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一大姓氏,拥有一座中山最大宗祠,匾额上皇帝却只提了半个字
2019年,有一部禁毒剧火了,叫做《破冰行动》。
这部剧改编自广东省展开的“雷霆扫毒”行动,讲述了缉毒警突破重重障碍,对广东东山市“毒村”塔寨村展开的缉毒行动。作为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缉毒剧,《破冰行动》的优秀在于,很多细节上都高度还原,比如塔寨村的地形、人名、抓捕中的情况等。
看过剧的人,想必一定对塔寨村的风景秀丽、原汁原味印象深刻。而实际上,古朴宁静的塔寨村,在现实生活中叫做“茶东村”,地处中山市南朗镇,是一座底蕴非常深厚的传统村落。
自从电视剧播出后,茶东村也小小地火了一把,很多游客慕名前来。
本身中山就有很多古村落。中山,古称“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中山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更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
不过,在中山,能有像茶东村一样保存完好、充满历史韵味的古村,还是很难得的。
走进茶东村,满眼可见都是沧桑古老的建筑。湛蓝的天幕之下,斑斑驳驳的民居外墙好似写满了故事。灰墙黛瓦之间,岭南的特色风情尽显,历史感扑面而来。
茶东村拥有陈氏宗祠建筑群、“东来圩”遗址、清代茶东公园和武帝庙等名胜古迹,其中陈氏宗祠迄今已有400年历史,非常珍贵。你们可能听说过,广州也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陈家祠。然而茶东村的陈氏宗祠,却比广州的陈家祠早了整整一个朝代。
放眼整个中山,梁姓、黄姓人口居一二位,陈姓只能排到第三。但是从全省来看,陈姓是最多的。因此,珠三角流传一句谚语:“天下李,广东陈,黄林满街排”。
陈姓为中国第五大姓,人口超过7000多万。广东是当代陈姓第一大省。其中中山现有陈姓人口11万多,而茶东陈氏宗祠也是中山现存最大的祠堂。
茶东村陈氏的历史渊源,要回溯至宋末年间,南雄珠玑巷人由茶园地迁到邑城。元顺帝期间,陈宗公的后裔陈玄保迁来了南朗建村,为了纪念故地命名为茶园。
后来,茶园分为东西两边,陈玄保的三位孙子,陈里政分居茶东,陈里正分居茶西。这就是茶东村的名字来源。
陈玄保的另一位孙子陈里仁,无儿无女,却坐拥一座祠堂——里仁祖家祠。这座祠堂位于陈氏宗祠群的入口第一处,大门上还有这样一副对联:“镇国英风远,传家福荫长”,用以纪念陈里仁的骁勇善战。
除了里仁祖家祠之外,陈氏宗祠群还有陈氏宗祠、贡三陈公祠以及净溪陈公祠,四座祠堂连座排开,气势恢宏。
我国的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
宗祠记录了家族的辉煌与传统,对一个家族来说,相当于圣殿。作为宗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宗祠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类似于陈氏宗祠建筑群这样,四个祠堂连成一片,在岭南现存的宗祠中是很少见的。
陈氏宗祠从村口转几个弯,就能看到一片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呈现眼前,石刻浮雕、龙头镂雕、抬梁木雕等,精妙绝伦地让人眼花缭乱,这就是陈氏宗祠。
这座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叶,供奉始祖陈玄保。
可惜,宗祠在清初被海盗烧毁,后于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经雍正、乾隆、嘉庆年多次修建,现在保留下来的是道光年间修复后的祠院,明显能看到明末清初的建筑艺术。比如宗祠的门堂、中堂和祖堂屋脊都是龙船脊,这就体现了中山河网密布、舟楫代步的地理特征。
陈氏宗祠坐北朝南,为三进三间布局,硬山式锅耳风墙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有意思的是门口的陈氏宗祠牌匾,据《南朗名人胜迹》介绍,有关这块牌匾,背后有一个故事。
相传陈氏请求皇帝为他们新建的宗祠御笔题写一个“陈”字,皇帝答应了,然而转身却闹了个糊涂。不知道怎么回事,皇帝把他们的姓氏记错了,把“陈”字写成了“陆”字。
连姓都写错,当然不能用了,但考虑到这是御笔,也不舍得扔掉。经过反复商议,他们决定只用它的偏旁“耳”,另外再请书法家补上旁边的“东”字,所以陈氏宗祠匾额上,有半个皇帝题写的“陈”字。
走入二进,正梁上悬挂有“星聚堂”木匾一块。澄澈的日光洒落在中庭,就连建筑仿佛都充满了生机,背后的几棵绿树郁郁葱葱。
即使不提陈氏宗祠的历史意义或者背后故事,单看建筑本身,也是一个奇迹了。
整座宗祠的穿斗抬梁木雕,形象逼真、做工精细。无论是花草、还是动物,都是栩栩如生。几百年的风雨过去,依然能看出当时建筑的华美与精致。
并且,抬梁斗拱都是用木榫嵌接,没有用到一颗铁钉,完全彰显了岭南建筑艺术的高超。这对研究中山市的古建筑有着很大的意义。
每到春节等节日,祠堂内都会举办活动。一炷清香、一个叩首,代表了陈氏族人对家族的认同,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贡三陈公祠陈氏宗祠旁,是贡三陈公祠。这座祠堂内供奉的是十四世祖陈贡三。
