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文明村居丨佛山石头村遗风犹存和美与共
屋檐下,古祠里,忆往百年,道来霍氏古祠事,叹尽时光任平生。这里是石头村,坐落于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西南部,始建于南宋年间。开村700多年,石头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岁月沉淀下处处履痕。
悠悠古祠,凝结家风乡愁
明清时期,石头村共有宗祠45间、书院6所、官庙4座、丝厂两间,但现在这些建筑的身影早就难以寻觅,只留下7座宗祠。其中,以霍氏家庙、椿林霍公祠、霍勉斋公家庙、霍文敏公家庙为一组四座并列的大型建筑群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2008年1月,霍氏古祠建筑群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霍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三开间三进深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头门前廊梁架满饰人物花草高浮雕,工精细腻,花岗石檐柱刻对联。次间花岗石虾公梁、狮子驼墩、雀替、包台。头进天井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正、背面额题:“忠孝节烈之家”“硕辅名儒”。家庙内壁镶嵌《霍氏家庙碑》一通,记载家族与宗祠产业情况。
从只有一座家庙扩建成四座并列的大型建筑群落,霍氏大宗祠前后共经历了34次修葺。现貌从左至右依次为“霍勉斋公家庙”“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庙”和“石头书院”,均硬山顶,主体建筑的头门、前殿和正殿三进院落呈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后二进面宽进深各三间,抬梁为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总面积2484平方米。
每年农历三月初六,族人都会相约到祠堂里相聚,缅怀先人、教导后辈。在重阳时节,霍氏族人都会在霍氏宗祠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而后由“睦敬堂”舞狮队领舞,担起大烧猪等祭品,前往霍氏家族墓拜祭、祈福。
除古祠外,石头村其他传统建筑亦古韵留芳。精武楼,始建于1936年,由当地名士霍芝庭创建。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好,于20世纪90年代重修。楼内首层现存“建筑精武楼原起”石刻,为研究精武会在佛山的发展提供了文献与实物资料。红色炮楼,始建于清末民初,以红砖兴建,楼高约10米,四面墙壁有多个瞭望窗和枪孔,为设岗守卫所用。岁月流转,现如今只能从斑驳的外墙,窥见那一段段幽深的历史。
济济名士,美名世代永留芳
端庄古朴的建筑群背后是石头村历代名人的丰功伟绩。
霍韬,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在南京任职期间,他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与梁储、方献夫为明正德、嘉靖时期的朝中重臣,被称为“南海三阁老”。他学博才高,著有《诗经注解》《象山学辨》《程周训释》等,后人刻成《霍文敏公全集》,文人学士多称他为渭崖先生。此外,他还倡导建立祠堂、撰写家训,对于整个霍氏家族居功至伟。
霍韬(左一)
霍子衡,在清顺治四年(1647年),清兵破城攻入广州,他坚守而不降,挥笔大书“忠孝节烈之家”六字悬于中堂,投井而死。家人也相继投井自尽,史称一家十口满门忠烈。后来,清顺治皇帝感其忠烈,赠牌匾 “忠孝节烈之家”。
香港富商霍藻棉,创办“友裕行”和“泰记行”,积极支持爱国革命运动,资助中共地下党工作。后来更是回乡出资办学,临终前,嘱咐家人把自己留下的产业用作家乡公益事业,惠泽一方。其儿女秉承其遗愿先后捐赠250万港元兴建石头村“霍藻棉学校”“霍陈秀苗幼儿园”“荫苗纪德堂”。
霍藻棉(右一)
旧村蝶变,宜居宜业幸福至
人才辈出的石头村,近年来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开拓创新,“旧改”建设硕果累累。
2004年,石头村率先吹响了旧物业改造的号角,联合石梁村和黎冲村,拆除了13家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陶瓷生产企业,高标准建起了佛山澜石(国际)金属交易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交易市场。这一项目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6年,石头村“旧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整合下辖八个经济社200多亩土地,石头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引入“滨海御庭”商住项目,将密集的旧村居变身成为滨水高档商住区。作为佛山市第一个旧村改造项目,“滨海御庭”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地段的投资环境,更让石头村借此走上了新农村建设与集体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告别了住宅“握手楼”“一线天”现象后,石头村更是大力推进垃圾屋改造、雨污分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村居环境卫生,与黑臭河涌挥手再见。
此外,石头村注重内外兼修,协调发展。村内定期开展阅读会、志愿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打造配套齐全的星光老年之家,让长者老有所乐;石头文化活动中心内自发聚集的私伙局粤韵悠扬......村民的生活乐也融融。
几经沧桑,石头村变的是提速的经济、美丽的环境、幸福感满满的生活,不变的是团结的家风、奋发上进的精神。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石头村正走出一条适应城市更新的和谐之道,和美与共,宜居宜业。
来源:禅城发布
编辑:李炀
Hash:db42bf01975012eb6374bf1504676c5e8775395b
声明:此文由 文明佛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