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丨这本书,带你走进三水醉美祠堂!

日前,三水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日报社联合出品的书籍《在三水遇见醉美祠堂》,由广东旅游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此书的出版,是对三水“祠堂+文化”示范点建设成果的检验,更成为三水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接下来,此书将送至三水区图书馆、各镇街文化站进行推介,方便读者借阅。

近年来,三水积极探索“祠堂+文化”的基层文化发展模式,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依托30个祠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构成三水区、镇、村“1+7+68+N”三级文明实践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拓展了基层文明文化阵地,既能够充分发挥祠堂文化慎终追远、敬宗收族、凝聚血亲、规范伦理的传统教化功能,又有效植入新功能新风尚新气象,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等方面的主要场所。“醉美祠堂”被打造为基层善治阵地、文化集散阵地、传播新时代先进文化的阵地,实现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三水“祠堂+文化”创新文明实践》作为优秀案例成功入选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工作案例》。

书籍《在三水 遇见醉美祠堂》。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三大篇章,记录三水祠堂文化

祠堂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符号,三水区以保存有大量祠堂而闻名广东。据不完全统计,三水区共有400多座祠堂,其中保存相对完好的有近200座,平均每个村就有两三座,堪称“岭南祠堂文化大观园”。

《在三水遇见醉美祠堂》分为祠堂风貌、古祠新风、红色传承三大篇章,以192页的篇幅、图文并茂的方式,集中展现了30个“祠堂+文化”示范点的建筑和文化之美,包括三水白坭陈氏大宗祠、芦苞独树岗蔡氏大宗祠、乐平镇大旗头古祠堂群等。

其中,白坭陈氏大宗祠拥有500多年历史,占地10亩,面积冠绝三水,走出了陈冕、陈朝纲等名人,是三水祠堂文化扛鼎者。如今,这个祠堂变身为白坭乃至三水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祠堂活化的楷模。

三水白坭陈氏大宗祠。白坭镇供图

平镇大旗头古祠堂群则位于“广东第一村”——乐平镇大旗头古村,保留着裕礼郑公祠、郑氏宗祠、振威将军家庙、郑大夫家庙等数座祠堂。郑大夫家庙曾是东江东队抗日联络点,被赋予红色内涵。

乐平大旗头古村,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在今日的乡村,尽管祠堂已经大部分失去了社区中心和公共空间的功能,但是保护和修缮祠堂在乡村中越来越成为一种风气蔓延开来……”《在三水遇见醉美祠堂》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历史人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作序。他认为,该书的出版,为弘扬三水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

实地走访,三方联动打磨精品

《在三水遇见醉美祠堂》的出版,是“部门+媒体+出版社”三方联动、精心打磨的成果。

与此同时,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联合佛山日报社,组织记者实地走访三水30个“祠堂+文化”示范点,在挖掘历史的同时,关注当下的祠堂活化利用成效,并拍摄了航拍图、细节图等大量实景图,在《佛山日报·今日三水》开设的“在三水 遇见最美祠堂”专栏进行连载报道,呈现最真实的祠堂景象。

2021年3月,由专栏文图集结而成的《在三水 遇见醉美祠堂》,由广东旅游出版社正式出版。

书籍《在三水 遇见醉美祠堂》。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在三水遇见醉美祠堂》一书,全面揭示了三水祠堂建筑之美、文化之美、人物之美,展现了三水人坚强不屈、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三水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书从30个祠堂的建设、家族、活化等方面着手,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历史变迁过程,是“祠堂+文化”创建赋予古祠堂新功能、新使命,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

书籍《在三水 遇见醉美祠堂》。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该负责人介绍,《在三水遇见醉美祠堂》将送至三水区图书馆、各镇街文化站进行推介,方便读者借阅,了解三水祠堂文化。同时,三水将在线上开展“祠堂+文化”有奖问答活动,在线下的“祠堂+文化”示范点开展文化服务进基层活动,届时也将派发此书,提升全区市民对“祠堂+文化”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进入“抗击疫情”专区

生成您的专属“粤康码”

来源:佛山+

整理:文明三水微信编辑

Hash:34c0eb681e8bcde09fad30ac7cc01d0abf981d35

声明:此文由 文明三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