贡三陈公祠比陈氏宗祠要小,是二进二间,始建于道光十年(公元 1830 年)。这座祠堂总面阔 12.6 米,总进深 41.2 米,建筑面积 519.12 平方米。
一眼看过去,贡三陈公祠整体基本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地铺大阶砖,石柱础,木柱石柱并用。建筑有石雕、砖雕、灰雕等装饰,都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夺目、设计精美绝伦。
不禁感叹,一个底蕴深厚的家族,拥有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建成这样一片宗祠群。
登春祠道宗祠群中间还有一条登春祠道。
这是一条窄窄的巷道,两侧是斑驳的青砖墙。抬手抚摸其上,粗粝的感觉提醒着人们,这是历史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走在其中,有种穿越的感觉。头顶的云海不停变幻形状,但唯有面前的建筑和家族精神永恒。
家风公园从一堆古建筑群里,突然看到一座现代风的公园,是不是觉得有点违和?这是家风公园,建于 2019 年 7 月。
家风公园是中山市第一个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乡村振兴项目,也是市妇联在全市打造的首个“中山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这座公园的特色在于,设有多处家风家训宣传的青砖白墙。在绿意充盈的翠竹衬托下,白墙都显得格外出尘。墙上的家风、家训,读来很是深刻,引人沉思。另外,公园里也装饰有镬耳、蚝壳墙等极具岭南风格的特色建筑,和茶东村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茶东公园说到公园,那必须再提到茶东村的另一座公园——茶东公园。
别小看茶东公园,清代它就已经存在,是南朗、乃至于中山市保留较完好的一处清代公园。也是研究南朗地方史的一处实物佐证。
茶东公园始建于清初,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时重修。
据说,原来建公园时,在湖中的土堆上,建了一座“武帝庙”,可惜后来被拆毁了。清代重修时,在原“武帝庙”前,增建了一座拜亭。拜亭的整体建筑风格是四柱单檐歇山式攒尖宝刹塔顶,四柱及梁为花岗岩石构筑,非常震撼。
由此也可以判断,茶东陈氏的祖先是从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族迁徙来的。
走在公园里,凉亭、碧水、很是惬意。
在茶东公园内,还有一座古老的五度桥。五度桥建于茶东村北面小河上,因为一眼看过去,桥面连接5截,故称五度桥,非常奇特。
据说五度桥建于500多年前,由4尊方形长条2米多的花岗岩石插入河床作墩,并列两长条花岗石为桥面,桥长12米。这样的桥梁结构,在其他地方都很少见。不知道当时的建筑师,是如何想到的。
盛夏季节,睡莲盛开。慵懒地从水中横生出枝叶,颇有点出淤泥不染的意思。
关帝庙看完宗祠和茶东公园,村子里有一座关帝庙也可以去看看。
关帝庙不大,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65 年),后被拆毁。
2011年,政府出资重建,建筑面积约 120 平方米。这座庙的屋顶是硬山式鸱尾脊,墙壁上有花卉山水、瑞羊龙子等灰雕作为装饰,尤为精美。
灰黑的建筑,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细细看来,关帝庙的左右两侧外墙都是蚝壳墙。一只只蚝壳整齐地排列着,竟然就构成了一堵墙。难为先人们能想到利用蚝的外壳,这些外壳不仅可以抗雨抗风、还可以防盗,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啊。
花海看完沉重的部分,就来看点轻松的吧。茶东村的花海,也是一绝。几百亩的种植基地里,开阔的田野郁郁葱葱,此时都被各种颜色的花朵侵占了。缤纷夺目、美妙绝伦!
缤纷的百日菊、星点的紫鸢尾……轻盈飘逸的花朵宛如一个个风中的仙子、舞动着身姿。走入花海之中,花朵恰恰到人的腰部,人在花中畅游,正好留下被花朵映衬的笑靥。
这就是我眼中的茶东村了。你看,它果然比剧里展现得更为丰富、更为深厚。所以啊,那些书里的、剧中的好地方,真得自己一个一个走过、看过,才能知道到底有多美。
旅游攻略
交通参考:从库充北公交站乘坐中山12路到榄边公交站下,步行1.2公里到达茶东
开放时间:24小时
门票:无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百家榜创作者、CFP/携程签约摄影师、知名旅游博主、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微博旅行视频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s://weibo.com/u/1797944415
Hash:b78ca6f251ab61b5b617216528d03002224150f0
声明:此文由 琰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