊”的风景线。自2012年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开始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免费开放。

离开冰玉堂,回头看一眼,村子显得安静、悠闲、远离喧嚣。带上淡淡的思绪离开,沿着均安的基围绕了一圈,从星槎福岸--中顺大围--南沙大桥--畅兴工业园--沙头海岸--太平圩--南浦水岸--星槎大沙顶---七窖大桥,绕城一圈,领略这个迷人小镇的风貌,桑基鱼塘,河涌交织,西江水系围绕,所到之处,处处皆是风景,处处皆是画。岭南水乡的悠闲慢生活,思绪在慢慢票回现实。

Hash:bece1b9d22ccb65fa04f1bf8dce120387e7ce8aa

声明:此文由 珊珊三丫头2005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