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 乐从祠堂(第七期):精心的制作,历史的记忆

光阴的故事

乐从祠堂

乐从祠堂内,古朴的气韵流淌在青砖墙瓦之间,处处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乐从发布将推出十二期《光阴的故事:乐从祠堂 》系列报道,与您一起探寻乐从祠堂的魅力,窥见乐从的发展历史

系列报道第七期,将带您寻访 乐从祠堂中蕴藏的历史记忆。

第七期

精心的制作,历史的记忆

乐从祠堂是五百多年来岭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

良教人何经是顺德建县后第一位进士。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引病辞官后,弘治帝特赐建都御史祠。因有御赐身份,所有官员在祠前需下马落轿,侧门入祠。这间顺德少有的御赐祠,因此门限固定,不可移动。至今,当年何氏族人种下的龙眼树,几经波折,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延续着一代清官的风骨与真情。

明弘治皇帝为良教人何经特赐建造的“诰赠都御史祠”,高贵的身份与显赫的地位,成为顺德重要的祠堂。

沙边何氏大宗祠的三层斗拱,有序展开,如夏日静静盛放的满池荷花,寓意家族延绵不断的生命力,更不露声色地解决巍峨厚檐的建筑压力,成为明清时期斗拱工艺的典范。

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的沙边何氏大宗祠,其舒展的莲花斗拱成为顺德祠堂建筑的名作。(周惠玲摄)

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大墩梁氏家庙,虽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建,但中座建造的“圣谕亭”十分罕见。此亭曾为悬挂崇祯皇帝嘉赏梁衍泗的牌匾所特建。台阶上有团龙石一块,神龙矫健,腾跃欲飞,上方瓦当尖滴下的雨水正好落在石刻长河处,寓意黄河奔流,鱼跃龙门。几百年间,水滴石不穿,足见古人的妙思巧心。

祠内建庙的大墩梁氏家庙,独显不凡气派与尊贵等级。

圣谕亭正上方的瓦当尖滴下的雨水正好落在团龙石雕的河流处,足见心巧思妙。(图为大墩梁氏家庙内“鲤鱼跃龙门石雕

梁衍泗为翰林学士,功绩彪炳,崇祯皇帝特赐他出生地为“金马坊玉堂里”。如今,金马坊、玉堂里石匾放置祠前,在静静的夏日阳光中与清甜的龙眼果香中度过古朴的每一天。

古人神往的金马玉堂在大墩梁氏家庙前可找到历史物证。

古人神往的金马玉堂在大墩梁氏家庙前可找到历史物证。

家庙内,黄士俊女儿的画像让人一睹明代达官贵人女子的神态与风度,而两位本是钟鸣鼎食,一生无忧的高官姻亲,却因分崩析离的改朝换代而无法安生,让人读出宁静的祠堂与画像背后的山崩地裂,独孤无朋。

黄士俊女儿的画像经历代流传,至今仍保存完好,让人目睹古代大家族女性的独有气质。

小布何氏大宗祠的方形瓦筒为顺德独有,可知他们引进北方祠堂建筑构件;路州黎氏大宗祠硕大无朋的门神为顺德罕见;小布大夫祠后座高耸的后楼,独具威严与神秘;隐藏在河畔的小布何氏宗祠(新南祠)为清代海南岛探花张嵩岳所题写,足可知道何氏家族当时的显赫,正如腾冲的题匾为清代状元梁耀枢题写一样,背后必有不为人知的渊源与趣事。

小布何氏大宗祠顺德独有的方形瓦当。

清代顺德状元梁燿枢为腾冲刘氏祠堂题字。

清代海南探花张岳崧为小布何氏宗祠(新南祠)题写的匾额。

乐从祠堂,混融着历史的记忆、家族的传说、美好的愿望与精美的工艺,成为古朴乡村美不胜收的秀丽景致。

文字:

李健明

图片:

李健明 冯海棉

劳绍桐 陈秀颜

梁 丹 马建升

何浩达 周惠玲

乐从摄影协会

Hash:b960b57f8eb1b7d7e0148d4aaef6ebe5bfc03e56

声明:此文由 乐从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