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这个村近900年历史,有不可不看的古树,碉楼,老祠堂……

位于中山南区

福涌村

图 / 胡家庆

中山有句俗语:

“先有三涌,后有铁城

这里所说的三涌

图 / 胡家庆

良都梁氏,薪火相传。据《中山市南区志》记载,北宋时期福涌已有人居住,南宋时已成村庄。北宋末年(1126年)宋官梁仲卿偕子梁溪甫从石头村迁次定居,以其姓氏命名为梁家基,仲卿病故后,其子梁溪甫以村有河涌环绕而易名曲涌。后其后人认为有水是福地,清朝道光年间改称“福涌”。

不可不看的功建铁城梁公祠

图 / 李伟焜

若论福涌村的标志性古建筑,莫过于位于福民大街的中山最古老的祠堂之一“功建铁城梁公祠”。这里可目睹福涌先民参与修建铁城(石岐)的传世功业。

图 / 冯文源

据《中山市文物志》和《中山市南区志》记载,此祠原建于宋代,为纪念督(议)建香山城有功的梁氏三世祖孙泽公而建,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在原址上重建扩大。在重建碑记可以明确推断出,梁氏三世祖孙泽公即“香山立县发起人”梁杞。

图 / 李伟焜

这是一座两进三间建筑,祠门以石栏环绕,全祠以磨光的古青砖,石木顶梁柱,木桁瓦盖结构,属三进天井,建筑上使用了较丰富的木雕石雕砖雕和彩画等装饰,耳厢唐宋建筑风格,并集岭南建筑之精华,显得庄严深沉。

图 / 李伟焜

近百年来,祠堂先后用作小学、食堂、藤器厂,如今是福涌老人协会的活动场所。

古祠慕名来,樟林山更幽

走出梁公祠右转一路向西,从福涌幼儿园右侧背后登山小径进入古樟树林。300多棵樟树郁郁葱葱如拼图般覆盖在并不高大的胀鸭山上,大小不一的樟树之间齐人高的杂草和竹枝长势旺盛,密密匝匝的香樟叶遮天蔽日,它们透着古老神秘的气息。

图 / 李伟焜

据介绍,在种植这些樟树之前,福涌村的小山坡上已有一片古树林,很多野生的香樟树。但在上世纪中叶,很多树木被砍伐。后来村民决定重新栽种该片树林,而选择的树苗,便是不易惹白蚁、虫害少的樟树。

图 / 李伟焜

在福民大街的福涌石碑处,可见到一棵古香樟树,其下围树桩处寄生这一棵硕大的细叶榕树

图 / 冯文源

细叶榕根须发达,四处生长,深深地扎进了樟树树桩断裂处,榕树把樟树紧紧围抱,树中有树,树外有根,根上有藤,藤间有草。上下打量着这棵树王,好像与它的相遇只是一场梦。

▲如今福涌村满村染翠。图 / 李伟焜

侨房碉楼里的旧时光

图 / 李伟焜

福涌村古建筑的另一个亮点是碉楼。中山地处珠三角南端,,毗邻港澳,北连顺德番禺, 古代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 对外贸易十分频繁,加上侨乡侨眷富裕经济生活, 招来了不少盗匪。于是,中山在晚清和民国时期迅速崛起了数以千计的、具有抵御盗匪劫杀和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新式建筑——碉楼。

图 / 李伟焜

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中山的碉楼建筑总数达3000余座,现存有404座,其中南区现存32座,而福涌、寮后和金溪这一带是南区碉楼最多的地方。

图 / 冯文源

或许是见惯了漫游古村的好奇者,讲起福涌村史,老人们如数家珍:“先有三涌,后有铁城”原来有双重含义,其一,早在铁城修建之前,福涌、沙涌、库涌三个村子已经存在。其二,铁城是由“三涌”人主持修建的。

图 / 李伟焜

无论怎么说

福涌村这条近900年的古村

都值得你亲身来感受一番~

出行TIPS

自驾:导航至“福涌村”

公交:乘坐51路到福涌东站下车,或乘坐14路到福涌牌坊站下车。

①“先有三涌,后有铁城”之库充村↓

中山这个古村,距今已有800多年……

②“先有三涌,后有铁城”之沙涌村↓

(本篇资料来源中山南区(作者:罗祥、冯文源),图片来源:中山画刊、李伟焜、源来有爱,由文旅中山微信综合,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该公众号授权和署名。

Hash:3403f8dea171b31dbb6532f87bf8f31f0318a958

声明:此文由 中山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